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化工城定址南京硬盘试验成功
杨玉琳可是坚决按照张知木的要求,这段时间,来找张知木的一般的事都被她拦住了。不过这个一般的事可是按照杨玉琳的标准来确定的。在她看来,任何人的事也没有张知木自己的事重要。张知木整理教案的事,对杨玉琳来说就是天大的事,很多人想找张知木都很困难。
最后,还是陈玉峰亲自给张知木打来电话,杨玉琳才没有拦着。
显然,电话里陈玉峰有些不满意了,“知木啊!我知道你有事不便打扰,可是也不能啥都不顾了!”
“哎呦!陈叔怎么了?我这些天的确在写一份教案,告诉玉琳没有大事别打扰我,出了啥事了吗?”
“哦!是这样,我们那个化工城选址的事,在内参上公布了之后,很多地方都来找人要争取这个大项目。尤其是李茂,几次打电话,你都没接,他还以为出了啥事呢!我看你也不能不管这件事。这么大的事,早点定下来就可以早点儿见效益!”
“哎呦!怪我没和玉琳说清楚,”张知木知道是杨玉琳有点过分了,不管啥事都一刀切给挡驾了,“我们尽快的研究一下,看看这个项目落在哪里好!”
“这样项目举足轻重,是要好好考虑一下!”陈玉峰说。
本来张知木想马上给杨昌他们的人讲讲课,可是要是开讲了,又要几天时间顾不上别的事,觉得还是将眼前的事处理一下再说。
关于化工城选址的事,窑岗主要领导都参加了讨论。李云鹤、清风子、陆琪、李守坛等人也列席了会议。
会上,比较一致的意见是,都同意不能在窑岗和冶场建这个化工城。这里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
陆成祥的意见是,这座化工城就建在山东。现在正在东营建设的炼油厂,就在那座炼油厂进行扩建。那里原料可以就地解决,已经在建电厂等基础设施,有一定基础,还有那里守着黄河用水运输也都方便。
也有人,比如欧阳鹤等人认为这座化工城可以建在汉口。因为那里的基础很好,特别是明年长江、汉水大桥都可以通车,铁路明年也能通车,还有守着长江的便利条件。
让张知木非常欣慰的是,参加会议的每个人都是认真的思考了这件事,每个人提出的意见,都是都一定的道理。大家都有很强的责任心,这是非常难得的,不像以前,遇到事就都等着张知木发表意见。
会议开得非常热烈,大家各执己见,争论的有些脸红脖子粗的。
最后,轮到张知木发言了。不过,张知木的发言出乎了所有人的意外。张知木来到会议室大地图前面,指着应天府(南京)说:“我的意见是,这个化工城就建在这里!”
“翁!”下面一片惊叹声。
看了大家一眼,张知木说:“大家不用奇怪!这样工程项目,不仅仅是一个生产厂的问题,他还有很强的战略意义。我们江浙一带,是非常富裕发达的地区,这里不但人文荟萃,一直是我们经济的中心。可是,这几年来看,这里在走下坡路。原因就是这里的工业发展一直没跟上,原有的优势在逐渐失去。这是我们必须制止的。别的不说,我们将这样一个化工城建在这里,就可以极大的带动这里的工业发展。当然,这里有些条件还不具备。但是,我的想法是,我们在这里建设化工城的同时,就要同时完善这里不足的条件。具体的说,我们首先要用我们成熟的架桥技术,在应天府(南京)这里建设一座长江大桥。当然这座桥的意义不仅仅是解决化工城的运输问题,对于这一带长江两岸,作用都是极大的。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扩宽从黄河到长江的运河,使运河可以通行三千吨,甚至五千吨船舶的通行能力,这样山东东营的石油,可以通过水运送到应天府(南京)。当然,为了今后江浙地区的发展,我们必须建设从北京到天津、济南、徐州、淮安、扬州、南京,向南到杭州的铁路。我们就以这座化工城为中心,整个开展建设!”
张知木又抬头看了看大家,说:“当然,这也是我个人的意见,大家也可以发表看法!”
结果是张知木话音一落,下面是一片掌声。
这样场合不怎么说话的阎伯驹激动地说:“知木啊!也就是你有这么大的魄力,想的更长远!”
陆成祥接过话说:“张总,我们从上海镇回来了,觉得那真的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地方,要是我们把化工城建在了应天府(南京),那么上海哪个地方更不得了了!”
阎兴说:“江浙地区本来纺织业就发达,要是哪里能大批量生产化学纤维,对当地也是非常有好处的。”
“我们可以在应天府(南京)配套建设一个大型的纺织厂啊!现在我们技术干部,技术工人都不缺,就缺原料!”陆成祥已经惦记上了。
欧阳鹤说:“今天的事,张总也提示我们,今后思考这样的大型项目要有全局观念,要考虑到战略布局。这应该是我们今天的另一个收获!”
