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平三年(192)一月七日
阴沉的天空下,北风呼啸,枯草杂树间,荒废的村舍里,野狼野狗肆意横行,狐狸在烧塌的房舍间追逐打闹。
这,这还是人间吗?
走在雒阳平原,我们简直不能相信这就是那个繁华的帝国之都,听他们说当年船车贾贩,周于四方;废居积贮,满于都城;琦赂宝货,巨室不能容;马牛羊豕,山谷不能受,就是三年前我和李应皇甫郦经过的时候也远远不是现在这个样子。董卓啊,你到底干了些啊?
出了函谷道,往往十几里地都看不见一个活人,只见到野狗肆无忌惮的从队伍旁边跑过去,要知道雒阳附近以前有一百多万人口,鸡犬之声相闻,厨炊之烟相望,是整个大汉帝国人口最密集、经济最繁荣的所在。
虽然在军队这么多年了,对杀戮流血已经处之泰然,但看到这个还是让人黯然神伤。
※※※
自从初平元年屯扎闻喜,在那里度过了一年的幸福时光,虽然期间有几次南匈奴的骚扰,但都规模很小。到初平二年三月,这种好日子过到了头。初平二年二月董卓在前线被勇将豫州刺史孙坚连续打败,从雒阳撤退到陕县,并发布调兵令,命令各地的董军都向陕县集中,牛辅也率领我们离开安邑向南进发,渡过茅津,与董卓会合于陕县。
孙坚在陵区打败董卓后,又打败了留守雒阳的中郎将吕布,继续向西挺进,进入了渑池和新安中间的地方。这时袁绍趁机遣会稽周喁(字仁明)为豫州刺史,来争夺豫州。孙坚后路被截,根据地将要失去,只好撤兵。
孙坚撤出雒阳后,董卓也撤往长安,留中郎将董越屯渑池,中郎将牛辅屯安邑,中郎将段煨屯华阴,李傕、郭汜屯扎陕县,樊稠屯扎湖县、张济屯扎弘农。中垒营也重新归到李傕麾下,驻扎陕县。董卓任命朱俊为河南尹驻扎雒阳,负责东面防务。
而朱俊暗里与山东诸将通谋,准备作内应。不久风声泄漏,朱俊害怕董卓的袭击,弃官带着几个奴仆跑到了荆州。董卓又重新任命弘农杨氏的杨懿为河南尹。朱俊知道后,以自己的两千家兵为骨干,又招募了一些人,进兵雒阳。河南尹杨懿是个文人,不懂军事,更不愿意为董卓卖命,朱俊还没有到就跑了,朱俊进占雒阳。他认为雒阳附近经过董卓的洗劫和破坏,以及孙坚和吕布的大战,实在太残破,且贴近董卓人马而远离关东诸侯,率领兵马退出雒阳,东屯中牟。并且向关东各州郡发出檄文,请他们派出军队一起讨伐董卓。徐州刺史陶谦派出了丹阳精兵三千,其他州郡也千儿八百多少不等的派了一些人,加上朱俊自己的招募,总计兵力两万。陶谦表朱俊为车骑将军,作为关东讨董大军名义上的代表。
初平三年(192)正月,董卓命令中郎将牛辅率领李傕、郭汜、张济三大校尉讨灭朱俊。牛辅率军从安邑南下,调集校尉李傕、郭汜、张济等步骑三万六千屯聚陕县,集合完毕后向东进发,出函谷道,屯扎河南,准备讨伐朱俊。朱俊得到消息后,也领兵从中牟向西前进到荥阳。
两军之间的大战即将开始。
初平三年(192)一月十三日牛辅率领三校尉人马三万六千拔营东进,十五日经过雒阳,牛辅留张济统军七千驻守雒阳,负责粮草补给,并掩护大军的侧后。
十七日率领大军继续前行。
※※※
初平三年(192)一月二十三日,河南巩县
“文崇,冷吗?披上我的狼皮大氅吧!”
