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打井成功
陆琪和刘本胜见张知木到了,都围过来了。
张知木问:“看你们一个个愁眉苦脸的,有啥难事儿,说说看。”陆琪说:“我们正试验这纺纱机,在南方用得好好的,不知为啥,在这就不行。”张知木看了看,问:“有啥问题?”陆琪说:“现在仿粗点的纱没问题,可是仿细点就容易断。弄得我们一点办法没有。”张知木一听乐了,说:“这不怪你们,是北方的空气没南方湿润。纱线的张力不够,所以仿太细的纱容易断。要想能仿出象南方那么细的纱,车间里要用水喷雾,还要保持一定的温度。不过现在条件不成熟。你们不用太在意这些了。”陆琪等人才如梦方醒,不过觉得很奇怪,这个张总怎么啥都懂。
张知木看大家终于释然了,问:“你们有谁知道火浣布的?”几个人都说听说过,但没见过。张知木说:“那你们就开始为我纺织一种火浣布。用三分之一棉花,三分之二的石棉纺成纱,再织成布。”
其实,火浣布就是用石棉纤维纺成的布,这种布如果脏了之后,放在火上一烧,然后一抖,就又洁白如雪了。因此人们才称之为火浣布。很早的时候,中国古人就已经开始用石棉纤维织布了。不过混纺的布不能用火烧。因为石棉纤维纵向拉力很强,可是横向剪切力差,容易折断,用棉花和它混纺就可以弥补这个不足。
原来张知木看见,那些化铁炉前的工人,经常有被飞溅的铁花烫伤的,身上穿的衣服,一烫一个眼。没有防护措施不行。张知木是想让陆琪他们织出石棉混纺布,再做出石棉工作服。
刘本胜说:“那仿出来的线就更粗了。”张知木说没事儿,粗就粗点。做防护服太薄了还不行。
为了显得对这些骑兵们的重视,张知木和陈玉锋过来看望他们。营地里是杀猪宰羊,和过年一样,由于一下子没有那么多的桌子,就临时用木板搭成一排排桌子,肉菜都摆满了,酒也是一坛子一坛子的抬了上来。这些刚刚加入窑岗的人,在向窑岗走的一路上,心里还一直在嘀咕,这回投奔人家了,不知道人家如何对待自己呢。根本没想到,一到营地,酒肉就都摆上了。弄得这些一个个都是受宠若惊的样子。
张知木一番深入人心的讲演,让新来的人都把心放到肚子里了,觉得这回事真的找到家了。他还让人当场就把零用钱,发给大家了。张知木告诉这新员工,以后可以在老员工带领下,到城里去逛一逛。底下一下子就喧哗起来,口袋里有钱了,都想上街去看一看。有了钱上街底气也足。接着就是一顿喝。阎伯驹在这里找到几个知音,这里有几位对马匹非常熟悉的,他们都是在草原上和马一起长起来的,对马的了解甚至超过对人的了解。
张知木告诉刘云,尽快把人员按定好的方案整编完,我们带回来的那三十个骑兵,将来就是这支队伍的核心,把他们都安排下去,待遇该长的立刻兑现。
接着张知木和柳成璜进行了一次很认真的谈话。这次话谈完,张知木对柳成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个人的能力可能不比范成坤差。张知木嘱咐他,一定带好这支队伍。对这些人,要恩威并重。你没有威,他们不服你;你没有恩他们不敬你。这支队伍是我们以后发展的种子,要注意培养人才,也要发现人才。有能力突出的,要敢于重用。要善于和弟兄们沟通,一定要知道大家都想什么。当领导的,要尽量把事情想到前面。另外这是五六百人的队伍,现在还不能完全脱产搞训练。公司那边有任务还要分担一些,我们现在都是员工,还不能成立专职的军队。
柳成璜的提的一个建议,到让张知木对他另眼相看。
柳成璜说:“这五六百人不能总在这不动,等训练一段时间,大家都熟悉了。最好出去实战练练兵,我们和杀胡口之间,还有几伙土匪,不如拿他们练练兵,把他们剿了。”
张知木一听这是个好主意,说:“等兵练好了,就按你说的办。这样的话,我还是尽早的给你们装备一些火枪,我原以为不急,等我们的好钢炼出来,我们制作出了步枪,再配给你们。现在看来等不及了。”柳成璜也说:“最好早点,让他们练习骑马打枪。”
张知木说:“你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好好研究蒙古骑兵的战术,一是为我所用,二是要有应对的办法。还有我会给你派一个文笔不错的助手,把总结的东西要整理出来。以后我们要是开办军事学校,这些都是教材。”其实派给他的这个人,是李治选的一个人。
跟张知木谈完话,柳成璜非常兴奋,没想到自己当家的想问题,竟然如此面面俱到,真是心细如麻,而且还高瞻远瞩,气势不凡。这是一个要干一番大事业的人。柳成璜也觉得自己有了奋斗的方向,这回终于可以施展自己的本领了。
