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红楼从辽东开始

第五百五十六章 末路

红楼从辽东开始 键盘战斗家 13114 2023-03-21 06:50

  见到金江军的声势,龙在前就知道自己败了。

  现在最紧要的一件事。

  为如何在金江军都手中,保存下最大都实力,特别是老兄弟们,以及受伤的老兄弟们怎么办。

  刹那之间。

  无数种思路涌了出来。

  如何做出最有利的选择,就要看龙在前的大局观以及前瞻性。

  苦难重重。

  “兄弟们,跟上咱。”

  罗大咬牙切齿。

  金江军的骑兵分散在几十里的土地上,或驱赶溃兵,或找到落单的小部阻击。

  还有几支稍大规模的队伍,防备对方集中力量。

  无数个触手,每个触手都有头脑。

  最先遇到罗大的骑兵小队,不但没有与之交战,反而斜逃出,不跟罗大纠缠。

  罗大越追,在他身边袭扰的骑兵小队越多。

  等看到花眼时,他不顾这些骑兵小队,直接冲向花眼所在,准备先打败对方的大将。

  “哼。”

  花眼又不傻。

  他厮杀了许久,手下人仰马翻,如何是别人的对手。

  带着手下两千骑丢下前方赶羊一般的溃兵,转身就跑。

  罗大的马保存了体力,花眼的马虽然休息了片刻,却也跑不过罗大,也亏了金江军的马耐力强。

  现在的花眼,就像鬣狗王后,躲避身后追来的雄狮。

  其余的骑兵小队,根本不用等本部打出旗帜,已然纷纷默契的围了上来。

  从天空俯瞰,就是一副杂乱不堪的景象。

  一般人看不清形势,只觉眼花缭乱。

  唯独身在其中的小队们,在队长的带领下各司其职,不但没有失去秩序,反而进退极为娴熟。

  “嗖嗖嗖。”

  骑兵们从侧翼向罗大的队伍发出弓矢。

  流民骑兵里部分精锐,同样在马背上松口缰绳,双手拉弓反射。

  如果说流民骑兵的战斗意志不弱于金江军,那么在组织力和技艺上,却落于金江军。

  无论是单兵的素质,还是平均素质,或者是总体素质。

  箭矢中。

  流民军骑兵明显吃亏。

  不时有骑手中箭摔下马,而因为脚下的马镫,被马拖行许久,或直接射中马。

  让罗大的速度不知不觉降了下来。

  眼见追赶花眼无望,他气愤大声的下令,调转马头去追击周边骚扰他的骑兵们。

  这种骑兵之间的较量。

  也只有北方的大地上能发生。

  不是所有地形都适合,但北方总体平原多,适合骑兵作战,骑兵的作用太强大了。

  而南方多河。

  无论湖广还是江南。

  支离破碎的土地上,处处是河流湖泊,大山林子,高低不平,为大规模使用骑兵,提供不了施展的地利。

  受地形限制。

  大规模骑兵转进战术等,皆无法施展,只能发挥小部分作用。

  可以用小规模骑兵补充战场。

  但是非要大规模使用骑兵,在南方是不如步兵的。

  总之。

  流民军骑兵与金江军骑兵,在此地上演了一场你追我赶,分兵互攻,你来我往的骑兵交锋。

  整体上。

  双方陷入了焦灼。

  打仗不是蛮干。

  骑兵更是具备多种多样的灵活的战术。

  反倒是步兵。

  因为速度的限制,总体上倒不如骑兵的花样多。

  罗大想要采用骑兵对冲,依托赶来的己方步兵,速战速决打败金江军的骑兵。

  花眼当然不会如他的意。

  龙在前也等不了。

  前方。

  一支从来没见过的军队,采用极其古怪的战术,正逐步靠近流民军的军阵。

  ……

  任何新战术的诞生,定然有一批狂热者。

  否则如何打破旧有的观念呢。

  二战德国大规模使用了坦克,采用坦步协同进攻的快速作战战术,就是因为有一批信仰者。

  对此种战术的坚定不移。

  在保守派绝对实力的压力下,他们力排众议,为德国创造了碾压周边各国传统战术的基础。

  同样。

  金江军的毕业生们,参考了将军的建议,摸索出了以自生火铳为主的列式战术。

  这个新战术,同样不受金江军的认可。

  甚至有人指责军学校近些年来,培养出来的军校生,有太多的想法,对于军队的指挥是不利的。

  无论如何。

  金江军一支新军。

  “咚咚咚。”

