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舆论
,
“我们警方经过将近半年的调查,终于掌握了这样一个违法犯罪团伙,组织警力,将其一网打尽,一举破获这个特大违法犯罪案件。
他们不仅仅涉及到违法组织乞讨活动,牟取暴利,更涉及到非法拘禁、人身伤害、人口拐带、盗窃乃至谋杀等一系列罪名,我们必将彻底追究其违法犯罪事实,给予应有的惩罚。
缴获了赃款,上千万元,可见,这是一个暴利的行业。
在这次案件中,我们解救了一百多名受害人,其中不少是被拐带的孩子,对此,我们将组织有关人员对他们的身体健康情况进行检查,查询其资料,争取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家人。
即使找不到,国家也将妥善安置他们。”
在电视里,一个不怒自威的中年男子,侃侃而谈。
他正是XY市政法高官,冯应天。
据媒体报道,正是他一手安排布置了这次的行动,将如此巨大的违法犯罪集团,连根拔起,铲除了早就被市民所深恶痛绝的一大毒瘤,打响了他上任以来的第一枪。
媒体们疯狂报道,用一张张触目惊心的照片,告诉所有市民,这是一个多么可恶的犯罪集团。
一百多个身体畸形的残疾人员的痛诉,给大家的震撼,是无与伦比的,刺痛了所有人的心。
谁家没有孩子?扪心自问,如果自己的孩子,被这种犯罪分子拐带,变成了这样一个乞讨的工具,谁能接受的了?
“就这样,把一切功劳都让给他了?”黄蓉看着电视机里意气风发的冯应天,笑着道。
“只能这样子了,要不然,那些孩子怎么办?”罗晨无奈道。
刚刚上任半年,急需做出一些成绩的冯应天,正是他们选定的合作伙伴,当然,这是单方面的,冯应天没有见过他们。
但是,能够破获这么一个大案件,在襄阳展示自己的存在,达到对公安系统的掌控,对于冯应天来说,是不可错过的机会。
而且,他还可以利用这次机会,把自己的名字,让更高的人听到,铺就一条青云之路。
这样的好事,他怎么可能不配合?
至于,这位提供了准确情报的热心市民是谁,就不重要了。
“那也是,”黄蓉轻笑,脸上的神情,轻松了不少,“至少事情还是做了,目的达到了,让那些人得到了应有的惩罚,甚至更加严重。
如果大开杀戒,那么,引起的轰动就太大了,政府不可能坐视不理,即使,这些人都罪有应得。”
“就是这个道理,”罗晨点点头,“不管他们犯了什么罪,都应该由国家来制裁,我们可以私自制裁他们,但是如果被发现了,一样会对我们采取措施。
这是一个政府,必须要做的事,侠以武犯禁,在古代,朝廷强势,就代表江湖太平;朝廷弱势,江湖就风起云涌了,都是一个道理。”
“很有道理。”黄蓉点点头,“如此,我们还是低调一些为好,等到以后实力强了,再组织专门的小队,做这样的事情。
现在,最关键的,还是要潜心发展。”
“确实如此。”罗晨笑笑,指着茶几上的报纸,“不过,还是可以好好利用一下的,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报纸上,详细报道了这一次的打击行动。
头版头条,更是发表了评论员的署名文章:《乞讨的暴利,是违法犯罪的源头》。
文章里,给市民们详细算了一笔账,在繁华的街头,一组乞讨人员,每天可以收入五百到一千元不等,相比普通人辛苦一天得到的报酬,可以说,两三倍有之。
如此下来,一个月,能够有将近两万的收入,一年,可以有二十多万。
这样的年收入,比我国的人均收入水平,高多了。
而且,成本极其低廉,没有任何进入门槛,拿个饭盆往地下一坐就可以了。
如此的暴利,自然吸引了违法犯罪分子铤而走险,动起了歪脑筋,从而衍生出一系列违法犯罪案件。
那么,是什么促使了这样一个扭曲的现象的发生?
很遗憾告诉大家,是大家的同情心,面对这些乞讨者,我们大部分人会忽视,但是也有少部分人,会慷慨解囊。也许是因为怜悯,也许是因为求个心安,积点阴德。
但是,这样的心思,却被违法犯罪分子所利用,成为他们牟利的手段,间接地成为违法犯罪的推手。
有公益广告言: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放在这个事上,也同样如此,没有泛滥的同情心,就没有违法组织乞讨的事情发生。
一个国家,只有兵荒马乱或者大灾连绵、民不聊生时,才会大规模地出现乞丐潮,而当国泰民安、衣食无忧时,又怎么会有如此多的乞丐出现?
即使是天灾,国家也能迅速调拨物资,支援灾区,何曾出现有吃不饱的情况?
更何况,全国各地,均有福利机构,条件不算好,但是,吃住绝对不成问题,完全不需要乞讨,就可以保证生存。
这样的情况下,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乞讨者,而且,都是这样一个模式?值得我们所有人深思。
这篇文章,引起了广泛讨论,同情心,居然成为了助长犯罪行为的推手,让很多市民接受不了。
但是,事实摆在那里,文章列出了详细的数据,每人扔一块钱,会有多少收益,证明了乞讨者的获益方式。
而警方缴获的账本,更是明明白白写清楚了,这样的模式,是一个怎样的暴利。
这样一篇文章,影响力不仅仅限于襄阳,更加通过各种渠道,传遍全国,引起一片哗然。
“所以,这应该会,让那些人,有所顾忌了吧,间接地让这个模式,变得越来越难办,希望,能够有所帮助吧。”
“我相信,一定会有的。”
“那样,就不枉我们把这些资料交给他了,似乎,同时也成就了一个大记者呢。”
“如果,他因此而成名,倒也不错,毕竟,这一篇文章,他也功德无量呢。”
“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