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明末逐鹿天下

第1181章 货币改革

明末逐鹿天下 风啸木 9938 2025-01-03 06:55

  皇帝苏河端坐在乾清宫书房,神情专注地批阅着各省巡抚呈上来的奏疏。

  在这一沓沓的奏疏之中,有一个词频繁地映入他的眼帘——物价暴涨。

  如果是寻常物价,还无法引起皇帝苏河的关注,这次物价暴涨引起了粮价不同寻常的暴涨。

  帝国幅员辽阔,掌握着多个粮食产区。

  自苏河推翻大明,登基称帝以来,他一直对粮价实施着严格的把控。

  在皇帝苏河的规划里,粮价允许有一定程度的波动。

  但是以常见的小麦和大米为例,一百石的粮价要控制在一两银币以内。

  红薯玉米等杂粮,价格会更加低廉。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百姓哪怕是破产,流离失所身无分文。

  他只要愿意干活,找一个勉强糊口的日结工,工资能买得起最低廉的粮食。

  皇帝苏河的记忆异常清晰,当年他率领百姓造大明朝的反,其中一个重要的导火索就是陕西地区严重缺粮。

  陕西因为小冰河时期的旱灾,再加上地主人为囤粮粮。

  价一路飙升,涨到了普通百姓根本无法承受、可望而不可即的地步。

  大明末年,那可怕的粮价,一石粮食竟然涨到了四五两白银。

  如此高昂的价格,使得百姓想要活着,都异常的艰难,只能跟随起义军去造反,才有一条活路。

  而如今的粮价,与明末时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明末时的粮价竟是现在粮价的四百倍之多。

  控制粮价,这一直是皇帝苏河引以为傲的一项德政。

  如今在交趾、广东、浙江、松江、山东等地区,粮价却已经呈现出失控的态势。

  现在粮价竟然已经涨到了一百石三两银币。

  这个水平的粮价,不算是高粮价,但这件事情却暴露出朝廷已经无法管控粮价,这才是最为致命的问题。

  皇帝苏河记得万分清楚,帝国各大产粮区根本没有出现减产的情况。

  正常的生产条件下,粮食按理说是不应该涨价的。

  朝廷明明在努力控制粮价,粮食没有减产却反常地涨价,这其中绝对是某个环节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皇帝苏河眉头紧皱,目光中透露出忧虑。

  他立刻拿起手边的电话,毫不犹豫地拨通了松江巡抚赵世衡的号码。

  在这几个物价失控的地区之中,松江的情况最为严重,价格涨得最为利害。

  他必须要尽快弄清楚其中的缘由,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皇帝苏河在打通电话之后,语气急切地直接询问道:“赵巡抚,松江的粮价到底是怎么回事?”

  电话那头,赵世衡巡抚无奈地苦笑道:“陛下,粮价暴涨的原因刚刚才弄清楚。

  粮食的供应绝对没有问题,只是如今银币买不到之前同等数量的粮食了。

  不只是粮食价格暴涨,市面上主要的商品,价格全部暴涨。

  布匹的价格翻了十倍、钢铁的价格翻了十五倍、酒水的价格翻了十八倍。”

  皇帝苏河听到这话,眉头皱得更紧了,他从松江巡抚赵世衡的话语中敏锐地察觉到,银币的购买力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这是银币购买力出现了问题,赵巡抚搞清楚具体的缘由吗?”皇帝苏河严肃地说道。

  松江巡抚赵世衡赶忙汇报道:“陛下,据臣了解到的缘由,主要源于襄国、赵国、楚国等藩属国。

  他们大规模地采购帝国的机器和军舰等武器。

  单说襄国这一个藩属国,就向帝国运来两万多吨白银,用于采购各项物资。

  帝国收下了大量的白银,朝廷之前的意见,是这些白银不制成银币投入市场,影响可控。

  但这个想法,完全就是我们的一厢情愿。

  这些白银还未来得及制造成银币投入市场。

  但这些白银已经转换成了各国在各家银行里面真实不虚的存单。

  各大藩属国能够直接通过银行,向采买物资的公司付款。

  这件事引起了连锁反应,导致市面上的银币紧缺,大量的银行不得不从帝国皇家银行那里取出纸币,用于解决这银币荒的问题。

  最后的发展完全失控,物价就开始出现异常了。

  臣发电报的时候,松江府一百石大米,还只是五两银币,可今日早上,已经涨到了八两银币。

  物价上涨,百姓像疯了一样,涨成什么样,他们都把商品买回家。

  帝国有多家晒盐工厂,松江的盐场,放开能力生产食盐,一年的产量就够全国人吃一百年。

  但百姓的恐慌完全不讲道理,食盐都开始一石石往家里面搬。

  臣多次通过官府采取措施想要平抑物价,可都是在做无用功。

  无论拉来多少商品,全部都会被百姓买回家。

  臣已经调查清楚,购买物资的人确实是百姓,而不是商人在囤积居奇。”

