百书屋全文字第一百零一章国(上)
北纬七十五度,北冰洋,鲜卑利亚群岛(原俄罗斯帝国新西伯利亚群岛)。百书屋全文字无广告
无边无极的黑夜之中,天顶附近闪烁着迷离的极光。
不锈钢壳,永久性半地下的建筑内,技术人员正在悠闲地过冬。
这是中国领土上最北端的一个气象站兼哨所,构成人员包括海军军人,气象学家,地质学家,测绘人员和海洋生物学家,动植物学家。
他们承担着形形色色的任务:
监察附近海域动向,巡视海岸线,修订地图,寻找地下资源。
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工作,或者说,是这项工作的准备:为进军北极进行准备。了解水文地理,作为探险队的前出基地,提供支援。
----------
北纬六十二度。
东鲜卑利亚,雅库茨克。
这是全球公认的最冷城市,一月份平均温度零下五十一度,甚至超过北极。极度深寒达到零下七十三度,在另一时空,直到1960年才被南极东方考察站的零下八十八点三摄氏度打破。
这座城市,作为俄国人的居民点,已经有了两百七十多年的历史。整个城市建筑在坚如岩石的永久冻土上面,表面的土层夏天融化,房屋的根基要牢牢打到地下三四米深的地方,房屋的底层不能直接建在地面上,以免因冻土融化而碎裂。
中国方面接管城市后,新修的自来水管直接铺在路面上,避免冻土带的热胀冷缩,还要用各种办法防止冻结,破坏水管。
俄国人已经和他们的军队,政府一起撤离,现在这片土地上除了土著居民,以放牧为生的尤卡基尔人和埃文基人之外,就是新进入的中国人,和他们的军队,以及轰鸣的机器。
信奉萨满的土著居民,在沙皇时代被宣布为魔鬼崇拜着,萨满巫师遭到了东正教会的严厉迫害。当中国人到来之后,面对这些相对友善,对他们的猎物也公平买卖,和他们同样黄皮肤黑头发的新主人,土著居民很快就献上了忠诚。
冰原之上,随处可见大群的驯鹿。驯鹿牧人熟练地驱赶着南下的野生驯鹿群。在前一年的十月份,猎手们已经捕获了足够多的紫貂皮,中国商人们则带来了更多的烈酒,可口的蔬菜罐头,煤油,肥皂,火柴,各种生活必需品,双方都很满意。
中国式的学校已经建起,羡慕这些友善的新邻居文明的生活方式,也不必担心东正教士的迫害,猎手们把小孩子送进了学校,以两张紫貂皮做学费。总之是寄宿制,一切就交给学校了。以后能让孩子过上城里人的生活方式,倒也不错。
街道之上,已经开始出现了繁盛的景象。借助发达的水运,勤劳的中国移民迅速进入了这个西伯利亚腹地的主要城市。西伯利亚的各种珍贵毛皮,鹿茸,猛犸象遗留的巨型象牙,珍贵木材,都是能赚大钱的货物。
城市之中,也开始有了越来越多的靓丽风景。爱美的女人戴上了北极狐皮制作的皮帽子,穿着兔皮大衣,驯鹿皮的靴子,在冰雪的映衬下更是英姿飒爽。
中德美各国技术人员组成的几只地质勘探队也驻扎在这里。
气温升高之后,他们将恢复勘探工作。
按照郑宇的认知,这附近就是后世全球最大的钻石矿:雅库特钻石矿所在地,还有丰富的煤矿资源。
无论如何,这片土地,已经属于了他命中注定的主人。
----------------
楚科奇半岛。
从科拉半岛到白令海,这座八万平方公里的半岛隔着白令海峡与美国阿拉斯加相望,海岸曲折,苔原带。
雪原之上,楚科奇族的土著居民正在照料着自己的驯鹿。百书屋(全文字电子书免费下载)
这里的生活还处于原始状态,黄皮肤的土著居民依然处于噬毛茹血。
最南端的新莱州,即原阿纳德尔港是楚科奇的最大城市,也是中国统治机关所在地,最大的移民点和移民港口。
中国人的到来带来了繁荣。
这座后世远东地区最有名的“金城”,俄罗斯主要的金矿产地,也迎来了中美两国的地质勘探大军以及生命力坚韧无比的中国农民。
中人的冬季军装和雪地风衣,在交通要道两侧沉默地移动。
---------------
新鲜卑利亚城,原俄罗斯帝国新西伯利亚。
西鲜卑利亚地区的最大城市,早已恢复了往日的繁盛。
大规模的殖民浪潮,给鲜卑利亚的土地带来了勃勃生机。中国移民走铁路,再坐卡车,拖家带口地进入到这片肥沃的土地。黑钙土,森林土,多年未经认真开发的土地迎来了勤奋的主人。
在开拓团的家庭农场,新出现的农机服务公司主要出机械和驾驶员为各农场提供服务,目前主要是翻土和收割。
在镇边军的工业化农场则是另一番景象。
基本上是农牧结合,牲畜以圈养为主,牲畜的粪便沤制后用来肥田。
目前种植的作物主要是玉米,小麦和土豆,新建立的农科站已经在实验田上开始了杂交试验,试图培育出更加耐寒,抗倒伏和高产的品种。
伴随着移民的进入,政府机构的入驻,工商文教都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飞跃发展。
中国正式接管一年半之后,新鲜卑利亚市内的定居居民已经超过二十五万人。尚未毁掉的俄式房屋得到改建,新建的中式建筑已经占据了大片的面积,整个城市的各个角落都在昼夜不停的施工。