带领亲兵查看行进的部队经过辎重队,刚好看着裴绾骑在马上缩成一团,赶紧脱下自己的大氅给他披上。
文崇也真是,一个豪门子弟,不好好待家里读书,硬要跑过来随着我们中垒营到处风餐露宿、栉风沐雨、东征西讨的。
文崇是闻喜大族裴氏的子弟。裴氏是闻喜的第一大族。裴氏最早是凉州人氏,光武帝时他们的先祖裴遵曾经担任过敦煌太守,后来归顺光武帝,从敦煌迁到了安邑,以后又在闻喜的裴柏定居下来,但中间败落了很长一段时间。裴氏从文崇的爷爷裴晔时开始复兴,到了他父亲这一辈更加厉害,特别是他的伯伯裴羲,桓帝时曾任尚书令,被封为开国公,他父亲裴茂(字巨光)也才华出众,灵帝时曾任郡守和尚书,现在皇帝身边当仆射。
裴绾一共兄弟四个,他年纪最小,上面有哥哥裴徽(字文秀)、裴潜(字文行)、裴辑(字文衡)。裴家从他爷爷裴晔开始就十分重视家教,对儿女的教育抓的特别紧,所以家中儿孙几乎个个人品出众、才学不凡。
裴徽作为长子目前留在闻喜老家管理家业、侍奉高堂,次子裴潜前往荆州求学,三子裴辑随裴茂在朝中为官,任议郎之职。裴绾年龄最小,初平三年(192)也才十八岁,随同大哥裴徽在家乡读书,按说他现在还没有成年,照一般的礼俗根本就不能取字,但他父亲在他还在娘胎的时候,就把他的名和字给取好,他们四兄弟都是以“文”字行。
我驻军闻喜的时候,经卫觊介绍认识了裴徽和裴绾。裴徽对董卓的所作所为十分厌恶,董卓为司空时征辟过他,被他婉言谢绝。连带对我这个董卓党羽也没好印象,尤其是亲眼目睹了我们中垒营在闻喜那些残害百姓的事情后,印象更差。
裴徽虽然为着家族安宁,与我们虚与委蛇,但也抱了个敷衍了事的态度。
而裴绾就完全不同,认识后没事就跑到我们中垒营来,他少年好动,很快就和中垒营一帮人打成了一片,其中与老马和郝锗的关系特别好。
老马年近半百还没有娶妻生子,见到聪明可爱,机灵活波的裴绾后,把一腔父爱都倾注在他身上了,有好的东西给他留着,没事总给他零用钱使花,裴绾喜欢练武,就把我们中垒营的各种武器装备和马匹都尽着他选、尽着他用。桥良、路高他们给我汇报后,牵逵、庄灿甚至刘遇等人意见都很大,虽然我对他这种假公济私的行为也不很高兴,但理解老马的心情,没有过多苛责,只是提醒了一下。此后老马也收敛了不少,没有再象以前那样把我们中垒营军费大笔大笔当零花钱送裴绾使用。
为了类似事件以后不再发生,事后我就把金钱物资的调拨权交给了桥良,并正式任命他为辎重队副统领,具体负责辎重队的工作,让老马挂个名应个景。要不然这样下去,用不了一个月,中垒营兄弟辛辛苦苦贩卖私盐、赔了几十条人命赚的血汗钱都成裴家的财产了。
虽然如此,也没影响到裴绾到我们中垒营来。这里面除了老马的缘故外,就是因为郝锗。
郝锗武艺高强,骑射技艺精妙,尤其是马矟使得十分出色,称得上出神入化、神鬼莫测,乃是我中垒营第一高手。裴绾以前就听说过郝锗的威名。一次过来刚好碰到郝锗在校场演示矟法,登时就着了迷,当时就想拜郝锗为师傅,跟他学习矟法。
回去后给他大哥一说,让裴徽狠狠臭骂了一顿。裴家虽然秉承孔夫子的教诲:“文事者必有武备”,在教授子女们学习研究经史文艺的同时,也要求他们练习骑射强身。但和当时的士大夫一样右文轻武,对武师十分看不起,裴徽对他弟弟这种自甘堕落的行径十分气愤,一腔怒火全发在我们中垒营身上了,认为是我们带坏了他小弟,从此严格禁止裴绾到中垒营来,连带对卫觊也没有好印象。
虽然长兄如父,不过这也没能挡住裴绾偷偷溜出来到中垒营玩,说实在话,这是少年人的好玩爱动的天性使然,相对于坐房间读经史子集,他们更喜欢军营的练武打仗,相对于儒家繁琐的礼教约束,他们更喜欢军营的自由奔放,相对于士大夫的矫揉造作,他们更喜欢军人的洒脱豪迈。
