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安抚平绒兵围西宁
李魁知道这里的百姓被对军队都吓坏了,害怕再遭灾难。不过他们说到那位威武将军受伤了倒是个大好消息。
李魁安慰他们说:“各位老人家,不用担心,你们请到我的帐里小坐。”
看见李魁虽然相貌粗陋,可是说话还很和气,这些人就跟着李魁来到临时搭起的一个帐内,围着一个台子坐下了。李魁命令烧水。
老人们连忙说:“将军不要客气了。”
李魁望着几位老人,说:“我知道现在的百姓已经被各种各样的军队害惨了,你们也担心我们。这不怪你们,因为你们不了解我们。我告诉大家,那些撤走的大顺军不会回来了。我们窑岗的军队是奉旨剿贼的。从今以后,我们就会接管这里的防务。我们窑岗的军队纪律严明,不许任何人祸害百姓。”
“那就好,那就好!”一位老者说,“其实有些官军的军纪还不如闯贼的军队。最起码,闯贼的军队不会抢劫百姓,虽然他们对那些士绅们逼响的时候太过分了。可是对百姓还是不错的。”
“你们放心,我们窑岗人有自己的规矩,我们管理的地方,不管是贫民百姓还是士绅都一律平等。我们从接管算起,免收三年钱粮。这是为了医治战争的创伤。”李魁说这些文词儿的时候,觉得有些别扭。不过他看到了说完的话,效果很好,就更有信心了。
“哎呀!那可是太好了。”一位老者说,“我们这里是该缓缓劲儿。几年旱灾不说,从大明朝就开始收数不清的税,百姓们太苦了。特别是这条商道断了,百姓们都没有别的活路,就靠那点地勉强糊口都难啊。”
李魁一听说商道断了,问道:“老人家,你说的商道是不是丝绸之路?我们张总可说了,一定要打通丝绸之路。”
一位老者见李魁对这事儿感兴趣,说:“这里也算是丝绸之路,不过是南路。我们更多的是管这里叫做唐蕃古道。这是唐代以来中原内地去往朵甘(青海)、吐蕃(西藏)乃至尼泊尔、天竺(印度)等国的必经之路。当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王松赞干布走的就是这条大道。它的形成和畅通至今已有千年。这条大道的起点是长安(西安),终点是吐蕃都城逻些(西藏拉萨),那时候经过这里的商队是络绎不绝。你们过来的这一路上,百姓们都受益。汉唐时我们这里就是一个著名的驿站,叫平安驿。”
另一位老者说:“其实我们这里地处湟水中游,土地肥沃,要不是局势不稳,战乱连连,再加上不时有蒙古人袭扰。我们这里本该是一个富裕的地方。”
“那么,这好好的商道怎么就断了呢?”李魁不解的问。
“这事说来就话长了,原因很多。”一位老者说,“在西宁卫以西的都兰,原来是吐蕃的领地,那里是这条古道的一个咽喉。崇祯十年,被瓦剌人占了。那些蛮夷哪知道活水养鱼的道理,他们见到有商队就直接抢走了。这也是商队不敢再走的一个原因。再就是我们这边的也是到处战乱,好多进到中原的商队都是有去无回,商人们也不敢再去了。总之还有很多原因。”
“不怕,等老子打下西宁,然后就去收拾那些蒙古人。到那时候,我们派人到吐蕃去,告诉他们,可以到我们这里来做买卖了。这里一路安全我们负责。”李魁忿忿的说。
“那可太好了。”老者们听了李魁的话都喜笑颜开。
“不过那些蒙古人可是不好惹啊。”一位老者说,“原来大明朝的军队都不敢惹他们。大顺军过来后,和他们打了几仗也是互有胜负。更可怕的是,那些蒙古人不知啥时候过来。军队去打他们,又找不到他们。”
