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交锋(三),魏齐屈服
兵贵神速,大战在即,周琛不敢懈怠,率领援军连夜进军至扶沟县外大营,此刻周、魏两军战场处在胶着状态,魏军一反荀攸等人的推测,既没有分兵出城逃散,也没有出城决战,却是一味拒城而守。(顶点小说手打小说)
扶沟县和阳夏县八万魏军,种种表现,竟然完全是一副誓与城池共存亡的态度,这一态度让倒是让荀攸等人反难起来。
想要围困两处魏军,至少也需要同等的兵力,若是如此的话,便不能分出更多兵力,进取魏国河南其他地方,还要时刻防范魏军突击,截断大军后路。
周琛率领援军到达之后,听取了荀攸、周瑜、杨修等人的谈判成果,明白了魏国的底牌后,反而倒是不担心了。显然是曹休、曹仁、夏侯惇等人感觉和谈无望,黄河之南的魏军无论如何都不能逃脱覆灭的命运,索性便孤注一掷,死守城池,希望能拖住大周兵马,赢取时间,魏国能够化解此次危机。或者与城池共存亡,临死反扑,给大周兵马以重创,也算是死得其所,不让大周好受。
扶沟城外,大周军营之中,周琛听取众人汇报之后,又将各处送往前线的文案全部处理之后,这才心中有了决定。
“德祖、子敬、由你二人分别前往扶沟、阳夏城与曹仁、夏侯惇交涉,告诉魏军。本公愿意给他们一条生路,只要魏军全部放下兵器投降,本公答应他们,绝不杀戮虐待一人,只要魏国愿意支付赎金,本公便可以放他们回去。如果是河南各地子弟,不愿意返回魏国,本公赦其无罪,从此便是我大周子民。”
周琛缓缓给二人说罢,又微微道:“若是曹仁、夏侯惇没有诚意,不愿就此投降,那便将本公这个消息宣扬出去,让扶沟、阳夏两城的魏军士卒知道,非是本公欲要与他们死战,乃是曹仁、夏侯惇尔”“主公英明,杨修(鲁肃)谨尊主公之令。”
杨修和鲁肃二人领命而去,帐中荀攸、周瑜等人此刻也才明白了周琛的用意。
荀攸不禁面露喜色道:“主公英明,此计绝妙。无论魏军是战是降,我大周都可从容应对,将损失降到最低。”
周琛微微一笑道:“这还是诸位试探出了曹操派遣曹休此番谈判的底牌,不然本公也不会轻易做出这个决定。上兵伐谋,能不战屈敌总是上上之选。现在诸位都回去歇息吧,最多两日时间,若是魏军不降,便强攻城池,同时谋求策反敌将,联络内应,尽可能减少损失,拿下扶沟、阳夏魏军。”
“喏。”
众人齐声应答后,便告辞离开,去履行各自职责,周琛连日行军已经十分困乏,也洗漱休息下了。
曹魏扶沟城中,曹休、曹仁接见了杨修之后,却是立刻书信给曹操,告知了周琛的条件,请求该如何处置。毕竟八万大军是降是战牵扯重大,不是战前几位主帅便可以轻易定夺的。
曹操收到曹仁等人的书信之后,却是无奈至极,如今魏国北面受到三国围攻,大周水军又封锁了黄河渡口,整个河南之地已经与北方完全隔绝,如果不接受整个条件,八万魏军一个都保留不下来。
而如果接受这个条件,那能赎回的魏军恐怕也不会又多少,毕竟这八万兵马可大多是从豫州、兖州、青州等地征募的。一旦投降大周,这些河南之地的子弟,必然没有多少愿意舍弃故土,背井离乡再回到魏国。
周琛的这一计策,可以说是恶毒之极。纵然他下令让曹仁、夏侯惇率军死守城池,前方的战士得到周琛许诺的条件,誓死拼杀的决心已经消失,也难以发挥出多少战力,让大周造成多少损失。
曹操也是有决断之人,立刻书信曹仁、夏侯惇答应周琛条件,与大周缔结合约,并尽可能的赎回魏军士兵,让他们立刻率大军过河,以应对北方边境的危机。
两日之后,曹仁、夏侯惇出城投降,周琛兵不血刃拿下魏国河南之地,在魏国答应诸多条件后,承认先前对大周的冒犯,以及魏国的过失之后,周琛这才与魏国代表曹休缔结合约,盟誓互不侵犯。
限于魏国府库空虚,周琛愿意以赊欠的方式,让魏国赎回所有愿意返乡的魏军,便派军护送曹仁、夏侯惇、曹休等人率领仅存的三万多魏军,前往黄河渡口,返回魏国境内。