等张知木回到岗上时,李云鹤正来找他,让他去看看他们的试验成果。
来到车间,李云鹤给张知木看了不同管径的内外螺丝扣。张知木一看这些用板牙子加工出来的丝扣干得很均匀,看来是下了不少功夫,张知木亲自用管钳子卡住管子接头把两根管子用接头连在一起。张知木说:“以后真正安装暖气时,这丝扣里要放些麻丝和漆,这样才能不漏水。”
李云鹤说:“就是我们做的开关总是关不严,还是有些漏水。”“可以用泡过油的牛皮做成垫,放在开关里,这样就能好多了。等那些女人们把衣服被子都做完,让他们去采一些橡胶草,用橡胶做的垫用的时间更长。小的放气阀,就都用铜做吧,铜好加工,做的也严实。”张知木说。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李云鹤开始按照图纸安装暖气了。当然第一个是给张知木的小楼装暖气了。可是装暖气时,把好好的墙都砸开窟窿,让黄玉坤心疼不已。黄玉坤说:“这是新楼就砸了。”张知木说:“等到冬天你就会觉得,这次砸的值了。到时候屋里暖和的你不穿衣服都没事儿。”黄玉坤气的又掐了张知木一把。
李云鹤有一件工作一直没有进展,那就是耐热的漆一直没找到。如果用不耐热的漆,就怕暖气一上热水,就都化了。张知木给了一个建议,可以用各种漆,混合着试。有些可以配上桐油等,多弄几种配方看看。结果还真的不错,有两种配方的漆刷在管子上,干了以后,用开水烫都没事儿。张知木说:“这种配方要保密,这以后会赚很多钱的。”
等所有的房间暖气都装完了。张知木让李云鹤领着人,把所有的管子和暖气片都用漆刷了一遍。漆干了,把房间外面的管子都用草绳子缠了一遍,草绳子外面又用石灰和石棉合成的泥,糊上厚厚的一层;没等石灰和石棉泥干透又用草绳子缠了一层。房间外面的地下暖气道都是用砖砌的,看的陆成祥直吸气,觉得有点太败家。可是张知木坚持这样,陆成祥想当家的自然有道理,也就没说什么。暖气道上面,又用预制的水泥板盖上。这又需要不少水泥和钢筋。
张知木知道这要费很多钱,可是自己这么做,一是要让大家冬天过得舒服一点,也是要跟要给外人做一个样板。他知道,这个样板儿,很快就会在山西乃至整个北方流行起来。到那时也就是商机无限了。尤其是,他特意在自己的楼里全部安上了铜暖气片,这也会是那些大户学习的样板儿。那可都是一些不怕花钱的主。
这边李云鹤在装暖气,那边打井的工作也进行到越来越越艰难的阶段。因为越往下挖,往上运土越慢。都是通过轱辘往上提土,虽然用牛拉轱辘,可是还是很慢。
张知木现在也想不出啥更好的办法,索性也不管了,开始在井旁边挖地基,他要在井的旁边建一座水泥塔,这是准备安装风机的。
由于这些工匠们都干过那三层小楼,对水泥浇筑工艺都有了了解。张知木照着图纸给他们介绍完了之后,这些人说:“行了张总,这比那小楼简单多了,不用你在场我们都能干了。”张知木一听这些人上手还真快,也就不操这心了。
他让陆琪给他派两个手艺好点木匠。张知木凭着记忆,照着前世搞过的风力发电机上的叶片的形状,用小刀削了三叶片的一个小风叶。然后用一个小棍穿在叶片的轴上,用嘴一吹,小叶片突突的转个飞快。张知木对两个木匠说,你们俩的任务就是,照这个样子做出大个的叶片。单个叶片要四丈五长,一共要做出三个叶片。要先找出三个粗细差不多,长度比四丈五多一点三根硬木杆儿,把木杆用刀削成一样粗细,然后用木头做出叶面钉上或粘在木杆儿上。这俩木匠就开始忙乎这三个叶片了。
这边,陆琪领人在研究张知木画的伞形齿轮的图纸。一时还没弄明白,张知木过来给他们解释了一下,告诉他们这一个“等比伞形齿轮”的图纸。这个伞形齿轮可以把动力传递给动力轴的垂直方向的轴。我就是要用它把风机叶片带动的,平行于地面的轴的旋转动力转递给垂直于地面的轴上,这个垂直于地面的轴就把风机的动力传到了地面,在垂直轴的下端还有一对伞形齿轮,把垂直轴的动力转为水平动力,用这个动力带动水车,就可以提水了。所谓“等比伞形齿轮”就是俩个齿轮的齿数一样多,主动轴和被动轴的转速是一样的,传递的扭矩也就是一样。而且这样的伞形齿轮可以做的完全一样,减少了加工的复杂度。用两对这样的伞形齿轮,就完成了把风机叶片的动力传到了地面。这个动力既可以提水也可以做其他的用途,风大的时候带动车床也是可以的。当然我们以后还会研究传动比不一样的齿轮。现在要马上做出两对四个这样的齿轮,我看还是用木头先做两个东西出来了,一比划就都清楚了。