  皇帝苏河听完松江巡抚赵世衡的讲述,心中已然明了帝国当前所面临的问题。

  外来的白银大量输入,远远超出了市场的正常容纳量,导致白银的价格急剧下跌。

  白银作为帝国的主流货币,它的价格如此大幅地下跌,必然引发了通货膨胀。

  货币购买力不如往昔,它的价值大打折扣,所能购买的物品数量减少,各种物价也就随之纷纷暴涨。

  帝国现在遇到的问题,是银币出现了问题。

  物价上涨只是前兆的小问题,朝廷不理会,银币的价值崩盘,帝国庞大的工业都会烟消云散。

  工业的建立,除了技术迭代之外,离不开银行的支持。

  银行因为银币贬值纷纷倒闭,帝国的各大工厂失去了融资渠道,同样会迎来倒闭潮。

  “赵巡抚,维持松江的局面,等待朝廷的新指示。”

  皇帝苏河说完,他就撂下电话,在乾清宫书房中来回踱步,思考着应对之策。

  他深知,若不能迅速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一旦银币信誉彻底崩盘,帝国的经济秩序也会陷入混乱。

  通货膨胀带来的不仅仅是物价的飞涨,更可能引发社会的动荡和不安。

  皇帝苏河目光偶然瞥见桌角摆放的金币,他猛地一拍自己的脑袋,心中懊恼自己怎么此刻才想到。

  这件事其实早已有了可行的解决办法。

  当年帝国在发行金属货币之时,就没有仅仅局限于当时的主流货币,白银制成的银币。

  在发行银币的同时,还同步发行了金币。

  为了方便兑换,朝廷也固定了官方金银币的汇率。

  皇帝苏河作为一名穿越者,他清楚地知晓白银的储量极为丰富。

  不单单是银单质矿的储量丰富,白银还常常作为伴生矿,大量地出现在铜矿、铅矿、锡矿之中。

  伴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金属冶炼技术日益提高,白银的产量注定会大幅增长。

  黄金却截然不同,它的产量极其有限,是当之无愧的贵金属。

  不只是在地球上,黄金是稀有的贵金属。

  哪怕在茫茫宇宙之中,黄金同样是稀有的贵金属。

  其价格的波动相对而言微乎其微。

  当下解决由于大量白银涌入,从而导致银币购买力下降这一问题的关键方法,就是尽快推行金本位。

  在银币的购买力还没有彻底崩盘之前,让金币彻底取代银币,至少在官府物资计价与税收方面,用金币来结算。

  皇帝苏河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他回想起自己穿越前对历史和经济知识的了解。

  在那个时代,许多国家都曾经历过类似的货币危机,而金本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经济局势。

  他知道要推行金本位并非易事,这是对整个货币进行改革。

  他可以一言而决,但想要推行,还需要得到朝廷大臣、各地官员以及广大百姓的理解和支持。

  但他也明白,这是解决当前危机的必经之路,是为了维护帝国的经济稳定必须迈出的重要一步。

  皇帝苏河深吸一口气,眼神逐渐变得坚定。

  他决定立刻召集大臣,共同商讨推行金本位的具体方案和实施步骤,以最快的速度应对这场因货币波动而引发的危机。

  ……

  太子苏蜀与众多大臣,一脸迷茫的来到乾清宫参加御前会议。

  他们都不了解,帝国到底出现了什么事情?

  大内总管周方志神色凝重地向太子苏蜀与众位大臣,详细讲述了帝国各省普遍发生的物价暴涨现象。

  他将刚刚了解的缘由,大量白银涌入,导致银币购买力下跌,清晰明了地阐述完毕。

  前因后果介绍完之后,皇帝苏河目光坚定地提出了他心中所想的解决办法,那便是用金本位代替银本位。

  此言一出,众位大臣都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一时间谁都没有发言。

  他们心里都清楚,这个问题极其棘手,无论是银币购买力的下跌,还是金本位币替换银本位这一举措,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引出一系列复杂且难以预料的问题。

  大都督府一系的官员们,对于这个情况倒是显得有些事不关己,他们心中暗自庆幸。

  这是那群文官需要操心的事,自己不必参与其中,只需要做一个安静的旁观者即可。

  而内阁的众位大臣与各部尚书,此时则都眉头紧锁,满面愁容。

  皇帝苏河看着众人沉默不言,气氛愈发凝重。

  他深知不能再这样僵持下去,于是直接开始点名。

  “林爱卿,你是内阁首相,对于这件事情,你有何看法?”