“哼哼!”李魁一笑说,“我会一直把他们打得告饶为止。”
接着,李魁又把窑岗人怎么和蒙人打仗的经过,还有现在已经将鄂尔多斯蒙古王爷捉到窑岗去的事情说了。这些事,在这偏僻的地方,一直听不到。所以这些老者们听得直喊好。
一位老者说:“李将军,你来了是我们这里百姓的福气。以后我们百姓们就听将军您的。”
“不不,以后这里的事还是要靠你们大家管理。我们只是负责军事防卫,捕贼捉盗。”李魁说,“我们张总说了,天下应该是天下人的天下。所以以后你们这里的百姓,要共同选举一个头领。这个头领,负责管理这里的一切。如果这个人不称职,或者有贪污等不良行为。大家还可以罢免他。你们同时还要选举一些参议员,他们要共同决定这里的大小事情。绝对不许官员一个人说了算。以后官员们的账目一律要公开,接受大家的监督。不能谁当官儿谁贪污。”
李魁的话,简直让这些人震惊不已。他们发现,虽然眼前这位将军的谈吐有些粗俗,可是说的道理可不粗。这可让他们对眼前这位将军刮目相看了。这里的士绅们反倒是很容易接受李魁说的这些。因为以前朝廷派到这里的命官都是拼命的捞银子,特别是这里面山高皇帝远,朝廷只要这些地方不出大事儿就行,至于官员贪不贪根本没人管。所以到这里的官员,没有不拼命贪的。弄的边关百姓,提起官员没有不咬牙的。
一位老者问道:“敢问将军,你一直说的那位张总到底是啥人?”
“啊,怎么说呢,就算是我们的皇上吧。”李魁说完又觉得不对,“不对,我们张总不想当皇上。他说了,天下是天下人的人天下,不应该是那一个人的,那一家的天下。以后的皇上,都是要大家选举一个能给大家都带来好处的人来当。那些昏君庸君,就让他们靠边。”
李魁的话吓的这些人都不敢说话了。他们知道这和谋反是一样的。
一位来者试探着问:“李将军,皇上知道你们这样的话,会不会……”
“还你们放心吧,”李魁笑着说,“现在我们窑岗人每年借给皇上的银子都有两百万两。没有我们窑岗人帮着,他那个朝廷早散伙了。呵呵!”
“两百万两?”一位问,“你们窑岗有多少银子啊?”
“呵呵!全天下每年挣的银子也没有我们窑岗的挣的多。”李魁很得意的说,然后回头说,“把我们的布和丝绸拿来让大家看看。”
军士拿出来一捆宽幅的机织布和一捆宽幅的机织丝绸放在台案上。李魁说:“大家看看我们织出来的布匹和丝绸怎么样?好不好卖?”
这些人都起身仔细的看着李魁让人拿出来的布匹和丝绸。看完后,这些人不断的咋舌,一位说:“这么好的布,我可是第一次见到简直太好了,再说以前从来没有人能织出来这么宽幅的布啊,那丝绸也是一样。”
“这布织的简直太平整了,这要是弄到吐蕃去,绝对可以卖到大价钱。”另一位说。
李魁指着自己身上军装说:“你们看看我们身上军装的布料如何?”
由于这些人和李魁谈的很投机,一位没客气,伸手摸了摸李魁身上的军装的布料后,说:“好布料啊,我看将军裤子上的布料更厚实!”
李魁一笑说:“呵呵!老人家识货啊。我的裤子是专门为骑马的人织的厚布料,这样的布料耐磨,不然骑马的人裤子何容易就磨坏了。总之,我们窑岗的好东西还很多。所以大家不用担心我们的银子。今后我们还会给大家运来那种叫化肥的东西。那东西上到田里,粮食能成倍的增产。”
“还有这样东西?”这些人更感兴趣了。
“呵呵!”李魁一笑说,“我们的好东西还多着呢,以后你们就知道了。”
这时候,老者们互相的看了一眼,一位说:“李将军,感谢你能如此带我们。我看天也不早了,我们在城里略备薄酒,请将军进城赏光吧!”