当初平二年(191)三月中垒营奉命离开闻喜向陕县开拔的时候,他偷偷从家里跑出来,在黄河北岸的大阳赶上了我们。文崇这孩子当时才十七岁,而且从小读书,身体太单薄了,我是不愿意他跟着我们的受苦的,而且这要让他老爹裴茂知道我诱拐他心爱的小儿子,不知道怎么恨我呢。但不论我怎么说,他就是不走,老马虽然开始担心他的安全,但后来也舍不得让他走,最后只好把他留下,随着老马一起,在辎重队当个文书,管理钱粮。
在董军里,在中垒营里比裴绾更小的孩子都有,我之所以对他特别关爱一点,主要是因为每次看见他就好像看见了当年的我,那个以一介书生投笔从戎的我,那个从身体极差、胆子很小的读书人逐渐变成统兵屠戮、杀人不眨眼的我。
看着他裹着两件大氅还抖个不停,不禁摇摇头。没办法,小树只有经过风霜雨雪的洗礼才会长大的,慢慢承受和适应吧。
随着老马和裴绾一起策马往前移动,看着我们中垒营长长的队伍,心里不由涌起了一股自豪感。
初平元年五月整编后,中垒营已经扩大到了一千九百人,虽然后面行军法杀了几十,但很快就补上了。而随着中垒营贩卖私盐赚了不少钱,不仅部队装备服装生活待遇大大改善,人马也大大扩充,现在中垒营已经有三千人了,以前那种领导体制肯定不行,所以我又把中垒营分成前后左中右五部,每部下辖五屯,把杨芳和蒲俨提拔为军侯,统帅前五屯和后五屯。五部中杨芳领率的前五屯是长矛手,牵逵的左五屯和庄灿的中五屯都是刀牌手,刘遇的右五屯和蒲俨的后五屯则全部是弓弩手。目前中垒营已经成了一个以射声营和步兵营老兵为骨干,由长矛兵、刀牌兵、弓弩兵和骑兵组成的混成兵团。
蒲俨就是那个在雀鼠谷唯一一个射中敌军的射手,说起来他还是白波军的人呢。在巫咸山一战被我们俘虏后,整编进中垒营。他以前是蒲子县的县吏,和徐晃一样,虽然暂时屈身于白波军,但都觉得是shi身于贼,一旦有机会就投靠官军,以求争个出身名分、光宗耀祖、封妻荫子,也不辱没了祖宗。
骑兵队经过招诱俘虏南匈奴的人和在河东本地选拔,扩大到了二百人。辎重队人数虽然没有增加,但仿造武钢车造了不少新车,危机关头可以围成车阵。连亲兵队也有一百人,而且全部是骑兵。
现在李傕各部中,不仅我们中垒营人马最为众多,而且装备最为精良,旗帜服饰也最为鲜亮。一眼看去,立即就能和其他各营破烂杂乱的服装和旗帜区分开来。这也是因为我们运气好,董卓与孙坚的各次战役我们都没有参加,而且还在河东大捞了一笔,否则也和他们差不多。
李应(从赵温的司徒府调到李傕麾下当司马带兵,皇甫郦现在和裴茂是同事,在皇帝身边当谒者仆射)、赵岑、卢颀和宋果这些家伙每次一见到我,都说:子云这家伙现在富的流油,让他出血请客。
其实初平元年(190年)二月,董卓迁都长安,纵兵在雒阳附近大肆抢劫,雒阳的富家大户无一幸免,甚至把历代皇帝的陵寝都打开了。这些家伙当时跟着吕布一起抢劫,几乎每个官兵都得了不少珠宝金钱。但别人就是没有象我这样爱显,全部都用在部队建设上。不过说心里话,在这样的乱世里,你守财奴一样积累那么多珠宝有用处?一不当吃,二不当穿,还惹的手下将士不高兴,平白给自己种下祸端。
虽然如此,我还是把我们营里上百套多余的精良甲仗送给李应。因为我了解李应,虽然平时嘴上胡说八道,但实际心地很不错,我从不相信他会和吕布这样的无耻小人一起干那样的事情。
他虽是李傕的侄子,但不象他哥哥李利、李暹那样较早就自成一营,而是当董卓从陕县西撤的时候,才被李傕留下来的,因此现在他的营里也就不到六百人,算是李傕麾下中垒营、宋果营、杨奉营、张苞营、张龙营、李利营、李暹营、胡封亲兵营等九个营里实力最弱的一个,麾下的主要军官基本是李傕从他亲兵队里派过去的,武器装备也比较差。自己兄弟,我不帮谁帮,给他点武器装备也是理所当然。