警察局,银行,法院,学校,医院,商店,自行车行,旅馆,报社……一个全新的中国城市出现在俄罗斯帝国之前在西伯利亚的统治中心,目之所及,尽是黄皮肤黑眼睛。
城内已经出现了两份本地报纸,《新鲜卑利亚日报》和《西疆早报》,前者主打时事新闻,后者侧重商贸信息。
面对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德国商人,美国商人,英法商人的身影也越来越多。对面属于俄罗斯帝国,却由各强国联合管制的自由贸易区,接受各国居民自由往来,倒是不妨试试水。不过俄国政局不稳,在此之前不妨在中国这边打个前站,多收集些商务信息。
被俄国方面破坏严重的西伯利亚铁路,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恢复着。
三十万日本“罪犯”和旗人劳力,在警政部劳动营富有效率的组织下,在奖惩结合的刺激下,也是在刺刀和子弹的威压下,以最大的热情投入了这一场激情四溢的劳动改造活动。
中国的技术工人开动各种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
劳动营分包的服务商则在营地开设各种服务设施,主要供那些工资很低,但毕竟还有些余钱的特殊劳动力们可以通过劳动竞赛评比的优胜消费解闷,也刺激他们更加努力地工作。
以分段施工的形势,沿着老废墟就地重建的西伯利亚铁路,不但从单线变成了复线,而且已经完成了三成路段的通车,整个工程已经过半。
按照交通部的铁路专家和独立第三方的工程验收机构评级:这是一个奇迹,但他就这么发生了。
------------
黑龙江,松辽盆地,大同镇。
一个新城市,已经隐隐显出了雏形。
随着五个月前松基三号井发生井喷,这一片原本会在半个世纪之后震惊世界的东方油海渐渐揭开了面纱。
借助改进的钻探设备,以及中美各专业公司的各项新技术,尤其是泥浆涡轮钻头,大庆油田的达产速度超出想象。
原本历史上,发现大庆油田的当年,其年产能力就达到了五百万吨。在这一时空,由于郑宇坚信这一地区的石油储藏,配套的输油管道,炼油厂,油罐列车,油库早已配套建好,打井更是不惜功本,几座高产井先后投产,仅仅五个月时间,新命名的大庆油田已经出油高达三百二十万吨。
从地底奔涌而出的石油,为北方的工业发展和交通运输注入了新鲜血液。炼油剩下的沥青和油渣直接拿去筑路,就地支援了大规模的公路建设。
---------------
鞍山。
一座现代化工业城市,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拔地而起,大机器的轰鸣打破了原野的寂静。
根据皇室产业的整体规划和东北开发计划的总体安排,鞍山作为辽宁最主要的重工业基地,依托周边丰富的煤铁资源,辐射整个辽宁,各主要企业几乎同时开工建设。
借助在国战期间已经试验成功的焙烧还原技术,鞍山钢铁公司第一期八十万吨钢材,一百万吨生铁,配套的采掘,洗选,磁选,以及石灰石矿,硫酸厂和炼焦厂等已经投入试生产。
作为重点项目之一,皇家万里农机公司在沈阳新建的农业机械生产线已经投产,暂时还要从关内运输板材,未来将直接采用鞍钢轧制的钢板。
阜新和抚顺的煤矿已经投产。
抚顺煤层,是世界上罕见的高厚度煤田,煤层厚度惊人,开采经济,产量高,投入小。尽管主要产品都是动力煤,很难作为焦煤,但用于北方的机车,发电,工厂动力是再合适不过了。
廉价的抚顺煤装上了列车,向着北方的各工业区和居民区滚滚而去,如同巨人的血管中奔腾的脉搏。
一个大型汽车生产基地,已经完成了规划选址,就放在沈阳。
丰沛的水流,肥沃的土地,便利的交通,充足的劳力,让这座东北的心脏,辽东古城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浑河两岸,崭新的工厂区,廉租房,工厂宿舍,新式住宅小区都已经拔地而起。正如后世所一再验证的,区域产业集群将极大节约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训,经验扩散和物料运输的成本,并形成智力和资本的聚集效应。
未来的沈阳,将成为东北地区名副其实的汽车城,并带动起一整套的资本密集型,智力密集型产业链条。
---------------
大连。
这座海滨城市,借助海洋的调温作用,在冬季依然保持了相对适宜的气候。北方,尤其是东北的大开发,也为这座海港城市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作为帝国海军北方主要驻泊港口之一的旅顺,由于东北亚国防局势的根本改观,炮台的大炮已经陆续拆除大半,转运到作为中国租借地的日本军港。大连湾得到了极大的扩建,新建了更多的深水泊位,扩建了货栈和港口铁路,仓库,远洋货轮和油轮出入不断,整个城市的人口也如同吹气球一样膨胀了起来。
