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对年轻人是不公平的,但是却也给予了年轻人,往更高处走所需要的条件。
建文皇帝朱允炆的威严已经不需要通过杀人来体现了。
皇家的神秘也在报纸出现之后,也变得不再那么神秘,可是有一点,他的权威并没有下降。
大明报所做的宣传有一大部分是关于朝廷的,皇家的,这就已经表明了,百姓们仍然是认可大明朝廷的。
“王爷,这是昨天晚上刚刚传出来的消息,大明报上已经详细刊发了支持庶子分家,继承家业的政策和律法。”
管家拿出来昨天晚上的报纸,供燕王朱棣查阅,燕王朱棣这个时候也没有其他的想法,这几天频繁的接见那些前来投靠的人,虽然有一些人不靠谱,不过这个时候有总比没有要好,所以他也是亲自接见,忙忙碌碌,当然后期还是要把这个事情放给其他人的。
道理也是非常的简单。
因为如果什么人都有他亲自来接见的话,这就会把整个招揽人才的活动变得特别低端。
那么那些真正愿意来投靠的人恐怕就不满意了,毕竟人都是靠虚名的面子,这个东西有的时候很重要,有的时候却没那么重要,可是又想相信彼此,就必须照顾彼此的面子,尊重是互相给的。
就在王位之上的燕王朱棣对这一点非常的清楚,所以他在前几天还表现的礼贤下士之后,就开始对那些人提出要求了,毕竟既然选择来投靠,就要表明自己有用之地。
“百姓们对这件事情是怎么看的?”
燕王朱棣这样问的,他知道,其实这件事情根本就不是针对于这些人了,但有些时候,舆论的攻势要比朝廷直接里要好的多,这也是为什么当初他会频繁的派奸细在京师传播那些虚假的消息,可这并不代表他们能用一些简单的方式来处理好所有的事情。
“王爷,咱们的人出去也搜集了一些资料回来,那些普通的老百姓自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毕竟他们家家产也就那么多,就算多生几个儿子分家了,恐怕将很快就会败了,现如今反响最大的就是那些勋贵,还有官员所在的家族,毕竟他们在各方各面都有着充足的优先权,所以对他们影响是最大的。”
“哦,名门望族已经有人忍不住要跳出来了吗?”
“倒不是说叫出来,只是大家分析现目前,这项政策影响最多的就是那些名门望族,毕竟旁系有多数子也多到那个时候,不是每一个人都满意,现在家族所给予的一切,况且你也知道方中愈之前做的那些事情,但又不晓得二代们都发家致富了,,所以现在他们在家族的权力也非常大,有些能力不足的,跟着他们也能做好不少的事情,所以也积极鼓动他们能够和家里分家单干。”
管家迅速的将自己所整理的消息说给燕王朱棣听,虽然这些东西不是他能弄到的,也不是他去总结的,可说出来还是不错的,所以连王朱棣很容易就听清楚了。
“看来我那侄儿皇帝确实是得了不少的人才,这样的政策一出来,恐怕那些结党营私的事情就越来越少了。”
燕王朱棣仔细思索了一番,便得出了这样一番结论。
“王爷,您为什么要这么说,在我看来,如果真的拆分了那些大家族,恐怕就集聚不起太多的力量做事情了,毕竟有些家族正是因为人多,有不同的人才,才能发展到现如今的规模的,如果现如今强行把他们打散,恐怕带来的消息其作用会更大吧。”
管家的观点也代表着一部分人的观点,毕竟从他们的角度上来讲,如果有越来越多的人从大家族中分离开来,这只会影响到他们彼此团结起来的力度,因为人越少,所花费的精力就越多,没有别人来帮帮她处理各种各样的事情。
“就算是方中愈,他也不可能事事都是自己去干,也需要手下的人帮他做好分析,他做最终的把控。
又比如说,固然希望自己能够带出大明的人是各种各样的人,他们可以做任何行业。也就是说,他们需要涵盖到大明,现在所有的行业中,至少要懂得一些,否则的话难道到了大明南洲孤王要亲自去叫他们如何做吗?更重要的是孤王懂的也不多呀,行军打仗,孤王还可以交,那要不是行军打仗呢。
目光还是要放长远一些,毕竟咱们是要为自己挣下一个大大的家园。”
燕王朱棣深刻的知晓,这一次,怕离开大明之后,恐怕就再也没有机会回来了。
所以他不得不现如今就把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好,也就是说,现目前他所做的事情就是要保证它能够带去更多的人,然后在那一片土地上休养生息,驻扎起来,最后把那里建成一个真正属于燕王的封地。
“是,王爷深思熟虑事实,老奴想的太简单了。不过士绅,确确实实就是因为人多才能够动用更多的力量,现如今朝廷不断的拆分他们,最后要是引起反弹,恐怕就不好了吧。”
管家的思维代表着很多人的想法,很多人都跟他一样,想的那就是如果朝廷亲自拆除了这些基础,也就意味着自毁长城,那么到那个时候一发不可收拾就不好了。
“其实刚刚我也想了很多,你说的不无道理,可是孤王又想起了另一件事,那就是跟着方中愈的这些年轻人又会做出怎样的举动,他们同样是家族的一份子,他们以前或许不太受重视,但是如今他们手里掌握的力量恐怕也不少,要是这么一群人在家里闹开了,你觉得那些家里的老人们会怎么想?”
