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像是一场戏剧,有的时候结尾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
这个过程给你带来的可能是好处,也可能是坏处,只是当你回首过往的时候,希望你能明白那一件事情,你做错了。
后悔是一个人经常做的事情,而做这样的事情仅仅是因为他对这个事情不清楚。
辨别一个人是不是自己人,最好的方式就是和他一起去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
很多事情不是付出努力就有结果的,毕竟现在只能慢慢的推动他们去做,建文皇帝朱允炆非常的清楚,如今他可以做到。
当年太祖高皇帝想要做却没有做到的事情,如今在他手里已经完成了不少。
他是能够骄傲的,也是值得他骄傲的。
能够看到百姓越来越多的笑容,使她们觉得这一段时间还是值得的。
朝廷的官员有越来越多的愿意在百姓面前出现,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本就是百姓中的一员,更重要的是他们现在清楚的知道,如果没有百姓,他们做不了太多事情,如果没有更多的服务目标,他们也不会像现在这样成为人人敬仰的朝廷大员。
有很多人是不能够接受的,可现在能做到这一步,已经很了不起了。
朝廷还有没有弊病,自然是有的,比如说那些偏远的地方,如今还依然非常的偏僻贫乏。
这需要一个过程,并不是说现在朝廷能做的,他们就可以把自然条件下所带来的问题进行改变。
蜀王妃从朝廷带回了不少东西回去。
更准确的说,他从京师带回去了不少东西。
来到京师,他发现了当初那个战胜了燕王朱棣的大明朝廷,不再是他们之前了解到的大明朝廷,现如今他们看到的是更不一样的变化。
蜀王妃离开京师的时候,一直都在想着他回去要怎样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告诉自家王爷。
马车晃悠悠的离开京师,他们一直都走在宽阔的大道之上,和他们来的时候不一样,那个时候道路虽然宽阔,但没有像现在这样延伸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楚王妃看着那些正在忙碌的人们,心里在想着朝廷到底是怎样让这些人能够心甘情愿的在这里劳动,在以往他看到更多的人是麻木的脸,就那样什么都不管,只知道听从上面的安排,如果事情做得不好还可能挨鞭子。
麻木的神情是他经常看见的,就好像当初那些人为了向自家王爷表功的时候所做出的那些事情,而如今他却看不到那样的面孔,这些人似乎真的心甘情愿的在这里做的是,毕竟那样的笑容是瞒不了别人的。
手下人的打探已经回来了,告诉他原来这些人是朝廷征调的,不过不是强制征调,反而是基于薪资的,每天来都可以领到一定的工钱,甚至可以拿着这个工钱记录去县衙里报备,如果以后有劳役的话,还可以帮忙减免。
“也就是说这些百姓现在不仅吃得好,穿得好,还愿意来这里做工?”
蜀王妃毕竟是高高在上的,从来不理解这样的事情是呗,其实也发现了不太对劲,可是毕竟是来自底层,虽然护卫着王妃,但多少还是了解一些老百姓的事情。
“无非是这样的,这些百姓们如今家里都没有太多的事情做,在工地上干活,既可以得到工钱又可以帮助朝廷做事,最后还能免除劳役,甚至可以说如今如果朝廷能够把这样的道路修到他们家附近的话,造福的可就是他们那一个村子的人,更重要的是你也知道这样的人如果回去了,在村子里是很有地位的,毕竟能够在朝廷的安排下做事比较光荣,至少目前他们有人是这样想的。”
侍卫虽然这样说的,但心里还是比较疑惑的,不过他心里想的却是另一件事情,如果蜀王封地里的那些百姓们有这样积极的心态的话,属地如今可能要变化得更大。
“这些东西都要记录起来,回去了,敬奉给王爷。”
王妃就这样吩咐了一句,身边自然有人记了下来。
当年她也曾怀疑自家王爷有九五之志,可是如今看来似乎还是自家王爷看得远,至少没有像他之前那样莽撞。
百姓们如今能够自发的做这样的事情以后呢,以后要是有什么意外,这些百姓是不是也会站在朝廷这一边呢?
