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是一瞬间之间,所有的人们仿佛回到了那唐时中华最为开放豪迈的时代之景
可很多人却又感到,那早春之景,几近透明的绿,是浅浅,淡淡,朦朦胧胧,这一点娇嫩撩人初初萌动的纯色,竟胜过了皇城天威的浩荡之美……
而正当观众看着流连忘返之际,却看那童子笔中变幻,墨水如灵龙一般游动,空中画卷上出现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观众惊叹连连中,空中的绚丽景色忽然如烟尘般的变化,那碧绿烟波的西子湖畔,春风一缕一缕吹过,柳丝荡漾,恍然如烟,这春风如烟,让人的心思如烟,世事变迁如烟,那袅袅涌荡的那种气息,是那般光影斑驳,打动着每个人的心,这才是春天真正的意义啊。
在这幅景色之下,全场9万各自不同国籍,不同身份,各怀心思的人,却都像是对着一盏春茶,在氤氲的香雾里单单看见这幽禁雅致的景象,心渐渐柔软松弛,被春雨滋润,被烟柳感动,那心底的最深处都轻盈起来,如同被春风托举,还可以闭上眼睛问问内心,在如今忙得分不出一年四季的生活中,我们错过多么这样至美的春光去流连欣赏?
虽然所有人国外的观众,无论是现场的还是电视机前,电脑屏幕前的,他们都不懂得那个仙气灵动的童子毛笔中书写文字的意义,在电视机前的人更是没有现场观众手中英文翻译诗词的小册子来对比文字,但是那古琴,雨声,景色,所创造出来的那种超越文字的意,境却是完全把他们的心紧紧的抓住了。
当童子笔中勾勒出“两个黄鹂鸣垂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文字时,鸟巢中心的虚空中,黄鹂,垂柳,白鹭,青天……所有的颜色如水彩画般晕染开来,清丽光润,照亮每个人心底那抹灵识,这样的诗,这样的景,就是随物赋予形,到处都是蓬勃,到处都是新鲜
无论是受到过中华文化熏陶的日本,韩国人,还是对东方一知半解的美国,欧洲人,他们每个人都分明从眼前的影像中感受到那陌生汉字的含义“我看明白了这是诗应该在是歌颂,鸟,柳树,天空的美好这简直是太美好了,这首诗怎么会描写的这么美”坐在前排的一位法国大学生双眼冒着光,对着旁边的父亲嚷道。就连英国BBC的那位满头白发老主持人都用字正腔圆地英文对着镜头惊叹道:“或许我们都不懂得汉字,但是今天,我想我们每个人都领略了中国伟大诗人的诗歌,他们心里浪漫与情怀让他们文字凝结成绝对不属于莎士比亚般伟大的作品今天李小乐导演用一种神奇而拍案叫绝的方式,给全世界的人们都上了一堂中国诗歌的鉴赏课程”
这次观看开幕式的人中,不乏了号称世界文化中心的欧洲各国出身的艺术大家,包括绘画,影视,建筑,摄影方面的专家,可无论古驰的弗里达·贾娜妮,爱马仕的让·保罗·高提耶这些时尚设计师,还是贝聿铭,安藤忠雄,扎哈·哈迪德这些世界级的建筑师,他们都被眼前李小乐构建的诗意景象而为之惊叹。
贝聿铭甚至激动地在座位上静静握着座位把手,微微发颤着,嘴巴里不断嘀咕感叹着:“太美了,太美了……原来这就是古人眼中的春天……我们平时的眼睛难道都瞎了吗……”
他们突然发现关于美的一个崭新的领域,这些中国古诗人的眼睛充满了超越他们这个时代艺术家的审美水准,他们似乎能把握那些季节实物背后给带带来感动,让人沉醉的意境,远远胜过他们这些所谓的艺术大师……与他们比起来,他们这些现代大师们真是相形见绌啊……
哇……哇……哇……电视机前的人们都在不断的惊叹着,让真正觉得最为震惊的还是前排那些中国的学者与领导们,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是内行人,他们几乎所有人都曾经在儿时,被这些诗词的意境有所感悟,佩服前人的才华胸襟,但是他们却只是停留在幻想景物的小情小调中,可这个表演背后的导演,却用洞彻无比的目光,把这些形式上的东西剥离开,直接把诗中的意境描述出来,甚至做出了二次的创作,给这些诗句赋予了之前原本没有的新意与画面感……
在此之前,哪些对中国文化有点认识的人不知道中国的诗词天下无双,但是中国对于国外的文化名片,从来却都武术,京剧这些其他的表现形式,就是因为诗词最大的弊病,是有着语言上的天然隔阂,一经过翻译,就失去了绝大部分的美感与意境……这也似乎诗词一直在中国文化中最不受到重视的原因。
从来没有什么大型诗词表演能对世界其他国家,甚至是中国自己普罗大众展示这个至高文化的舞台,最多就是请一些书法家写一些书法,让所有人看不懂的人拍手鼓掌,不懂装懂……
在这种情况下,诗词也被所有人认为是最无法被流传的文化……现在甚至就连中国人自己很多都无法读懂文言文,快领悟不到那些远古的悠久的意境了;
而李小乐却完美的解决了这个难题,他竟然用影像画面与音乐,完全把蕴于文字上只可意会的意境用最让人容易感受的方式表现出来,这简直就是绝顶的高明!
几位北大的中文系的教授都在边看边频频点头着,心情激动万分,因为李小乐那些构图与画面节奏,完全把每句诗词中的美都展现出来了,这些画面曾经在他们心目中升起无数次,却只能在幻想,而现在却就呈现在自己的眼前,那种恍如隔世的感觉,几个老教授都激动抹着眼泪。
可这还远远没有完,随着人们沉浸在春天的幽淡恬静中,童子的笔却又笔锋一转,又变成了“明月几时有,把问青天。”
观众们还没有出那“沐春风而思飞扬”的美丽世界来,又被李小乐带入了“凌秋云而思浩荡”的秋夜明月之中,现场顿时星空点点,一轮皓洁明月高照,秋风萧瑟中,从唐时豪迈而热烈奔放渐渐为梳剔精致的宋时汴梁古都景致,那吹气如兰精致清新气韵,又是中国另一副面貌。
明月是如此的清澈,却富有变化,那盈缺转换,被中国先贤领悟为“一阴一阳之为道”,挥洒着“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洒脱。
唐时文化犹如东升的旭日,中华看见的是一轮春风耀日热烈而圆满,它永远给予你光和热给予能量,促使人们发奋进去,人们从太阳那里学到一种进取心。
但是在皓月之下,我们总是在休息,在独处,就在这一片宁静之中吗,我们发现明月高悬在空中,开始学会品味着时光的承转流遍,命运的悲欢离合,我们学会了平常心
中华民族向太阳学会了进取,在这个世界上可以奋发,可以超越,又向明月学会的沉静,可以以一种淡泊的心情看待时间的是非坎坷,达到自己生命的一种真正的逍遥。童子笔尖写出“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人们就看到舞台中心那明明穿着宋装的演员中的那名白袍公子,不是没有他自己的忧思和孤单,但在孤独的那一瞬,他可以天真地举杯,向明月发出邀约,而为了回应他这份天真的邀约,明月愈发明亮,清辉流光,泼洒在地,勾勒出他翩跹的影子,人、月、光影,交相辉映。他早已不是独自一人了
微信关注"和阅读",发送“免费”即享本书当日免费看
read3;<更新更快就在笔趣网www.biqu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