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秦五百年

第82章 韩信到来

大秦五百年 轻风千里 8060 2022-11-07 12:27

  众臣皆看向尉缭。

  子婴问道:“发生什么事?”

  尉缭道:“回禀大王,在蜀郡成都县,一个刚建好不到一个月的盐井,在采盐时发生坍塌,死了三人,伤了四人。”

  这种事故,在现代被称为生产安全事故。

  子婴随即想到这个多次给他拍马屁的成都县令刘栋,前不久还在奏章中说,又有一座盐井刚开凿好。

  他问道:“那个盐井,是否成都县县衙负责?”

  开凿盐井的部门,既有中央朝廷派遣到蜀地的官员,亦有蜀郡当地的郡级、县级官员。

  尉缭答道:“正是,乃成都县县衙所开采,成都县令叫刘栋,应当由他负责。”

  在秦一统天下后,秦地百姓食用的盐多为海盐。巨鹿之战后,关东之地尽失,尉缭任丞相后,为了确保盐能正常供应,在蜀地全力开凿盐井。

  井盐产量多少,成为考核蜀地官员政绩的一个重要指标。

  御史大夫钟平道:“听说这一年多来,刘栋做得很好,成都县井盐产量很大,赋税及时足额收上来,盗贼甚少。这个刘栋很有能力,可提拔重用。”

  御史大夫监督百官,对于丞相如何考核官员,官员政绩如何,亦有所了解。

  在秦汉时期,官员考核制度,称为“上计制度”,即地方官员向上级呈上计文书,报告地方治理状况。

  县令一般是在年终将该县户口、土地开垦种植、粮草赋税、刑狱状况等,编制为计簿,呈送到郡守衙门。郡守根据下辖各县的计簿,再编制成本郡的计簿,最后上报朝廷。

  朝廷据此来评定地方官的政绩,有功者受赏,有过错者会被惩罚。

  钟平记得,刘栋在上一年度的政绩,是非常不错的。

  尉缭道:“杨栋的确做得不错,原计划在明年初,提拔刘栋为蜀郡郡丞。”

  钟平道:“发生这等事,无伤大体,给三个死去家人钱财抚恤便是。臣认为,对刘栋斥责便可,按原计划将其提拔。”

  于真出列道:“臣附议。”

  有好几个大臣亦发言,赞同这个处理方式。

  对于这类轻视人命的处理方式,子婴很不赞同,尤其是好几个重臣都赞同,子婴有些生气了,他厉声斥责道:“寡人觉得不妥!大秦什么最重要?人最重要,死了三个人,大秦每年的盐产量、粮食收成,就相应减少,不仅如此,少了三个男人,更会导致少生几个后代,这是小事情吗?”

  在现代的时候,子婴属于脾气比较好的人,一般很少发火,比较少有情绪化表现。

  今天,是子婴即位以来,首次对臣子们生气。

  君王发威了,臣子们都低下头,沉默不语。

  在现代社会,对于人命会非常重视,对于生产安全事故,要追究刑事责任。

  在秦国,同样很重视人丁数量,鼓励百姓多生育。无论男女,都严禁不结婚不繁衍后代。

  而对于安全生产,重视度却不足。

  子婴道:“寡人认为,需得把生产安全纳入考核,若发生类似事故,属于官吏重大失职。那个成都县令刘栋,必须降职,降到县丞。”

  尉缭随即道:“大王所言甚是,臣会办好。”

  大王发话了,丞相又赞成,其他臣子不好再说什么。

  小半天后,朝会结束。

  众臣刚开始散去,子婴接到程开派人送来的报告,终于有第一个人来投奔秦国了,这个人名叫韩信,是从楚国来的。

  之前子婴还想着,韩信和陈平这两个人,会不会像历史上那样去投奔刘邦?

  现在,终于有韩信的消息了!子婴大喜。

  第二天,子婴接到报告,在宫外,有个叫韩信的人,求见大王。

  子婴命人把韩信带到书房。

  咸阳宫,内侍带着韩信前往书房。

  此前韩信还有些担心,秦王会不会不接见自己?