  踩着鼓点,在小号的声音中,排成了五列,每列并排上千人,一列长达几百步。

  “威。”

  每迈出左脚。

  列队中鲜明的队长,高举军学校模仿将军打造的指挥刀,竖立在胸前,沉声喝道。

  “嗒嗒嗒。”

  整齐划一的脚步声,竟然传到了龙在前的耳朵里。

  到底是眼睛见到的,所以自己幻想出来的声音,还是真的声音传到自己的耳朵里。

  龙在前已经顾不上了,正全神贯注的眺望。

  流民军没见过这种送死的行为。

  纷纷拉弓射箭,箭矢从空中落入数千名未穿戴铠甲的“弱军”。

  是的。

  很多人的惯有印象中。

  这种全军不穿盔甲的军队,定然是战斗力极差,不受重视的军队,多半是地方上的守军或者乡军。

  就没见过野战军不穿盔甲的。

  “嘭。”

  一名年轻的金江军士兵摔倒在了地上,捂着胸口面脸痛苦。

  他身旁的同袍们,头也不回踏出节奏的步子离开,身后的列兵则绕开他,并补上他的位置。

  能把几百步长的度列,在战场上走的整齐划一,可见里头军官的组织能力,以及士兵的精锐。

  明明是精锐,却又不戴甲。

  “嗖。”

  又是一阵箭矢。

  一具具金江军的士兵倒下,却连丝毫的慌乱都无,他们仿佛是没有感情的怪物。

  高强度的训练,让新兵们形成了本能。

  荣誉和物资。

  则让他们没有怨言。

  “他们竟然还不开火,还在往咱们这边走。”

  流民军中的队长喃喃道。

  和朝廷不同。

  例如金江军,队长是基层军官。

  可在流民军中,队长的职位,是中级军官。

  连流民军的队长都失去了分寸,何况其余的流民军。

  黑洞洞的火铳,看着那么吓人。

  连铳口都看的一清二楚。

  “立……止!”

  “嘭。”

  数千人手脚一致的停下。

  “举!”

  “哗哗哗。”

  寻常的火绳枪,遇到风雨飘湿则无法使用。

  而且作战时,要拖着根长长的点燃的火绳,夜晚也容易暴露所在的位置。

  自生火铳采用燧石片击发。

  但是有些技术上的问题。

  一个是燧石的来源。

  大周的燧石产地不多,又充满了杂质,导致打火率极低,扣下扳机点燃药室,一次能击发的,十成才一两成。

  所以朝廷也制造出了自生火铳,但并没有推广开,人们还是喜欢火绳枪。

  二个就是因为弹簧的问题,扣下扳机需要很大的力气,力量过于集中于扣扳机的食指,会干扰持枪的动作。

  而同样因为力气过大,加上后坐力,枪口很容易就抬高了。

  前者的问题。

  通过海外贸易,从国外购买回了大量的优质燧石,从里面继续精挑细选后,打火率大致解决。

  而军械司的努力下,专门打造提供自生火铳的弹簧。

  因此。

  自生火铳开始装备金江军。

  新武器新战术。

  这种仿佛抵在自己脑门上,等着别人开枪的态势,压抑的气氛,太令人疯狂。

  弓矢射来,谁也不知道是否落在自己的头上。

  总有点赌运气。

  精兵们还能忍受。

  可是那近在咫尺的密集的铳口,谁能夺得过去?

  死亡。

  分很多种。

  同样是死,却有不同样的结果。

  “娘呀!”

  一个流民军忍不住大叫一声就往后躲。

  不光他如此。

  很多人都下意识的往后躲。

  几个人十几个人影响不到军阵,可是几十个人,前排的人都在往后躲,那就完蛋了。

  你躲他也躲。

  躲来躲去。

  “砰砰砰。”

  炒豌豆的声音急促密集的响起。

  前排众多的流民军士兵倒下。

  中箭很痛。

  而滚烫的铅弹在肉体里炸开,把五脏六腑烫的冒烟,此种滋味是忍受不住的,谁都会失去力气倒下去。

  此时。

  流民军的死伤数,远低于金江军前进的牺牲。

  但是流民军失去了秩序。

  而金江军第二列上前。

  ……

  看着前方崩溃,龙在前不等了。

  能不能为大军断后,接下来就靠自家的弟弟。

  没有多余的花招。

  “撤!”