由于现在有了车床,就用车床把能用车床加工的部分都用车床加工出来了,其它轮齿和齿槽就用手工制作了。经过两天的努力。两个伞形齿轮做出来了,比量一下,还可以,虽然精度不是太高,但作为动力传动还能用。就让李云鹤在此基础上赶紧制作木模,木模要留出一点加工量。现在还有几个精度要求比较高的的东西是推力轴承和两个滚动轴承。以现有条件制作滚珠是不现实的,推力轴承只好制作推力圆柱滚子轴承,因为滚柱可以用加工好的一根钢棒切割而成,这样就可以保证滚柱的一致性了。由于这个轴承直径很大,以现有的条件不可能做得精度很高,但是终究滚动摩擦力比直接在轴上滑动摩擦力要小得多。这个推力轴承放在水泥塔柱上直接用水泥浇铸出来的轴承坐上,直接用来支撑风车,既可以让风车随着风舵的推动旋转,轴承的内径又可固定风车。垂直的传动轴也可以穿过轴承的内径把叶片轴的动力传下去。
滚动轴承比推力轴承难度要小一点,只是安装时,要仔细。张知木告诉李云鹤,所有轴承装完都要抹上牛油,还要在外面安好油封,否则轴承里进去泥沙灰尘,会极大地影响轴承的寿命。
这个风车是采用侧偏来调速的。这种风车尾舵的舵面并不是垂直于地面的,是与地面有一个角度,而且不是固定死的,有一个偏转滑道,当风力当风力达到一定风速时尾舵会被向上沿着滑到抬起,这个滑道就使尾舵偏离了风叶的旋转平面的垂直方向。这样,尾舵就在风的作用下,使风叶的旋转平面也偏离了与风的垂直方向,减小了迎风面积,也使风机的转速降下来了,避免了风太大时出现飞车现象,损坏风车。
风机这边是每一个部件都不简单,李云鹤和陆琪等人干的很吃力,张知木知道这是最锻炼人的。一旦这些都突破了,后面好多事儿都好办了。
那边挖井的也不顺利了。井挖到两丈深的时候,就出水了。张知木知道这时出的点水没有用,就让大家一边往上打水,一边挖。等终于挖到石头底挖不下去了的时候,井已经有五丈多深了。挖井的人都很失望,以为这下子完了,到这时井边上渗出的水很小,根本没有利用价值。张知木过来说:“别灰心,去拿钢钎来。用钢钎在井下石头上打三个孔,孔要深点。”
井底又下去两个石匠,开始用钢钎大锤打孔。上边的张知木,让人拿来了黑**,用布包成条状,以便能放进钢钎孔里,怕被水弄湿了,又用蜡纸包了几层,长长的***也都用蜡纸包好了。等井下的石匠们已经打好三个孔以后,张知木亲自下到井底,把三条已经连好***的**塞进炮眼里,又仔细地看了一下井底和井壁的情况,觉得很满意。他知道如果炸开石底后,出水的话,出水量会很稳定,因为这石底的上面都是黄土层只能往上渗水不会往上冒水,这里如果有一个突破口,水会在旁边的压力作用下从这里涌出。张知木是最后一个上到井上的。让人先把通风用的竹管先提上来,以免一会的爆炸给炸坏了。让所有的人都躲得远远地,张知木亲自点燃了***后,也远远地跑开了。等了漫长的“一会儿”,就听见井里“轰隆”巨响,脚下的地都感到震动了,井口有一股浓烟喷了出来。稍等了一会儿,张知木过去,向井下看了一看,井下还有不少烟,看不清。张知木让大家赶紧把抽烟的用的竹筒子又放进井里,用鼓风机开始抽井里的烟尘。一会,井里的烟尘没了,能看见井里正不断地往上冒水,大家都欢呼起来。张知木说:“赶紧下井,一边往外打水,一边砌石头。”几个石匠先下去了,到井底时水已经没腰了,赶紧往上打水,同时把石条送进井下,石匠在水里开始按八面的方位码放石条。由于这些石条,都在井上比量着摆放过,所以在井下,再摆放也都很顺手。可是这时井里出的水还是远远多于往上打的水,很快水已经到几人的肩部了。好在石条已经码放到了腰部,上面就放下几个跳板,井下的人把跳板搭在砌好的石条上,这样石匠们就站在跳板上,砌石条。慢慢地跳板就离开了水面,剩下活,石匠们就可以很从容的往上砌了,张知木也就不关心了。
用了两天的功夫,石条就砌到了井口。在井口,石匠们按张知木的要求,用八块大青石板条,互相咬合着拼成了井口,而且青石打磨的十分光滑,接着又把井口周围,平出来的已经夯实的地方,全部用敲打平整的石条铺上。铺石条时,把轱辘和陆琪领人做的水车架子都用水泥固定好了。
李云鹤的风机部件还要些等些时间,张知木就让解放出来的这些打井的人,在井的西侧用砖修建了一个大水池子,里外又都用水泥抹了一遍。这个水池子正好在窑岗的最高点。如果水池子里灌满水,接上水管,窑岗人就可以用上自来水了。
张知木正在这井边上忙活着呢,黄玉坤急火火的过来了。说方才王爷府来人送信,让你去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