  在来之前,他就已经想好了,要如何毛遂自荐。

  来到书房外,内侍进入禀报后,让韩信入内。

  进得书房,韩信见到了秦王。

  秦王很年轻,只有二十岁左右,还长得颇为英俊。

  子婴打量一下韩信,对方二十六七岁,身材中等,人还算有点帅。

  从韩信的神情中,子婴感觉到他的自信。

  历史上,韩信对自身军事才能是很有自信的。

  韩信作揖道:“韩信拜见秦王!”

  随即给出程开写给他的那张证明。

  内侍把张纸接过,再递呈给子婴。

  子婴接过一看,程开在纸张上写,楚国人韩信,自大之人,狂妄说要当上将军。

  子婴淡淡一笑,对韩信道:“寡人发布求贤令,你来投奔秦国了。听说你要做上将军?”

  韩信不卑不亢道:“正是,我韩信,是来助秦王,若能给我做上将军,必能让秦国重新一统天下。”

  “哦!”子婴再笑了笑。

  历史上的韩信,投奔刘邦时,口气大得很,一开始就想做大将军,现在同样如此。

  子婴道:“武关守将说你自大得很,果然如此。寡人给你机会,你给寡人说说看,若你来做上将军,如何让秦国重新一统天下。”

  对此,韩信早已成竹在胸,对自己颇为自信。

  “要重新一统天下,做好三点。其一,先休养生息约十年,这十年间,储备好粮草,操练好兵马。其二,十年间,需用谋略对东方六国分化瓦解,使其不能同心协力一致抗秦,尤其是挑拨楚国跟五国,使其交恶。其三,做好第一第二点后,再让最有统兵之能的人为上将军,让其统领秦国之兵,择机灭魏、韩、赵三国,再灭齐、燕两国,对楚国形成包围。在秦国对诸国用兵整个过程里,需时刻防止匈奴南攻。等灭了齐国后,大王当征调全国之兵,再遣一大将,在长城防线部署重兵,抵御匈奴;另外再遣一大将领兵,从函谷关或武关出兵,攻楚国西边,再由上将军从齐地率军南下攻楚,两方夹击,方能灭楚。”

  有点意思,在原本历史上,韩信对刘邦给出的战略设想,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夺取关中后,再由刘邦亲率军队,在荥阳一带扛住项羽攻势,然后由韩信领兵北上,攻魏、灭赵、平齐国,形成战略优势,最后再一举灭项羽。

  韩信在滔滔不绝说着的时候,会留意秦王表情,见秦王对他说出的战略设想,并未显出惊讶、惊喜。

  他略感奇怪,这个战略设想是很高明的,秦王居然没有惊讶之色。

  韩信所不知道的是,眼前的秦王,是现代人穿越而来,对于韩信的才能、秉性早就清楚了。

  子婴故意说道:“你说的第一点和第二点,大秦丞相早已跟寡人说过。你说必须先灭其他国家,最后再灭楚国,是何道理?为何就不能先灭楚国?”

  韩信知道尉缭这个人,听说很有才能,看来不假。

  韩信回应道:“项羽统兵之能,天下少有,楚国土地广袤,人丁众多。就算白起、王翦、李牧重生,若跟项羽在战场对阵,亦不可能有必胜把握。昔日秦国攻赵,碰上李牧,即便是王翦领兵,也无法在战场上胜过李牧,最后才用反间计,借助昏庸赵王之手除掉李牧。项羽是楚王,没人能在楚国把他除掉,唯有先夺取北方,取得优势,再两面夹击,方有取胜可能。”

  子婴点点头,淡淡道:“有点道理。”

  如此高见,才有点道理?韩信实在不明白。

  子婴想再考考韩信,问道:“寡人跟项羽相比如何?”

