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闻鼓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敲响登闻鼓,就表示有天大的冤情,皇帝是必须要来亲自审理的,但是因为登闻鼓在南北朝的时候被很多人滥用。
就比如有一位叫牟晖的百姓,他就有一天敲响了登闻鼓,皇帝一听登闻鼓响起,当然是以为有了冤情,立即下旨召见。
可是谁知道,牟晖见了皇帝,诉说冤情,却并不是什么大事,而是他家的猪跑了,找不到,便来找皇帝诉苦。
当时的皇帝还不错,耐心地听牟晖讲完,完了还赐给他一千钱,算是补偿。
事后,皇帝还给宰相下了一道手诏:“今日有人声登闻来问朕觅亡猪,朕又何尝见他猪耶?然与卿共喜者,知天下无冤民。”
意思是皇帝并不觉得这位找猪的牟晖是在浪费自己宝贵时间,相反还颇感欣慰和高兴,因为这说明天下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冤情。
除了请皇帝帮忙找猪,还有人请皇帝为他们安排工作。
闰年的某一天,有100多名落榜的考生来敲打登闻鼓,恳请皇帝给他们安排差事。他们说:“素习武艺,愿备军前役使。”看样子是要弃文从武。
皇帝便亲自组织了一次特殊的面试,“能挽弓者才三,各赐缗钱,令赴天雄指使”,给一部分虽然落榜还算有一技之长的考生找了一份工作。
当然了,这大唐已经有上千万的子民,如果每一个老百姓都直接来找皇帝办事,皇帝就算有三头六臂,也是忙不过来的。
很快,有官员提出,不如由文官对老百姓的陈词进行审核,再酌情选一部分送到皇帝面前,以减轻皇帝的压力。
但是,谏官表示反对,他说:“非上览决可否,则谁肯向陛下亲言者?”是啊,老百姓来敲击登闻鼓,本来就是想直达圣听。假如在中间人为地设置一道关卡,谁还愿意来呢?
可是总不能来一个审一个,皇帝不值钱呀,所以李世民想了一个方法,敲登闻鼓可以,但是必须要有天大的冤屈,如果冤屈得报,牢狱三年,还有一百杖责。
这样才让登闻鼓真正的得到了它应该发挥的作用,那些没有天大冤屈的人,自然不敢再敲这登闻鼓,当然了,如果你有天大的冤屈,三年牢狱,一百杖责,也一定会一笑置之。
登闻鼓的存在有利有弊,不过,我们站在历史的高度来看,登闻鼓多次推动历史的进步,甚至改变了历史。
北宋初期,科举制度还不完善,存在徇私舞弊的现象。973年,举子徐士廉在会试中落榜,随即敲打登闻鼓,控告担任主考官的翰林学士李昉徇私舞弊,“用情取舍“。
宋太祖赵匡胤闻言大怒,依从徐士廉的建议,下诏从落第者中选出195人和已录取的36人,在讲武殿进行复试,赵匡胤亲自担任主考官。结果,有127人及第,而原录取的人中有10人落选。
考试的结果张榜公布后,朝野大哗。李仿受到降职的处理。
此后,由皇帝亲自主持科举考试最后一关的“殿试”形成制度,历经宋朝、元朝、明朝、清朝,达900多年之久。
..........................
登闻鼓响起,朝中百官立即被通知上朝,就在我们的魏王殿下还在呼呼大睡的时候,李世民来到了太极宫将敲响登闻鼓的人带上了大殿。
可是等李世民看到了被带上大殿的几人之后,李世民失口喊道:“无忌,佑儿,稚奴,兕子...你们四个人怎么...?”
李世民很诧异,他不知道这四个人为什么要敲响登闻鼓,他们能有什么天大的冤情。
李世民后面没有说,不过,这个时候,刘洎看着长孙无忌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的道:“长孙司空,如果无事你敲登闻鼓可是要牢狱三年,杖责一百的哦...!”
“怎么你...刘相,你还想打本司空?”长孙无忌是一个十分强硬的人,对刘洎这故意的话语,长孙女无忌毫不客气的反驳。
这个时候,李世民连忙在上面道:“无忌...到底是什么事情,要你将登闻鼓给敲响了,而且还带着这三个小家伙上来?”
李世民指了指李佑等人。
长孙无忌听到了李世民的话之后,露出了笑容,不再和刘洎废话,而是首先对着李世民一个躬身道:“陛下...大喜...天降祥瑞于大唐,天降祥瑞于大唐呀...!”
“天降祥瑞...?”