沿成皋道再往前走,一出旋门关、黄马关,就要准备和朱俊开战了,希望我们中垒营这战能打好啊。
大队人马正在大风中向东行进,突然听见后面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大约四五十骑兵快马赶了过来,很快就从我们中垒营旁边一越而过,向前面牛辅的中军跑去。
在他们卷起的漫天尘土中,我稍微瞄了一眼,不仅心中一突。
因为我发现了贾诩(字文和)也在马队里,我和他虽然只有过不多的几次会面,但对他忌惮的很,主要是因为陕县的一次酒宴。
那次酒宴是牛辅出面宴请陕县的重要将领,贾诩因为是讨虏校尉也在上座,虽然早都听说过武威姑臧贾诩贾文和的智名,但对这个眯缝着细眼、留着三缕长须,满脸沧桑、身材瘦长的家伙也没怎么看重,觉得他故作深沉,和那个梁衍梁长史是一路货色,都是故弄玄虚而已。
刚好庄灿有点事情来请示我,我当时也酒喝多了,就拉着他子颜长子颜短的说了几句,说完事情回头刚好看见斜对面的贾诩笑眯眯、目光炯炯地看着我,这一眼似乎看穿了我内心的所有秘密,吓得我顿时酒醒了一大半。
这时候除了士大夫和读书人,大部分人都是只有姓名而无字,庄灿和李傕、郭汜一样都出身于马贼,当然不可能有字,李傕的字稚然还是他成名后请李儒帮他取得,郭汜、樊稠等人包括牛辅对这个根本就不看重,到现在也没有字。庄灿来到我中垒营后,我觉得他行事沉稳狠辣、阴骘果决,颇有大司马吴汉的遗风,就替他取字为子颜。其实象他这个名,应该取文亮、子明或者仲轩之类的比较合适。中垒营绝大部分都是老粗,也没人去细纠,裴绾虽然懂,但也懒得理会,就这样叫下来了。
没想到我酒多了声音太大,让贾诩听见了,说不定他仅从庄灿的形貌气概和字上就窥破了我暗藏的野心。他如果告诉董卓或者牛辅:杨飞这小子竟然以光武帝自居,那我肯定是死无葬身之地了。事后我随时都做好逃跑的准备,还好过了一段时间没有事情发生。不过从此我不仅言行更加小心,对于贾诩也是敬而远之,即使不得已见面也是谨言慎行,深自约束。
这老家伙不是留在陕县镇守大营的,不知道为快马跑到大军这里?没奈何,只有心里揣着无数疑问继续低头策马往前走。
当天夜里大军抵达虎牢关、汜水关和旋门关。明天就可以抵达荥阳与朱俊大军开战了,晚上可得好好休息一下了。
初平三年(192)一月二十四日,荥阳
丑时刚过,中军就开始吹起号角,全军开伙,准备拔营。
寅中,天还没亮,大军就开始按照郭汜、牛辅和李傕的行军序列象东挺进。
午时赶到荥阳城西北十五里处,远远就可以看见朱俊大军的旗帜在风中摇摆。
大军由适合于行军的纵队改成适合于作战的横队,郭汜部八千人为左翼,牛辅部一万为中军,李傕部八千人为为右翼,另有四千辎重队在后依托车阵形成营垒。总共作战兵力两万五千人,其中中垒营两千四百步兵,另外两百骑兵被调到翼侧由李军中的骑督杨奉指挥统一使用。
大约半个时辰后,两军排阵完毕,相向挺进,相距三百步后,鼓角三通都停了下来。
我站在中垒营位置,冷冷的看着对面由各种人马拼凑的朱俊大军,不由得对这位老将军生出深深的敬意。
讨伐董卓是张超等人最先发起的,又因为袁氏势力庞大,而推袁绍为盟主,不过这些人虽然话说的漂亮,宣传搞的好,声势十分浩大,但个个怀有私心,谁都不愿意当出头鸟。几十万大军驻扎在酸枣和河内,就没有前进过一步,等董卓带领部队奇袭打败了河阳的王匡,其他人很快就作鸟兽散,徒让天下有识之士耻笑而已。真正主动出击与董卓作战的,也只有豫州刺史孙坚孙文台和奋武将军曹操两个人而已,特别是孙坚,杀了董军中的猛将华雄,并击败了勇将吕布,打的董卓一路败退。其他的象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徐州刺史陶谦等都是中怀私心,说多干少的废柴。