旅顺海军船厂,和这个时候整个国家的其他所有船厂一样,到处是叮叮当当的锤击声。很多造船技师身边都跟着两三个学徒,打着下手,也仔细观摩着师傅的举动。
尽管通过流水线拆解大大简化了工序,但造船工人对于技艺和经验依然有着很高要求。
由于气候相似,大连的海军船厂吸收了大批原日本造船工人和技师,经过技术交流,这些人熟练的技艺和严谨的工作习惯,认真负责的态度,都得到了高度认可。中国方面还特地组织人员进行观摩学习,切磋经验。
这些日本技师们,很快也开始带上了日本过来的学徒工,而旁边的中国团队,也在以混合着骄傲,警觉与钦佩的复杂目光观察着这些保护国的同行。
在某种意义上,日本人希望把战场上输掉的荣誉,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竞赛中夺回来。
而中国人也不希望这么快就丢掉身为战胜国国民的优越感。
-----------------
上海。
这座另一时空的亚洲巴黎,东西方文化完美融合的典范,在这一时空,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腾飞,正在焕发出更加迷离的光彩。
根据中英,中法,中美分别签署的外交备忘录,1906年底,公共租借地被退还给了中国,除了香港和澳门问题仍在谈判之中,国土之上,租界已经称为历史名词。
上海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他位于中国南北的中间位置,是长江的出海口,又有便利的港口,深水泊位,而且与吴淞,舟山,杭州构成了港口群和城市群。这里自古以来文风常胜,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很发达,物埠人丰。
在这个时代,借助开埠较早,海运发达的优势,早在镇一统江南之后,上海位居南北交界,东西华洋混居之所,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并且迅速成为了华东经济中心。
从开始的纺织业,面粉业,银行业,到后来的造船业,纺织缝纫机械,自行车,乃至后来的汽车,化工,上海由商业中心而工业中心,进而成为金融中心,文化中心。
今日的上海,市区总人口已经超过两百四十万,城区如同蛛网一般向周边快速延伸。
这座城市,与广州和北京一起,剔除香港,被公认为中国最为国际化的三座城市。在闸北,一片建筑风格独特的街区,主要以蓝白两色色调为主,圆弧形风格的犹太教堂上,大卫六芒星更是显眼。
这是上海犹太聚居区。大批尚未归化中国国籍,或者依然保留着以色列国国籍的犹太人,就住在这一片街区中。
他们中的大部分生活富裕,在中国从事商贸,新闻,金融,文教,法律,会计等活动,收入不菲,也早已习惯了东方的一切,生活得惬意悠闲,并且有着在欧洲所没有的尊严与安全感。
同样的,外滩依然是外国在华上层人士的乐园。没到夜晚,那些庄园和别墅里依然是莺歌曼舞,灯火辉煌,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意大利人,美国人,甚至俄国人,奥地利人,从政治家,外交家,军人,商人,银行家到各式各样形形色色的冒险家和掮客,在觥筹交错之间交换着政治经济军事和商务信息,为自己的国家,组织或个人赚进金山银海。
国立和私立的华校随处可见,新式幼儿园也不再是什么稀罕物。相对应的,力图在华扩大文化影响力的英法美德,也获得教育部门的批准,开设了一些国际学校,用于培养留学预备生。
四通八达的道路之上,到处都是拔地而起的新式建筑,商业楼宇,随处可见圈起来的建筑工地。
街道之上,多达十万辆注册汽车,已经让原本规划完好,甚至过于奢侈的城市交通系统也开始出现了个别的塞车。新的城市规划已经开始落实,对市政系统的改造和完善,随着金山银海的投入,也正在争分夺秒地推进。
新任上海市政府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已经对市参政院做了承诺:本届政府四年任期之内,力争将城市人均收入提升一倍,城市经济规模提升两倍,城市财政收入提升三倍。
这个被称为“上海一二三”的计划,显然也同样刺激到了周边城市。南通,苏州,杭州,常州,南京,纷纷追加了投入,增加了地方发展的优惠政策。
长三角这个条件得天独厚的地区,在这个时空,面对着同样难得的发展机遇,也同样焕发出了最为璀璨的光彩。
发达的金融体系,富有活力的经济体系,广阔的市场前景,良好的产业规划组织,资本的商业嗅觉经过多年磨练,很自然地能够挖掘到自然禀赋之下埋藏着的商业机遇。
!#
百书屋(全文字电子书免费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