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最强兵王在三国

第191章 东莱郡到手了

最强兵王在三国 不京云 4880 2022-11-07 14:23

  刘宣脸上的神色很镇定,没有一丝的波动。

  内心的波澜,并未展露。

  董卓和李儒都想知道刘宣怎么选择,紧紧盯着刘宣,等着刘宣的答复。

  刘宣思考片刻,回答道:“丞相看重刘宣,是宣的福分,更是北海国的福分。”

  董卓道:“你不愿意?”

  刘宣说道:“请丞相听在下解释。”

  董卓道:“你说。”

  刘宣回答道:“如果在二弟病故之前,丞相让我留在长安,我万分愿意。相比于北海国的偏远动荡和贼匪成群,长安繁华富庶,安稳无忧,整日开开心心的,不用担心什么时候就可能遭到贼匪攻城,朝不保夕。”

  董卓微微颔首,北海国的情况,他也略知一二。当初就是因为北海****匪多,他才让孔融去赴任的,没想到孔融竟然没死。

  刘宣继续说道:“二弟死后,父王膝下就只剩下我一个人了。因为我的亲生母妃早年亡故,以至于父王颓废了好几年。后来有了二弟,父王扶正了现在的母妃,才重新振作了起来。”

  “可惜的是,母妃在今年亡故,二弟也在今年病逝。”

  “这一次,父王再次受到了打击,颓废不振,彻底失去了精神。”

  “整个人的精神,彻底垮了下去,一副行将朽木的样子。”нéiУāпGê最新章节已更新

  说到这里,刘宣表情凝重,缓缓道:“《论语·里仁》说‘父母在不远游',父亲尚在,我自当在父亲的膝下尽孝。”

  “虽说‘父母在不远游'后面还有一句话是游必有方,如果有目标和方向可以外出奋斗。可惜父王凄惨冷淡,我必须留在父王的身边伺候。”

  刘宣郑重说道:“男儿立身处世,头顶天脚踏地,孝为万事之首。如果我连最基本的‘孝'都无法做到,恐怕丞相也不会欣赏我了。丞相厚恩,宣只能抱歉了。”

  董卓听了后,皱起了眉头。

  拒绝了!

  刘宣拒绝了他的要求。

  这一结果,在董卓的预料当中。只是董卓考虑的是只要刘宣拒绝,他就准备发飙,迫使刘宣留下。可刘宣这一通话下来,董卓准备的说辞和话语都憋了回去。

  董卓的目光落在李儒身上,让李儒想办法。

  李儒微微一笑,不卑不亢的说道:“世子仁义孝顺,堪称楷模。世子孝顺康王,可谓是孝感动天,令人钦佩。本官有一个办法。”

  “什么办法?”

  刘宣笑着询问,心中暗骂李儒多事,他幽怨的看了李儒一眼。刚才我不停的吹捧你夸你,把你捧上了天,现在你拆我的台,实在不仗义。

  李儒脸上掠过一抹不自然,也觉得不地道,但想到董卓,还是如实道:“丞相只需派人前往北海国,把康王接到长安即可。如此,世子也可以尽孝了。”

  刘宣眉宇间,闪过一丝冷意。

  好狠的李儒!

  一句话,戳在了刘宣的短处。

  如果董卓真的做了,刘宣不得不受到胁迫。因为刘宣一旦舍弃了刘赫,将被天下人唾弃鄙夷。在这个时代,忠、孝、礼、义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人成大事的本钱。

  董卓嘿嘿笑道:“文优的建议好。”

  “唉……”

  刘宣摇头,长长的叹息了一声。

  董卓问道:“为何叹息?”

  刘宣回答道:“在下叹息,是因为父王无法来长安。”

  董卓皱眉道:“为什么?”

  刘宣说道:“丞相,我已经和菡姑娘订了婚,我便是丞相的女婿。父王来长安,是丞相的一番好意,我自是高兴的,只是父王情况特殊。一方面父王身体不行,不适合远行;另一方面父王担心死在外面,无法落叶归根。”

  刘宣感慨一声,道:“我来长安前,陪伴父王时。父王就曾经说死后要葬在北海国,和母妃合葬。父王的情况不乐观,肯定不愿意远行。丞相如果不信,可以派人前往查探。”

  自从康王妃和刘裕死后,刘赫整日沉溺于酒色,身体已经被掏空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刘赫的身体每况愈下,即使董卓派人去查探,刘宣也不担心露馅。

  董卓听了后,无法谴责刘宣。

  刘宣孝字当头,这是刘宣身为人子该做的事情。

  刘宣看了李儒一眼,投去求助的眼神。

  李儒想到刚才刘宣吹捧他的话,再想到刘宣对董卓没有展露出敌意,便说道:“丞相,世子的话倒也有礼。人老了讲究落叶归根,不愿意走远,这是卑职考虑不周。”

  董卓点了点头,脸上的神情有了松动。

  刘宣知道机不可失,趁热打铁道:“丞相的一番提携,在下明白,更感谢丞相的厚爱。虽然我不能留在长安,但留在北海国有三个好处。”

  董卓听到好处,嘴角上扬道:“哪三个好处?”

  刘宣说道:“第一,我留在北海能孝顺父王,在父王膝下尽孝,不至于父王孤苦无依,孤零零的一个人守着偌大的王宫。”

  “第二,我留在北海国可以为丞相送盐。北海国东临大海,和北海国毗邻的东莱郡更是挨着大海。临海之地,盐业发达。只要我在北海国,就能为丞相输送大量的盐。”

  “第三,我可以为丞相牵制袁绍。北海国位于青州,距离冀州很近。袁绍占据冀州,妄图另立新君和丞相做对。我在北海国牵制袁绍,能缓解长安的压力。”

  刘宣正色道:“虽然我不在长安,但忠于丞相,忠于朝廷,绝无二心。”

  “好!”

  董卓的脸上,流露出灿烂笑容。

  对于刘宣是否尽孝,董卓根本没放在心上。

  董卓在意的是盐和牵制袁绍。盐是最关键的战略物资,也非常赚钱。如果刘宣送来大量的盐,就表示董卓有大把大把的钱赚。

  董卓更忌惮袁绍,有刘宣在北海国牵制袁绍,董卓的压力会更小一些。毕竟他嫁了女儿给刘宣,双方是姻亲的关系,刘宣总得帮衬他。

  董卓看了李儒一眼,李儒也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董卓也不再强留,微笑道:“贤婿孝字当头,孝心可嘉,本相如果再强留你在长安,那就不合适了。罢了,等天子大寿结束后,你和孔相一起回北海国。”

  刘宣拱手道:“多谢丞相。”

  顿了顿,刘宣道:“丞相,在下还有一个不情之请。”

  董卓正在兴头上,说道:“尽管说。”

  刘宣迟疑了片刻才道:“北海国终究人单力薄,力量不足,盐业也比不上东莱郡。在下想谋取东莱郡太守一职,一方面可以增强力量抵抗袁绍,另一方面也可以扩大盐业的生产。”

  董卓毫不犹豫的道:“准了!”

  对董卓来说,东莱郡不再他的控制中。

  刘宣要东莱郡,他给就是。董卓能做的,就是以天子的名义下诏任命。刘宣能否在东莱郡站稳脚跟,那是刘宣的事情了。

  刘宣拱手道:“丞相厚恩,刘宣唯有竭力报答丞相。”

  董卓道:“有这个心就好。”

  董卓的心情相当舒坦,觉得刘宣很识趣也很识时务,值得栽培。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