后面就只有河南尹朱俊朱大将军一人而已,现在朱大将军竟然用这两万四处收罗的乌合之众对抗两万五千董军虎狼之师,这种气概还是很让人佩服,当然这种话只能放在心里,如果公开说出去,按照军法:“赞扬敌军、动摇士气者,斩”的规定,那可是要被杀头的。
这时就听见对方一阵鼓角齐鸣,我还以为他们要开始冲锋了,只中军旗角开处一位红袍玄甲,身体矮小的老将军一骑越众而出。摘下头盔高声叫道:“汉室不幸,皇纲失统,贼臣董卓乘衅纵害,祸加至尊,虐流百姓,沦丧社稷,翦覆四海,先帝母弟,坟陵尊显,松柏桑梓,犹宜恭肃,而董卓率将校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略取金宝,至令圣朝流涕,士民伤怀。所过堕突,无骸不露。身处三公之官,而行桀虏之态,殄国虐民,毒流人鬼。加其细政苛惨,科防互设,缯缴充蹊,坑阱塞路。俊虽不才,愿董统三军,讨伐逆贼,还我大汉清明世界,朗朗乾坤。
诸君或为北军英锐,或为六郡骠骑,或为三河材士,世代忠勇之名播于海内,而何甘心天子失统,朝纲凌替,百姓流离?君等忠心,天下所知,若能临阵倒戈,建立硕勋,则功名爵禄可待,而天下百姓幸甚!”
听了这段话确实为老将军的一片忠义之心所感动,也为他的文采而叫好,不过也未免为他不识敌我、对牛弹琴而暗叹。他这一大通文赋,文学功底稍微低点的人根本就听不懂,我都是估摸着猜他的意思,那些大字不识一个的将士更别提了,恐怕心里都在说:这糟老头咋这么多废话,叽里咕噜说啥呢?
朱俊说完,勒马回去准备开战。他说这些本来就是为了说明自己讨伐董卓的大义名分,提高自己的士气,打击董军的士气的,也根本不指望这边真有临阵倒戈这种好事发生。
“朱将军慢走!”朱俊才走半道,就让一个人给叫住了,别人或许听不出来,我可是熟悉和敏感的很,老远就听出来这是贾诩那个老匹夫的声音。
“朱将军词气慷慨,忠义之情溢于言表,实在让在下佩服之至。”贾诩没有穿盔甲,就是一身武官官服,左手抱着一个锦囊,策马而出,行进了五六十步停了下来。
“来人可是武威贾文和!”
“正是不才!”
“阁下效命于董卓反贼,有何面目前来见我?”
“我主董公世代忠于朝廷,何来反贼一说啊?”
听听他们这些文士的论辩还是很有意思的,这也是他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后世的清谈就是从这发展的,我对这个东西是从心底里往外讨厌,不愿和士大夫深入交往这是一个重要原因。没想到一向只见于庙堂之上的论辩,竟然搬到了北风呼啸,黄沙漫天的战场上。
“哼哼,董卓驻军陈仓时就屡次违反圣命,反迹已彰!”
“朱公将我家主公临机制宜视作反迹,那朱公可也不是没有违反诏命的现象啊!”
“胡说,我朱俊一向谨遵朝廷法度,哪有违反天子诏命的事情!”
“哦,那就好!天子诏命在此,河南尹朱俊上前接旨!”
“你,你,你!”
“皇皇天子谕旨在此,朱公是要抗旨不遵,企图造反吗?”无错小说网不跳字。
“你,你。。。。”朱俊让贾诩个老狐狸给套了进去,自己把自己的后路给堵了,没奈何,虽然吹胡子瞪眼,还不得不下马跪下接旨。
“皇帝诏命:河南尹朱俊忠勤王事、屡建硕勋,文辞隽永,意思深长,为海内人望。今特应众臣之请,晋朱俊为太尉,着即入朝,以安社稷,以慰宸躬。中郎将牛辅暂护河南尹,统带荥阳兵马。钦此!”