“是啊!天色不早了,我们的情况我也简单向你们介绍了。”李魁说,“既然,城里的大顺军都走了。我们大队人马就不进城了。但是我要留下一支人马,留守这里。你们引着他们进城接管防务就行,我就不进城了。因为明天我们一早就要直奔西宁。感谢各位老人家出城向我们介绍情况。”
“那怎么能行啊?李将军你不能路过我们平戎城连一口酒都不喝啊。”一位说。他们现在可是诚心的想请李魁喝酒了。
“平戎城各位的心意我领了,一是我们是有纪律,不论官兵不许打扰百姓,二是我们明天还要开拔。”李魁谢绝他们的好意,就安排一个连,跟着老者们进城接收防务去了。
老者们临走的时候,李魁问道:“我想问问你们各位,那位大顺军的威武将军伤的重不重?”
“伤的不轻,一条小腿没了,一只胳膊也受了不轻的伤。”一位老者说,“我们向他求情的时候,他已经有些不行了。是强打精神接待我们的。”
送走了平戎城的老者们,一师的师长说:“大顺军的威武将军可以啊,受了这么重的伤,还知道收缩防守。”
“哼哼!”李魁一笑说,“我看他是早就安排好了战败的事儿,所以他们撤退的才这么从容。匆忙之间不会安排的如此井井有条。他是个会带兵打仗的人。”
李魁他们大队人马在平绒城外休息一夜。第二天起早赶路直奔西宁。他们行至一半儿的时候,前面的探马回报说,西宁现在是大门紧闭,看来他们都集中在城里准备死守西宁了。
李魁命令,“加紧赶路,今晚西宁城外五里扎营。”
到了西宁天色将晚,李魁将安营下寨之事交给一师师长,他带着骑兵团长,领着一队骑兵,沿着西宁城跑一圈儿。
看着西宁城,李魁忍不住说道:“是座好城啊!炸开可惜了。”
骑兵团长说:“我问了城外的百姓,这座城外面包砖里面是土夯的。这还是座大明朝修建的城池呢。”
“有这样一座坚固的城池驻守边关,这里就安全多了。”李魁已经喜欢西宁城了。
“不过,这个大顺军的威武将军把这么多人都聚在这里,我们不动点真格的也不行啊?”骑兵团长说。
“是啊!可惜这个威武将军,虽然很会打仗,但是还是不了解我们火器威力。这么多人聚在这里,要是我们不怕伤及百姓,直接开炮的话,我们一炮就能炸死他们不少人。”李魁说,“我就是有些舍不得这座城池,不忍心炸开他们。”
李魁他们实地查看了一下西宁城池,回到营地,一师师长说:“副司令,你们出去的时候,我让人审问了一下俘虏。经过几个俘虏核对。他们都说西宁城城高五丈城厚五丈。共有东南西北四个城门。北门临湟水。”
“嗯,差不多!”李魁点头说。
“另外,我根据俘虏说的,算了一下,他们原来的兵马,加上后来,有一万五六千人。我们在大通河打死了五千多,俘虏了一千多。那么西宁城里还会有一万多人。”一师师长也是很用心的人。
李魁看着一师师长,说:“呵!你们手好快啊,都弄清楚了。”李魁心里明白这些人将来都是不得了的将才,“说说,明天这一仗我们怎么打?”