这些百姓们看到数王菲的车辆从这里经过的时候,他们只是停下自己手中的活计,但并不跪下行礼。
似乎朝廷已经在渐渐的告诉他们可以不用下跪,只要表示近一节课,毕竟下跪也不能代表1个人就真的很尊敬另外一个人,反而有一些玷污一个人的人格。
当然这些道理还有很多人不懂,有些人只是朝廷让这样做他们就让这样做,但更多的人还是会选择跪下的,毕竟跪久了想要站起来就比较困难了。
一路走来数,王菲看到了更多不一样的事情,之前他也听说过,朝廷正在不断的在各地实行各种各样的政策,蜀王的封地之类自然也在做这样的事情,只是那个时候他没有关注太多,毕竟从来不觉得朝廷的政策能够起到多大的作用,但是这一次到京师来,他看到了不一样的东西。
怪不得肃王妃早早的离开了,尽是当初他是和他一起去朝见皇帝和太后的,如今肃王妃早早的就走了,当时她还奇怪为什么会变成这样,现在想起来应该是她发现了一些什么,想要早早的回去做好准备了。
虽然他们认识,可毕竟还得顾着自家的王爷,所以对于肃王妃这样的举动,蜀王妃倒是没有什么太多的不满。
一路西行的还有方中愈一行人,这一段时间他走过了不少的地方,看到了不少后世所见到的场景,但仔细看来现在还是要好一些的,毕竟跟后世相比起来如今的环境实在是太好,虽然变化不太大,但自然环境的好坏还是能够影响到很多事情的,就好比很有很多青山绿水,现在就是方中愈没有见过的。
并不是阴谋诡计才能让人存活在这个世上,更多的百姓反而愿意用勤劳的双手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所以当朝廷不断的在民间招募能手的时候,他们都踊跃的参加,更重要的是那些可以培训技术人才的学校,让他们也愿意去投资去学习。
重要的学校自然是有年龄限制的,甚至是对于专业性的知识,还有更加强烈的考核,但那些普通的教授技能的学校反而就门槛低一些,只要你愿意学,只要你能够承担自己的学费,只要你不玷污你所在的学校,那些学校都可以收你进去。
所以经常会看见一些人去做那样的事情。
京师里第一所官方的特大图书馆开始迎接客人了。
这个区别于学校里的图书馆,他要介绍的是整个天下里的知识,花费了四年的时间才搜集整理印刷之后的图书馆,如今显得特别的庞大。
更重要的是它的主体建筑用的是水泥和砖石。
这几年来水泥的配方在不断的优化进步,虽然之前有些困难,但做好了第一步,自然后面就更容易了,所以在选择设计建造的时候,水泥和石块自然成了最好的方式。
建文皇帝朱允炆亲自参加了皇明图书馆的剪彩仪式。
对于这样一个可以传播文化知识的地方,建文皇帝朱允炆是非常的重视的,当他在上面高兴的宣布皇明图书馆正式开馆的时候,下面的百姓就更加的沸腾了,他们非常清楚的知道这个图书馆是做什么用的,所以对于这样的地方他们是非常开心的。
图书馆只有两条最大的规矩,那就是保持安静,第二是不能带走图书馆里的书籍。
对于这样的要求,大家都认为是非常合理的,毕竟能够安安静静的读书是每一个学子愿意做的事情,也是他们愿意支持的事情,所以对于官方如今这样的政策是非常的同意的。
毕竟是公益性的项目,所以皇明图书馆并不收学费,也不收入场费,只要能够表明是大明人士,或者说只要有人证明他愿意学习,但不带其他的可能破坏图书馆的东西的人都可以进去。
方中愈错过了这次剪彩,当然他根本不愿意参加这样的事情,能够让建文皇帝朱允炆参与表演的事情,他出现的次数越少越好,低调行事已经成了她这段时间最重要的举措。
其实他非常的清楚,如今在朝廷之中,已经有人开始在弹劾他了,毕竟锦衣卫参扯的力量越来越多,方中愈用自己手中的力量到底参与了多少的行业,谁都说不清楚,甚至可以说连放东西都说不清楚,但每个人都知道那种力量庞大起来可能会对帝国造成影响,但是方中愈的勋贵身份并没有改变,依然是之前所封的爵位。
大多数人都相信,方中愈会是与国同庆的勋贵。
所以并不在乎那些文臣们的想法,虽然他们如今不能与方中愈对抗,但是作为文臣作为御史的职责,他们必须要这样做。
方中愈对于这样的人还算是比较重视的,至少他们在面临自己这一番强大力量的时候,还愿意站出来为朝廷谋一番福利。
对于这样的人表示敬佩,但并不会赞扬,道理非常的简单,读死书的人往往做不了大事,反而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呆子。
这对于整个帝国都是不好的。
皇明图书馆的开馆让更多的人有机会读书,有机会去接触更多的知识,毕竟皇明图书馆如今里面的藏书都是大明最新的知识,包括如今只要是能公开的技术,能公开的地图资料上面都有,只要你愿意学,只要你愿意去了解都可以找到。
最开始做整理收集的时候很多人都参与了进来,甚至是翰林院的那些边修修传都参与了进来。
纯手工的操作,纯手工誊写,让那些人都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情,然后由印刷行业协会的人专门做印制,这也是后来慢慢印刷成册的原因,毕竟印刷技术的发展已经让他们获取了大量的金钱金钱,又不断的投入,这就是刺激了技术的再一次发展。
所以除了时间以外,其他的他们都不缺人手,物力财力都能够保证,他们可以用这件事情去做。
更重要的是皇明图书馆是永不停业的,毕竟会有不断的新知识补充进来,也会有不同的版本,他们对于现在能够帮助百姓学习,能够让更多的人知道知识的事情,都非常的渴望。
建文皇帝朱允文并没有亲自担任光明图书馆的馆长,反而是国子监的一位老先生,当了皇明图书馆的馆长,毕竟之前他就是在国子监管理那些档案资料,到如今在这里成为皇明图书馆的第一任馆长。
老先生对此倒是表现的非常的淡然,毕竟他之前也是为皇家服务的,如今能够获得这样的机会,他也觉得是自己多年的付出得到了回报,更重要的是他的家人都非常高兴,毕竟能够为朝廷做事,为皇帝做事,如今能够得到这样的书已经是非常的了不起了。
毕竟这个位置不是什么人都能做到的,国子监的陈老大人如今非常的忙碌,年纪大了精力不如从前,但对于整个朝廷的一番心意,她还是能够体会到,毕竟跟自己共事的人太多了,能够选到他已经是非常的注重他的面子了。
方中愈并没有参与整个人选的决定,它只是提供了一些建议,从之前的监工到后来的各种各样的事情再到整个图书馆的购置,消防安全他都积极的参与,毕竟对富人的教育是非常的重要的,不可能放任这些事情不管。
整个帝国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上变得越来越好,大家都是向前看的,并不会因为某些事情的改变而停留下来,这也是如今他们能看到的最重要的事情。
帝国的命运如此,个人的命运也就发生了改变,但却不那么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