解决了这些俘虏,那些愿意留在大周的魏军,周琛则直接加以改编,重新武装起来。一面名大将率兵,占领魏军撤出的关卡要地,驱赶收服魏国原来的官吏,让大周国府速速派遣新的官员,弥补地方官员空缺,周琛则率领其余大军东进青州,策应徐晃、文聘,大军三面威逼齐国。
短短几日时间,大周和魏国形势巨变,大战平静结束,这出乎了天下所有诸侯的预料,燕国、晋国、赵国三国还没确认消息真假,魏国先前的几路奇兵已经发挥作用。
三国联合本来就不严密,再加上之间本来就各自猜忌,虽然在战场上有统一的口令,防备发生冲突,但口令却被还是被刘备一方泄露给了曹军。
曹魏几路奇兵由此轻而易举,骗过三国前线大军,深入三国境内,发挥出了妙用。三国联军由此分崩离析,陷入混战,曹魏不禁化解了北方危机,同时则秘密调兵遣将,准备随时攻取三国的土地。
齐国君臣上下,没想到形势最终会成为这种情况,本来想趁乱从中渔利,趁着魏国、大周、燕国、晋国、赵国几国混战之际,谋取到最大的利益,没想到魏国竟然不顾先前联盟,不惜放弃河南之地,让八万大军投降,先与大周达成和解,走出困境,赢得了此次混战的先机,还将祸水东引,全部引到齐国,让齐国肚子承受着大周二十万兵马的攻击。
“曹阿瞒欺人太甚,竟敢背信弃义,擅自废除盟约,与大周媾和。若非我方帮助,魏国怎么可能如此轻而易举化解三国的威胁,如此狼心狗肺之辈,我齐国与之势不两立”
刘备站在大殿上,一改往昔谦和平静的作风,却已经是勃然大怒。国家危难之际,他再难以保持以往平静的心态。尤其是魏国的举动,让本来可以在此次混战中,谋取到最大利益的齐国各项谋划失败,还将齐国推上直接对抗大周的艰难行驶,这让他再也压住不住心中的怒火了。
“主公息怒,为今之计,不是与魏国算账的时候,还是趁着我齐国并未完全处于下方,立刻着手与大周谈判为上。”
徐庶在下面立刻劝谏起来,殿上的其他文武臣僚,则是静默应对,等待着刘备做出决断。
“哎”刘备无奈地长叹一声,当即道:“为今之计,也只能学曹阿瞒与周琛谈判了。希望在大周方面的损失,能够从晋国、赵国、魏国身上弥补回来哎,没想到为四国联盟终究还是土崩瓦解,没有对周琛形成半分的威胁啊……”
随着刘备一声长长的叹息,齐国文武上下已然明白了刘备的心思,纷纷出列劝刘备暂且忍让,好使此次损失降至最低。
没用多久,齐国上下便做出了决断,关羽大军撤往黄河之北,放弃黄河之南的青州等地,与大周谈判,承认刺杀周琛之事,与大周签订合约。
短短五日时间,周琛大军再次兵不血刃拿下齐国在河南的之地,大周东部的北方边境,一举延伸至黄河南岸。若是算上周琛已经暗中控制的洛阳京畿地区,大周在北方的形势霍然开朗,除了雍州、凉州益州西面的羌人,再没有敌人可以威胁到大周。
随着魏国、齐国在大周逼迫下终于屈服认罪,秦国、吴国也慌乱起来,一改先前的强硬态度,收兵息战,匆匆派使节与大周谈判。
周琛一面处理大周北方新取郡县等事务,一面急急书信郭嘉,让尽量拖延、加重对秦国和吴国的谈判条件。如今齐国、魏国再不能威胁到大周,又同时与赵国、燕国、晋国在北方开始混战,大周正好趁机灭吴、灭秦,再不济也要将这两国打残,让其在无法威胁到大周,与大周对抗。
魏国和齐国背信弃义,先与大周缔结合约,让秦国和吴国彻底陷入了危亡的局面,再加上大周此刻又处处刁难,马腾和孙坚对曹操操和刘备暗恨不已,却也只能不断放低姿态与大周进行谈判,希望尽量避免战争,即便是割地赔款都行。
可是事情的发展却远远出乎了秦国和吴国的预料,大周使节虽然不断在与他们谈判,但却是不断在加大筹码,处处刁难秦国、吴国,两国让步越来越大,但是大周却始终还是不愿就此放过两国,这时再加上北方各国局势的发展,两国终于明白过来,此番凶多吉少了。
随着大周兵马向吴国和秦国边境集结,两国这一判断得到确认,终于意识到了亡国危机,国内形势立刻更加复杂起来,战争阴云一时笼罩两国。而周琛此刻则已经处理好北方事宜,率领大军南下到吴国边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