  韩信道:“大王,我先谈谈项王的为人。项羽一声怒喝,千万人都会被吓得胆战腿软,可是他不信任、不能放手任用贤将,这只算匹夫之勇。项羽待人恭敬慈爱,语言温和,士兵有疾病,会同情落泪,把自己的饮食分给他们。可是等到部下立功应当封爵时,项羽却舍不得给人家,这是妇人之仁。项羽登基,让诸王跪下,他以天下共主自居,诸王虽照做,但心不服,已埋下隐患。大王坐拥关中巴蜀之地,土地之肥沃、山川之险,天下绝无仅有;大王诛杀奸臣赵高,任用贤能之士为相,两年来朝政清明,让秦地重现生机;大王坐镇函谷关,楚国攻城时击鼓振奋士气。大王乃是明君也,而项羽只适宜当统帅,决非明君。大王唯一缺的,就是能战必胜、攻必克的上将军为大秦横扫天下。”

  韩信说得足够精彩了,对于这些话,子婴仍然没有为之惊讶,他淡淡一笑,说道:“你所说的那个上将军,是你吧。”

  韩信显出恭敬之色,作揖道:“若大王能让我做上将军,我必会让大王看到,这个决定是对的。”

  子婴再道:“你的确够自大,你说你能做上将军,你如何让寡人相信?你有统兵之能。”

  韩信对自己有信心,不怕秦王考察。

  随后,他滔滔不绝地叙述着统兵之道。

  先是说练兵,详细说着如何操练兵马,包括各兵种单兵作战、各兵种数量搭配,以及各兵种协调作战。

  再说到出征之后如果安营扎寨,如何调度各将,如何正面厮杀,如何见机行事出奇兵。

  在韩信解说的时候,子婴又时而会提问,韩信都能对答如流。

  总之,韩信说得很详细,既有引用兵法中的内容,又能结合自身的见解说出来。

  在现代的时候,子婴对韩信的才能,只能了解大体上的情况,了解到历史上由韩信统兵发生的战斗过程,不可能像现在这样,对韩信的军事理论知识了解得这么详细。

  书房里,子婴跟韩信足足谈了两个时辰,谈到后面时,子婴终于面露喜色。

  最后,子婴道:“韩信,看来你是有些能耐,但这只是纸上谈兵,焉知不是纸上谈兵的赵括?”

  对于韩信的军事才能,既有历史上的验证,亦有现场了解。

  这是个大才,子婴肯定要重用。

  不过,韩信实在自大,可得压一压,挫挫他的自大之心。

  子婴觉得,要是像刘邦开始时那样,只给韩信做个小官,这肯定不行。但要是一开始给他做将军,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先给个中层军官,是最合适的选择。

  秦王硬要这么说,韩信有些无奈,说道:“只要大王能给我机会,我定不会让大王失望。”

  子婴道:“韩信,你刚来秦国,尺无寸功,若一开始便给你大官,众臣不服、军心不服。这样吧,下次朝会时,你在朝堂上展现你的才能给众大臣看看,寡人再授予你官职。”

  “谢大王!”

  韩信对自己很有信心,不怕被别人考察。

  随后,子婴让人给韩信安排住所。

  子婴规定,在正常情况下,朝会每五天一次。

  五天后,麒麟殿。

  文武百官聚集在这里。

  今天,多了一副陌生的面孔,朝臣中没有一人认识。

  子婴道:“寡人发布求贤令,终于有一人投奔秦国。”

  他指了一下韩信,非常大声说道:“他叫韩信,自称有大才,堪比王翦、李牧,能统率大军攻城拔寨。”

  哇塞!在场的人皆吃惊起来,不约而同地看向韩信。

  这个韩信,实在是狂妄自大。

  王元对韩信更是仔细打量,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人,居然自我吹嘘,吹嘘能堪比高祖父。

  面对众大臣的目光,韩信没有丝毫紧张,仍然充满了自信。

  子婴又再大声道:“众卿可以好好考究这个韩信。”

  众臣如跃跃欲试,倒要看看,这个狂妄自大的韩信,到底有多少斤两。

  御史大夫钟平大声问道:“韩信,两方作战,如何预料强弱、如何预料胜负?”

  有人问出问题了,大家都盯着韩信,看看韩信怎么回答。

  韩信答道:“善于用兵者,要预料到战场胜负,就要揣度交战双方的力量。比如君主,哪一方的君主更圣明?比如将领,哪一方的贤能?官吏,哪一国官吏的能力强?粮草补给,哪一方更的充足?士兵,哪一方训练得更好;军容,哪一方的更整齐?地利优势,哪一方的更险要?谋士,哪一方的更足智多谋?邻国,更害怕哪一方?财货,哪一方更充实?百姓,哪一方的更安定?从多方面来了解,强弱的形势就可以断定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