这位师长明白李魁是想考考自己,说:“现在,巧办法一下子想不出来。我们明天先把西宁从东西南三面围起来再说。不行的话我们硬攻也能解决。”
“明天围城的事儿,就由师长大人代劳吧。”骑兵团长说,“我带人在外围搜索一下,别让这家伙在我们后面再来一下。”
“哈哈!”三个人都大笑起来。李魁说:“你小子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
天亮以后,大家用过战饭,分别出发分东西南三面将西宁城围了起来。北门只是派出一个连的士兵在那里监视。因为北面大队人马展不开。
骑兵团长带着骑兵分成几路向四周侦查搜索。
李魁和一师师长商量了一下,决定主攻方向就选在南门。
他们首先写一封劝降书,将整个陕西和河西这边的情况都说了一遍,然后劝说他们投降。可是书信射进城去,一直没有回音。等了一会儿不见消息,李魁有些急了。一师师长说:“副司令,我看您在平绒和那些老人说话的时候,一点都不急,就像一个读书人。”
“哈哈!”李魁大笑着说,“老子头一次觉得做个好人真他妈的好啊!以前老子做马贼,当土匪的时候,虽然痛快,可是没有做好人感觉好。”李魁也清楚一师师长是怕他焦急,故意逗他。不过李魁说的也都是心里话。
“自从认识了张总以后,我就觉得啥都不一样了。”李魁又说,“我原来就觉得我们大当家的是天下最有本事的人了,可是我们大当家对张总有佩服的不得了。真的是人上有人啊!”
等的实在是不能等了,因为大队人马不能就这么戳着。李魁命令向城门楼子旁边的城墙上开一炮。
“咚”的一声,接着城墙上“轰”的一声。这发炮弹正打在城墙上方,近距离平射,炮弹将城墙上的垛口都掀去了几个。城墙上也炸开了一个缺口。这处城墙上的士兵都跟着城墙碎块被炸的没处找了。
这时候,城墙上士兵再也没敢露头的了。
一师师长怕李魁着急,说:“这回他们该好好想一想了吧?”
“再等一柱香的功夫,然后用步兵炮将城门炸开。千万别把城门楼子炸塌了。”李魁说。
“放心副司令,只要不用重炮炸,一般的不会把城楼子们炸塌。”一师师长心里有数。
又等了一会李魁叹口气说:“唉!不想炸他们,看来没办法了。”
“我们尽力了,这就是天意。我去看看炮兵,让他们打准点儿。”一师师长刚要走,突然停住,说,“副司令,有些不对啊!你看他们城墙上有很多大炮,为啥没有向我们射击呢?”
“是不是害怕我们的炮兵报复?”李魁虽然这样猜测,可是他心里也不信,现在十两军交战,没人会顾忌这些。
“我们是不是先等等呢?”一师师长还是下不了决心。
“呵呵!我让你小子也说糊涂了。”李魁说,“不过别等了,再让重炮打一发,我们再等一会儿。”
也许是重炮手想显示一下自己炮的准确性,“咚”的一声发射后,“轰”的一声,炮弹又在原来的缺口处爆炸。将原来炸开的缺口又炸开了一点儿。
看着那个大缺口,李魁冷笑着说:“哼哼!我看他们应该知道厉害了!”
可是又等了一会儿,城里还是没有反应,李魁实在不耐烦,一挥手:“去!赶紧替老子把城门炸开!”
一师师长没说话,转身走了。现在不用说啥了,该做的都做了。
一师师长来到自己的炮兵团,对炮兵团长说:“我们一直看着重炮表演了。你赶紧用步兵炮把城门炸开。记住炸准点儿。千万别炸歪了。把城门楼子炸了,副司令得心疼死。他已经觉得这西宁是他的了。”
“呵呵!”炮兵团长,说:“师长放心,绝对不会让副司令心疼!”
炮兵团长调过来两门步兵炮,对准了城门。炮兵将炮弹推进炮膛,关上炮阀。正准备开炮。
这时候,城门突然打开了。一师师长一看急了,大喊:“停停,停止射击!”
炮手们很不情愿的停止发射。
打开的城门里面跑出来一个骑马的人,直奔窑岗民军的阵前而来。
一师师长来到李魁身边时,李魁说:“我以为你们能一炮把那个家伙给轰了呢。”
“呵呵!差一点儿,我喊慢一点就给轰了。这样我们那些炮手还好大的不满意呢。”一师师长说。
这时候,来人已经到了近前,翻身下马,单腿跪地双手举起了一封书信。
-------------
富士山喷发,日本大地震。--《南宋记忆》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