燕王朱棣也看着自家的管家也知晓,而这位老人跟在他身边太久了,所以有些想法有些跟不上,也能理解。
“原来如此,王爷也就是说,大家族从内部就已经开始分裂,有更多的人不满意,他们要获取自己想要得到的,而有些人又要维护自己,如果他们都分出胜负来的话,朝廷就会帮他们分出一个胜负,就好比现如今朝廷所做的事情。”
“是的,从咱们刚刚的分析来看,这一切都是有可能的,朝廷可能觉得之前他们的动作太慢了现在要添一把火,看来方中愈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人,孤王现在对他越来越有兴趣了,看来之前的几次跟他的谈话,孤王还是错过了太多太多的东西,这样吧,你送一份拜帖去方府就告诉他,孤王请他到王府赴宴时间就在明天晚上吧。”
“是。”
很多事情都按照建文皇帝祝允文和方中愈两个人的想法,渐渐的表现出来了他们所需要的东西。
每个部门都有每个部门的诉求,但是有一点是没有改变的,那就是他们对于学生的把控,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各自部门的学院能够培养更多的学生,如今他们在各个行业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燕王朱棣公开求贤,朝廷也在不断的培养人,对于朝廷来讲,他们现在需要更多实施新政。
建文皇帝朱允炆现如今的敌人,已经不在国内了,而在国外。
他将更多的精力向南向北。
懂得大成,自然在慢慢的配合,然后从中获取,可以帮助自家和个子不获取利益的机会。
不懂的人如今也非常的忙碌,他们在其中还要获取更多不一样的东西。
内斗这种东西一直都是存在的,只不过现如今大家都被身边忙碌的事情所牵绊的经历,不能做太多的事情,这也恰恰帮助建文皇帝朱允炆和方中愈更加的壮大力量。
有些事情他们不懂,但并不代表他们没办法做,所以他们也可以获取太多的东西。
渐渐的,建文皇帝朱允炆和诸位大臣谈论的消息也慢慢的向外泄露出来。
“陛下果然所谋远大,现如今,连异姓王这样的情况都允许出现,只是这样做的话,以后恐怕有野心的人就会越来越多,这并不利于朝廷的统治啊。”
“这你就不懂了吧,朝廷现在对大明,南洲还难以掌控,现如今如果能给予总督更大的权力,也就意味着在后期,他们可以更多的掌握大明南洲的情况,在现目前这种状况下,既要保证对大明的忠贞,又要监督两位王爷,恐怕没有谁会有胆子反叛,况且,况且真以为朝廷要封两位王爷过去,没有互相牵制的意思吗?”
“这到也是一种说法,不过这些都不关咱们的事,咱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尽快拿到毕业证,要么去军中要么投身海军,去大明南洲看一看。”
“同去同去,咱们也都快毕业了,只是最后的毕业论文太过困难了,我这东西还没做好呢,之前参与的演习居然被淘汰了。”
“没关系的,反正还有时间,抓紧时间做就行了,况且还有这么久燕王不可能这么快就会离开大明国境的,实在不行,咱们最后去童都督那里求求门道,都督府那边的人一拨又一拨,如今都在各地水师担任要职,咱们不说别的,你这毕业的身份多少能混个少尉当当吧。”
天之骄子的想法毕竟是不同的,对于那些普通的学生,或者是其他学院的学生,他们或许还得思索一番,但是对于这些皇明军事学院的学生来说,他们是天子门生,更重要的是他们学到的东西都远远超过其他人,那么他们要去的地方自然是北方前线又或者是南方的海军。
这是他们目前最好的去处,当然要是去西南或者是西北对外的土司那里,也能派上用场,只是那样建立军功的机会就会少一些,毕竟那边还是以文臣为主。
新东西的出现必然要强迫很多人去学习新东西,因为如果他们不学的话就会落后。
这样的宣传在大明报上并不少见,可是他却无情的揭露了一个现实,那就是如果一个年轻人还在苦读四书五经的话。
那么他已经被同龄人抛远了很多很多,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
现如今,年轻人们更多的是活跃在商场和朝廷之上。
不管是他们自己表现出来的意志,还是背后家族表现出来的意志,都告诉他们,必须牢牢的把握现在的情况,赶紧试试,这样才能做出更多有利于朝廷,有利于家族的事情。
一项项政策被快速的宣布出来,一部部法律在更加的完善,参与到大明律之中。
越来越多的百姓们,我们不仅仅要为自己的生活负责,也在不断地担负起国家的责任。
虽然对于百姓的税收一直没有改变,甚至隐约有些降低,但对于商户和其他行业的征收却越来越大,这也是正常的,因为商业的流通告诉他们,他们手里握的钱越来越多了。
在如今土地还是可以私人拥有的时代,他们有钱了,自然会大量的囤地,当然朝廷现在对于土地的买卖还是多少有些干涉的,毕竟要保证他们是真正的购买土地,而不是囤积土地,去做一些危害朝廷和百姓利益的事情。
方中愈也对这一事情,现在的态度还不太明朗,至少他自己已经想不起朝廷到这个地步,该怎样处理土地的事情,不过有一点他非常的清楚,那就是如果后期土地兼并越严重的话,对于老百姓的生活就影响越大,那个时候老百姓要活不下去了,整个朝廷的统治基础也就崩塌了,甚至是会有无数的百姓为了他们的生计,想要推翻朝廷。
这个事情看起来没有那么恐怖,但如果真正爆发起来的时候,就已经阻止不了了。
所以方中愈的幕僚们还是对这件事情做了一次深刻的调查。
人多好办事的优势一下子就显现出来,那就是只要方中愈一句话,现如今已经有无数的人愿意为她去做这些事情,去探索整个帝国所发生的。
这是一种很奇妙的感觉,但却是最踏实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