陈玉峰说:“我同意欧阳先生的意见,我们这些人考虑问题,必须着眼于全局。我们想的已经不能是简单的怎么挣点银子的事了!”
看到大家对应天府(南京)这个地址没有反对意见,张知木提议由陆琪和李守坛人这个项目正副总指挥。
不过陆琪提出来,此事必须由张知木亲自挂帅才行,他的意见也很中肯,因为这样大型化工厂,从来没有人搞过,需要动员窑岗的各方面力量进行。即使这样也会是困难重重。
张知木知道陆琪说的有道理,答应自己和李云鹤亲自参与这件事,做他们总后盾。
会后,陆成祥向张知木汇报说,上海哪个地方可以建设一个很好的码头,不过只有涨潮的时候大船才能进入黄浦江。张知木告诉他以后可以用疏浚船在那些浅滩的地方挖沙子解决这个问题。陆成祥点头说,那么这件事就开始建设吧,这对整个地区都是有好处的。
陆成祥又告诉张知木,准备向伊斯坦布尔和莫斯科派出的人员都已经准备好了,正在进行统一的培训。原来四夷馆的几位通事也愿意跟着前往。
张知木对陆成祥说:“其他的还是次要问题,让他们当地人都认我们的窑岗币,这是首要任务。”
陆成祥说:“我也知道这事,可是要想让他们人认我们的窑岗币,必须保证他们是可以随时随地的兑换现金现银,以提高我们窑岗币的信誉。可是那就需要很多现金现银,今后打仗的话,风险就很大了。现金现银少了,有人恶意挤兑就很麻烦!”
“我不是说过吗!只要我们打仗能打胜他们就不用怕。即使有了损失,我们也能从他们身上找回来!”张知木说,“你就大胆的弄吧!”
“好啊!有您这句话就行!”陆成祥想听的就是这个。
去跟杨昌商量给他讲课的事时,杨昌拉着张知木说:“我们边走边说,我请您先去看看我们能存十兆数据的硬盘!”
“什么?你们了一下就是研制成了十兆数据的硬盘?”张知木有些不敢相信,他前世时一开始使用的硬盘只有五兆。好久之后,才有十兆、二十兆的硬盘。杨昌他们一下就搞出来十兆的硬盘,简直是太吓人了。
“呵呵!其实,硬盘容量还可以再高一些,不过为了可靠些,我们没敢格式化成太大的容量。”杨昌边走边说,“其实,他们的硬盘早就可以读写,原来可靠性一直不高。现在解决了几个很关键的问题,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
来到机房,大家看到张知木进来了,都站了起来。
张知木说:“我来祝贺你们,硬盘终于成功了!”
“张总,我们的硬盘已经连续使用七十二小时了,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发现一点儿问题。”一个人介绍说。
“好啊!这就说明,我们带硬盘的计算机,可以二十四小时日夜的连续工作了。这事一个重大突破。”张知木说。
“我们也知道,计算机现在完全可以在很多地方进行工作。但是有一个问题,这计算机终究是机器,一旦我们的工作完全依靠计算机,计算机出了问题怎么办?”一个人提出了问题。
“你说的问题,也是我们今后计算机应用过程中需要一直研究的问题。”张知木说,“数据的安全问题,我们可以采取定时甚至实时进行备份,比如重要信息,你们读写硬盘的时候,要同时在两个硬盘上读写,这是热备份,一旦一个硬盘出了问题,另一个还可以继续使用。再就是定时备份,一旦计算机坏了,重新启动的时候,可以用备份的数据恢复原来状态,需要重新处理的数据,也只是上次备份到计算机坏了这么短时间内的数据。损失可以最小,处理起来也容易。另外就是,象票号这类数据,我们需要用磁带进行几年备份,还要打印出来,用纸质进行备份。有些账目还需要手工和计算机同时记账,两个数据还可进行核对!”
不过张知木看到这个硬盘的驱动电路还是一个小机柜,体积太大,又对杨昌说:“今后软驱和硬盘驱动器都是需要大量生产的东西。你要组织人,专门对这些电路进行优化,然后尽量集成化。这样可靠性高也节能。”
杨昌说:“这件事我已经安排人作了。这次从南方回来,我们做了几件事,一个是,对我们现在这种计算机,根据使用情况进行了进一步优化,确定了他的最终设计,完全可以进行小批量的生产。特别是我们解决的三层线路板技术,使我们计算机电路板的体积小了很多,可靠性也提高不少。这样定型的计算机,体积比原来搞出来样机小了几倍。”
“太好了!这样,你们尽快把我上次安排给帮你们的那种库存管理软件搞出来,这个软件搞完,大家有点经验了,我们要开发数据库软件!”张知木想的已经更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