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东回到洛杉矶后。爱迪生便对他说了一个消息:
“通用电气公司对我们的钨丝电灯专利提出转让。或者授权的要求。我说等你回来再做决定!”
“通用电气提出个具体方案是什么?”王云东沉吟。
爱迪生不但是一个发明家。而且还是一个出色的企业家。爱迪生的管理才能起码能在美国的大公司经理人中排名前30。对于爱迪生的建议。王云东向来很是尊重。
“具体方案有多个。第一个方案是支付200万现金。加上10万股通用电气公司的股票来买断钨丝电灯专利。不过。我觉得被买断不划算。以目前市场的利润来看。如果我们自己生产钨丝电灯。三五年时间的利润就超过这个条件了!”爱迪生笑道。
“哦。还有呢?”
“第二个方案。则是说我们联合投资建厂生产。通用公司投资300万美元的现金和厂房、设备。获得55%股份。我们用专利技术入股。获得45%股份。我们不需要投入半点资金。也不需要做市场推广。凭借专利就能够坐等分红。唯一警惕的是。如果通用电气公司定向增发股票。用其他子公司的资产入股。很快就能把我们的股份比例摊低!”
“这个方案也不太理想啊!”“恩。所以。还有最后一个方案。那就是。我们自己建厂生产。但通用电气公司准备投资150万美元。还有10万股通用电气公司股票。换取我们40%的股份。”
“最后一个方案不错呀!有通用电气公司的资金。可是减少我们的自己你压力。另外。通用电气公司地股票目前估值偏低。未来十年最少能够增长10倍。”王云东说道。“具体谈判就按照第三个方案。不过细节上。你要多争取一些好处呀!”
爱迪生点了点头。
“对了。爱迪生先生。生产汽车的福特应该是你熟人吧?”
“恩。以前他是爱迪生公司职员。我曾到底特律爱迪生公司分部处理一些事物。在那里一处旅馆下榻。这个福特曾经和他谈论过一些汽车的问题。当然。对于汽车我只能泛泛而谈。当时。我仅仅是用自己所理解的汽车知识向他询问了一些问题。谈不上深交。。。。。。。”爱迪生回忆后说道。爱迪生私人的许多公司。事实上早在铁矿公司失败够先后关门。底特律的爱迪生公司实施上也是停业多年了。
王云东看爱迪生那副表情。顿时大骂写传记地那些家伙。这些写传记的总喜欢美化一下名人。爱迪生和福特当年不过是在旅馆见个面。福特怀着崇拜偶像的心情向爱迪生询问一些问题。爱迪生为了表示自己的博学。也就问了一些汽车常识。到了些传记的人笔下。这成了爱迪生和福特就此结下深厚友谊的开始了。后来。爱迪生和福特关系那么好。多半是福特事业有成。能够和爱迪生平等了。两人互相套近乎。才搞成了挚友。连度假的别墅都喜欢建在一起。
忽然。爱迪生感觉有点诧异:“谈福特干什么?我又不研究汽车。”
“哦。这个福特很崇拜你呢!”
“是吗?”爱迪生淡然一笑。不以为意。
“如今。我和福特在汽车行业的观点是相同的。认为。在未来。汽车行业大有可为。不过。我同样认为。汽车技术的发展也要和时代地科技水平密切结合。如今已经是电力时代。而且。我们也发明出更好的蓄电池、电灯。为什么不能把这些电池盒电灯装到车上呢?如果。汽车地照明。是更加明亮的电灯。用地电力则是蓄电池。那么夜晚。这种交通工具不久能更好的照明行驶了?”