“恭喜将军荣升太尉,末将在这里拜贺大人,以后还请太尉大人多多照顾!”贾诩宣完圣旨,上前将诏书放到朱俊手里,也不看他的颜色,退后几步,跪倒行礼参贺。把个朱俊朱大将军气的站在当地半天说不出一句话。不过贾诩说这个话不是没来由的,他此前就是太尉椽。
看到这一幕,我心里真是笑死了,不过也感叹不已。
古人云:“君子与小人斗,如赤手搏龙象!”朱俊将军碰上董卓贾诩这伙人算他倒霉,还没开战就让人家收到套子里去了。贾诩这个老狐狸真是厉害呀,这么损、这么对症下药的办法也只有他才想的出来,完全打到了朱俊、皇甫嵩这些士人的死穴上了,要碰到曹操这样目无王法的家伙就没辙。不过对我们而言,能够不流血就解决掉朱俊兵马,也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啊。
初平三年(192)一月二十五日,我们瓜分收编了朱俊的两万大军,中垒营也分了四百丹阳步兵。朱俊则由一百五十名亲将和奴仆的保护,在贾诩的陪同下西上长安就任太尉。
一场由关东诸侯发起的第二次讨董战役,刚开始就匆匆流产了。
附:
裴绾裴文崇是主人公杨飞麾下人物中第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他们四兄弟就是名传后世的裴氏的先祖,裴氏也是从他这一代开始真正发迹的。他的父亲裴茂奉献帝之命率领关西诸将讨杀了李傕,被封为阳吉平侯;大哥裴徽曾任魏国的冀州刺史、金紫光禄大夫,后被封为兰陵武公,三哥裴辑做到工部尚书和金紫光禄大夫,而裴绾和二哥裴潜都做到了尚书令,那个批注《三国志》的裴松之就是裴潜后人,一门贵盛,天下无两,特别是长子裴徽一脉尤其如此。
但裴氏盛名并非“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而是一直延续了一千多年。大家如果有兴趣看看山西的历史名人录,就会发现,自三国以后,山西的历史名人每隔五六个就有一个姓裴,裴氏家教之优、人才之盛、流传之久,中国历史上没有一个家族能望其项背,即使是曲阜孔家也是一样,而其发端就是裴茂和他的四个儿子。
裴绾的名声可能没有二荀、郭嘉、贾诩、诸葛亮等大,甚至于很多读者可能是第一次听说。但这并不表示他能力差,实际上历史记载他在汉献帝时一直做到尚书令,也就是一国总理,我想以曹操的知人善用,恐怕不会选个普通个人来做国家总理吧。大家熟悉和尊敬的诸葛亮同志在蜀汉的最高职务也不过如此,但诸葛亮在曹操手下能否做到尚书令那还难说的很呢。
作者在小说中出现的很多人物和裴绾一样,三国演义或者民间传说中都没有提及,权当给读者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增加一点历史知识吧。我一直认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这句话,名声不等于才能、地位也不等于才能。说实在话,象人所共知的关羽、张飞这些人物,仅从军事才能而言,在中国古代将领里面连三流都算不上。
关于裴绾,史书上记载他虽然十分显贵,但没有儿女传世,不象三个哥哥一样既富贵且多子,至于具体原因,史籍上没有记录。小说中作者会杜撰一段凄美动人、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作为他终生无后的解答。
同时我认为呢,这个选人用人也和选对象一样,关键在于适用、有缘、投机而已,电影明星当然美丽可人、风姿万端,但你能追的到、娶的起嘛?二荀、郭嘉等这些知名的谋士,关羽、张飞、许褚等这些猛将,虽然好,虽然有名,但就好像是电影明星或者别人的老婆,也只能看看而已,想想而已;其他在野而无主的贤士也必须得讲缘分,勉强不来,爱情婚姻如此,君臣相知际会也是一样;而两人有缘相见,但如果志向不同、性情不合,所谓志不同不相为谋,也没法共成大业。
况且使人如使器,端在于上位者的发掘和使用,如果能把自己身边的人才用好,一样可以建功立业,没有必要舍近求远,盯着别人的老婆,忘了自己的妻子,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