  一边让后军变前军急速开道,一边指挥各部撤离。

  他的布置没问题。

  但是人心散了。

  对面金江军的方阵未受到冲击,反观己方。

  先是后路的骑兵与己方溃兵。

  前面则是金江军赶来的主力大军。

  双方接触才不到一个时辰。

  流民军大军崩溃了。

  深深看了眼对方主帅所在的位置,竟然一点也不慌的龙在前,为对方的才能而惊叹。

  如此人物,为何会甘愿在唐清安手下。

  而唐清安。

  竟然敢把十馀万规模的大军交给此人统军在外。

  龙在前深感金江镇的底气之厚实。

  原本不可谓不重视金江镇。

  但接触下来。

  龙在前突然醒悟。

  金江镇实力之深,远超乎他的想象。

  自己。

  可能大意了。

  “新王,走吧。”

  龙在前身边的亲信们早就准备好了马匹。

  这种场景。

  早年他们习惯了。

  只是现在他们的脸上,都充满了灰心和不舍。

  昨日还在做新王当皇帝的美梦。

  今日却遭到大败。

  这种落差。

  任谁都很难适应。

  不过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逃命为上。

  “走吧。”

  龙在前叹道。

  骑上亲信们送来的骏马,带上数百亲卫骑开始了大撤退。

  流民军刚溃。

  朱秀当即下令,中军出动追击,他要立全功,不留后患,避免日后的麻烦。

  ……

  李日芳不退。

  为了避免伤亡,金江军拉上来终于抵达的火炮。

  “轰隆隆。”

  炮火下,李日芳部崩溃了。

  面对团团围上来的金江军,李日芳骑着马举着刀发起了冲锋,被金江军士兵射死马下。

  剩余的流民军们士气勇气皆无,纷纷选择了投降。

  罗大见到大本营的情形,也不再和金江军骑兵纠缠,而是改变了战术,为大部的撤退做掩护。

  此时。

  变成了金江军骑兵来攻,他则阻挡金江军的骑兵。

  前番他还一直追求的直面冲撞,现在他不想了,反而是花眼发动了冲锋。

  一千枪骑兵汇聚到一起,重新整理好队形后,发起了冲锋。

  一支支的流民军骑兵,罗大选择了掩护大部队,剩余的有的选择了退让,有的选择了对冲。

  枪骑兵只管冲锋。

  剩余的敌军交给后方的同袍解决。

  花眼带着他的人马去了流民军最多的队伍方向,陈玉则扫荡其余的流民军骑兵。

  郑刚在两者之间接应。

  一支支流民军投降了,还有一支支流民军逃不出去,坚守在地方抗拒追兵,为金江军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主要是影响了金江军的速度。

  李伯升早已让大军下山,配合在村落的士兵们,半道截击崩溃的流民军队伍。

  大胜。

  大胜啊。

  顾应时和官员们欣喜若狂。

  “流民军之精,我等都小瞧了他,而此番大胜流民军二十万,幸有朱节制指挥有度。”

  第二镇的官员们,随军的有不少人。

  连顾应时都不敢懈怠,亲自赶来配合,同时也忍不住上前线。

  有官员赞扬朱秀。

  “将军曾言朱节制之能,是金江镇的定海神针,此言不虚也。”

  众人你一言我一言。

  越说越兴奋。

  二十万流民军主力被打败,整个河南唾手可得。

  京畿已经在金江军的势力范围内。

  还有山西陕西是无主之地。

  金江镇已然定鼎了胜局。

  大家都是功臣啊。

  “我只负责居中调度,战场上的事,终归靠的还是将领们,以及士兵们勇猛。”

  朱秀把战场的形势收为眼底,心中落心,连忙客气的说道。

  他看到花眼去追击流民军贼首。

  这种事哪里还需要他亲自去命令。

  各将都不会放过此人。

  如果他们没抓到,就算自己下令,同样也改变不了结果。

  “接下来,诸位要更忙了。”

  顾应时打断了众人的马屁。

  “河南在流寇的手里治理了大半年,成绩斐然,各位在地方都见到过,咱们可不能输给流寇啊。”

  “镇使说的极是。”

  “没想到那贼首,治理地方竟然颇有手段,百姓们多有心向此人,容不得马虎。”

  ……

  龙在前被困住了。

  困在一处土坡台子,放眼周边都无处可守。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