  内阁首相林文静心中暗叹,知道自己躲不过去了。

  但金本位改革,涉及到的层面实在是广泛而复杂,这几乎相当于要将现在流通的银币废除。

  能够光明正大地拿出来的银币,必然能通过官方渠道,兑换成新的金币。

  但是,这世间还有很多见不得光的钱财,一旦改革推行,这些钱根本不敢拿出来,一夜之间就会如同废铜烂铁一般,毫无价值。

  谁手中的这种黑钱最多,当然是官员与权贵。

  他们利用手中的全力去变现,只敢收现银,不敢收纸币,因为纸币上有水印和编号。

  如此巨大的变动,必然会引起极大的动荡。

  首相林文静硬着头皮说道:“陛下,如此重大的改革,稍有不慎,很可能会引起国家的动荡。

  臣建议谨慎而为,改革要逐步推行,给百姓充足的反应时间,让他们能够适应这一巨大的变革,以免造成无法挽回的混乱局面。”

  皇帝苏河对于首相林文静那瞻前顾后、缺少决断力的回答,心中满是不满。

  林文静此人,平素处理日常政务时,倒是能做到井井有条。

  可一旦面临大事,就是这般畏首畏尾。

  皇帝苏河随即将目光转向了太子苏蜀,他满心期待地看一看,自己精心培养的接班人,所做出的回答能否让他感到满意。

  太子苏蜀一直在仔细观察着乾清宫内众人的表现。

  大都督府的众多官员对于金本位还是银本位之事,显得漠不关心。

  只要朝廷能够下拨足够的军费,大都督府的官员们在不涉及自身衙门利益的情况下,通常不会参与事情的讨论。

  内阁的阁臣和各部的尚书、侍郎,其中很多人都眉头紧皱,对于金本位的支持态度并不坚定。

  太子苏蜀清晰地看到了这一情况,他心里明白,自己能做的选择其实并不多。

  他绝不能与大多数文臣站在一起。

  因为那样会让父皇觉得,太子与文臣联合起来反对他的政策。

  一旦让父皇产生父子离心的想法,自己这太子的地位恐怕就难以稳固。

  太子苏蜀真诚地说道:“父皇,儿臣认为金本位替代银本位这件事完全可行。

  黄金的产量相对较为稳定,其价值也被大多数人所认可。

  帝国最广大的百姓,他们平日里所用的交易货币主要是铜币和一两银币的纸币。

  只要朝廷能够保障铜币的价值不发生大变化。

  并保证印刷纸币的速度,能够满足百姓的需求。

  朝廷只需要发行少量制造不易的金币,以制造简单的纸币替换,钱的规模能满足市场的交易。

  为了保障百姓的使用的习惯,新币与一两银币等值的货币,取名为‘一两’,以此类推。

  ‘两’除了是重量单位外,它还成为新的货币单位。

  这样就不需要百姓重新记忆,新金币的面值,导致市场交易出现混乱。

  那么金本位替代银本位这件事,对于广大的底层百姓而言,影响其实不算大。

  帝国那些最顶级的商贾与权贵,他们之间的大额贸易往来,多数是通过银行进行。

  不管是金本位还是银本位,在银行的账本上,都不过只是一串数字罢了。

  所以金本位替代银本位这件事,对于大商贾的影响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巨大。

  至于其他群体,只要我们做好新旧货币的兑换工作,所造成的动荡是完全可控的。”

  皇帝苏河听完太子苏蜀的这番回答,脸上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他当即拍板,让太子苏蜀专门负责帝国的货币改革事宜。

  太子苏蜀接到这一重任后,行事雷厉风行,直接宣布帝国将在一年内废除银币。

  帝国的各项物资,全部按照金币来定价。

  在这过渡期间,朝廷各大银行会依照官方汇率,不收任何手续费,为民众提供银币兑换金币的业务。

  百姓存在银行的钱,将会自动兑换为新货币。

  百姓只需要兑换手中的银币与纸币。

  帝国轰轰烈烈的货币改革,就此展开。

  它不止没有影响到帝国商业的发展,反而因为提升纸币的地位,市场上有充足的货币供应,帝国商业变得更加繁荣。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