“哦。原来是这样。那应该不成为题。回头我布置项目。让公司里面的职员设计出适合汽车照明的电灯和电力设备!”现在已经是20世纪了。王云东已经越发感觉到时代的气息。各种影响广泛的发明层出不穷。相比过去几百年。甚至是几千年。当今这个年代真地是科技大爆炸的时代。往往几年不见。社会上都多了不少新鲜的玩意。这些玩意。往往都是前所未有的新发明。
电热壶、电饭锅、打字机、口香糖。海量的新事物朝这个老朽的时代冲击。往往上了年纪的人都在感叹。跟不上时代潮流了。。。。。。。。
面对这些空前地变化。报纸行业也越发变得火热起来。因为。此刻最新地报纸、杂志是人们了解信息、跟上时代发展的主要工具了。
而1903年。廉价地邮政系统逐渐在美国建立。而且铸造排字机、卷筒纸印刷机、折叠机。这三件法宝也被云东--爱迪生公司的一些华人职员所发明出来。
尤其是卷筒纸印刷机。能够高效率的印刷报纸。每小时印刷24万份报纸。这样空前的效率。使得为报纸业更快发展奠定了基础。
因为。华人在美国以及国际社会上注册越来越多的专利。使得人们越发接受华人对于社会有着巨大贡献这一基本观点。
而宣扬华人对美国社会巨大贡献这一观点的主要平台----《纽约时报》。最先应用了华人发明家们为媒体行业发明的这些法宝。这使得发行的效率更加快捷、成本更加的低廉。
而且。如今《纽约时报》是越来越厚了。依然是1美分的超级低廉价格。但《纽约时报》却在不断的增加新版面。好刊登更多的内容。如今《纽约时报》已经有64个版面。一份报纸足足是一本厚厚的书了!
而读者们被廉价但一份报纸比的上其他报纸七八份那么多所吸引。在美国各地。已经有10万名读者长期订阅《纽约时报》。当然。这么多内容。各版面中也设计了40%的空间刊登广告。报纸发行虽然亏本。但凭借着海量的广告位置。使得如今《纽约时报》一年的利润已经突破500万美元。成为美国举足轻重的一家大报纸!
当年。王云东买下报纸时候发下豪言。说要买下报社所在的那个朗埃克广场。并且把它改名为纽约时报广场。如今已经实现了这句豪言。如今时报公司凭借着自身的资金。花费了2000万美元买下这个广场。并且在广场到处树立云东报业集团的的标志。
因为。随着广场那些乌烟瘴气的马匹交易场所、铁匠铺、妓院的迁移。重新装饰一新的广场。大量的歌剧院、音乐厅迁移到此处。逐渐发展成为一处繁华的高档娱乐、消费场所。这为《纽约时报》带来了大量物业出租利润。
《纽约时报》1000多名记者已经遍布美国。外派的300记者也更是在世界各地忙于采集新闻。
因为。《纽约时报》海量的分类新闻栏目。使得人们总能得到感兴趣的新闻。王云东拿到新发行的一期《纽约时报》随手翻看了科技新闻。忽然被一些关于飞行实验的新闻所吸引。
一条的关于美国政府支持的兰利所研制的飞机失是。航空研究者兰利坠入水中。这引发美国政府撤销对飞机研究的支持。并且民众空前反对研究飞机。
另外一条则是报道了莱特兄弟在北卡罗来纳州研制飞机。
1903年。莱特兄弟北卡罗来纳州的海滩边上进行研制飞机。并且飞行试验的时候。《纽约时报》的一名女记者伊莉莎对此感觉有兴趣。并且进行了跟踪采访。
“加油加油!莱特兄弟。你们是我的偶像!你们在创造历史!飞机一定会成功的!”伊莉莎经常是一副铁杆粉丝的样子。每到莱特兄弟进行试飞的时候。总能够看到她的身影。
因为有美女记者的打气。莱特兄弟更加鼓舞起万丈斗志。向飞行发出挑战!两名历史上终生光棍的小伙子如果说对美女完全没有兴趣是不可信的。多半是研究人员不善交流。导致从没有对女子发起主动追求。这样的人。只能等美女主动对其发动猛烈的爱情攻势才有可能结束光棍人生。
尽管。莱特兄弟的飞行实验不断的失败。但是。《纽约时报》依然对他们的每一次实验过程进行长篇幅的专题报道。
并且。在美国一名德高望重的科学家西蒙纽康发表观点认为。这种依靠机动力量进行飞行根本就是不可能的。要知道。7年前德国的利林塔尔就是驾驶着飞行器失事身亡。
不过。莱特兄弟依然没有被困难吓倒。依然在不断总结经验。对飞机进行改进。并且。据说他们总结了大量的在一鼓作气的研制“飞行者一号”
王云东读到这个新闻的时候。不由心动。喃喃说道:“他们快要成功了呀!不行。我得在这个时候资助他们。莱特兄弟。人才呀!恩。对。还有冯如。如果让冯如和莱特兄弟他们合作。会不会比后世成就更大呢?”(
<更新更快就在笔趣网www.biqu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