不但是李世民,就连其他的大臣也是一起疑惑的看向了长孙无忌。
“无忌...祥瑞...我大唐哪里有祥瑞了?”一听到祥瑞,李世民来了精神,因为祥瑞这个东西很好,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好兆头”,中国古代的祥瑞文化源远流长,但真正形成规模与制度化,则是唐朝时的特例。
唐朝对祥瑞是十分推崇的,唐朝将祥瑞定为四个等级,大瑞、上瑞、中瑞和下瑞。”四个等级,祥瑞出现的等级越高,则代表统治者越得民心天意。
因为唐代之前,中国文化经历了两晋南北朝时期几百年的战乱,很多传承文化都已经断掉了,但儒家的天人感应说却流传了下来,并很快被统治者和天下臣民所接受。
这种天人感应说之下,世间出了祥瑞,就是对皇帝执政和其地位的最大肯定。因此,唐朝历代皇帝都比较重视祥瑞文化,李世民大家也都知道,他是杀兄弑弟得到了的这个皇位。
所以说,李世民的这个皇位来路就不是正统,也正因此,李世民对祥瑞就十分的渴望,因为上天降下祥瑞说明什么,说明他坐上皇帝是正确的,是对的。
这个时候祥瑞,就是李世民自我安慰,自我认可的一种方式。
当然了,年轻的李世民对祥瑞并不是那么的热衷,史书中记载,贞观初年间,唐太宗居中的寝宫院子中有一棵巨大的松树,年代悠久,气势磅礴,李世民非常喜欢,经常在树下办公歇息。有一年春天,这棵树上来了两只喜鹊,开始在树上筑巢。
最开始,唐太宗也没有当回事,认为鸟儿来住也是一件好事,就放任两只喜鹊搭窝。十几天之后,喜鹊窝搭建成功了,远远望去好像一个腰鼓。上朝的大臣远远望见皇宫中的树上多了一个喜鹊窝,认为喜鹊有报喜鸟的寓意,在皇宫中搭窝是祥瑞之兆。
于是朝中大臣纷纷上书,向唐太宗表示祝贺。朝堂之上的唐太宗听了群臣的阿谀奉承,面露怒色,对群臣说道:以前我听说隋炀帝做皇帝的时候,有一个爱好就是听信奸臣上奏的祥瑞之事,而不能接受忠臣的肺腑之言,最终导致亡国。
唐太宗下朝之后回到后宫,立刻命令太监拿来梯子,将书上的鸟窝拆掉,然后将两只喜鹊赶出野外。“
唐贞观中,忽有白鹊营巢于寝殿前槐树上,其巢合欢如腰鼓。左右拜舞称贺,太宗曰:“我常笑隋场帝好祥瑞,瑞在得贤,此何足贺?”乃命毁其巢,放鹊于野外。”
不过,这里要说一下的是,此时已经是贞观末期了,李世民这个时候已经老了,而老了的李世民已经没有年轻时候的那种英明了,他开始已经慢慢的变成另外一个李世民了。
这段时间,李承乾的死,对李世民打击很大,再加上太子之位,还有李泰的真是内心,李世民很害怕,害怕什么,害怕他的儿子也重蹈了自己的覆辙。
其实杀李建成,李元吉,年轻的时候,李世民还会心安理得,但是随着年纪越来越大,李世民内心是恐惧的。
大家知道门神的由来吗?
就是那个西游记泾河龙王的故事,说李世民一连三晚上睡觉都做一样的梦:梦见一条老龙跟他说:“我是泾河里的龙王,犯了罪,玉帝叫你的大臣魏征杀我,你给魏征说一下情,放过我吧,我一定重谢你。”
李世民在梦中问:“你知道什么时候杀你呢?”老龙说:“明日正当午时。”
李世民说:“没问题,你回去。”第二天快到午时时,唐王李世民叫魏征来下棋。两人下了好几盘。到了午时,魏征瞌睡得不得了,一头栽倒,就睡着了。唐王心里很高兴,暗想:我不叫醒他,他一觉醒来,午时已过,就杀不成老龙了。唐王坐着看魏征,只见魏征睡得很香,大汗把衣服都湿透了。一会儿,魏征从睡梦中大声喊:“杀!”喊完,就醒了过来。
李世民问:“你睡梦中杀谁呢?”魏征说:“玉帝叫我杀泾河的老龙!”
李世民问:“你杀了没有?”魏征说:“杀了!”
李世民说:“你睡着觉呢,到哪儿杀去?!”魏征说:“头都挂在午门高杆上啦!不信咱俩看去。”
二人走到午门上,高杆上确实挂着一颗血龙头,李世民这才相信了。
晚上,李世民睡觉,刚一合眼,就看见血龙头来了,说道:“你耽误了我的命,我来找你算账!”吓得李世民坐了起来。等上一会儿,一合眼,又是那样,吓得李世民一夜没睡。到了第二天,来了好几个大臣,李世民把事情给他们说了一遍。大臣们说:“我们都坐在这儿,你睡一会儿吧!”李世民一合眼,还是被吓醒,没有办法。
秦琼和敬德两位老功臣,听到李世民遇难,就跑来,见了李世民说:“有我两个在这里,还怕它老龙?你睡,没事儿。”
李世民一合眼,睡着了,睡得真香。一觉醒来,已是第二天中午,一看,秦琼、敬德两个忠臣还立在门口。唐王感动地忙下床来。从此,每天夜里秦琼和敬德站岗,保护李世民睡觉。转眼过了一个多月。
李世民是个明白皇帝,他想:我这样老叫人家立在门口,自己睡觉,太不像话了。就叫画工把秦琼和敬德的像画了下来,贴在门扇上。这样一来,老龙同样不敢来了。
从此,秦琼和敬德的像就贴在了宫门上了,唐朝皇宫,代代相传,老百姓也学皇家年年贴门神,直到现在,每年腊月三十,百姓家家户户贴门神,挡住鬼神邪恶。
很多人认为门神是杜撰的,其实不全是,里面泾河龙王是杜撰的,其余其实都是真的,而李世民为什么夜不能寐,那就是因为李世民只要一闭上眼睛,就会梦见自己的大哥和四弟一起来向自己索命。
这个时候的李世民其实就已经开始心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