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曾经当过土匪,然后又跟在左宗棠身边做过事的董福祥还是很有些战争才能的。虽然没有系统的接受过现代化的军事教育,但是结合自己从军多年的经验和私下里自己看的几本现代军事著作,董福祥明锐的感觉到自己必须突围了,晚一步就可能全军覆没!
眼看着荣禄和依克唐阿的部队在数次进攻中无功而返,在堑壕体系和机枪臼炮和重炮的打击下,大规模集团冲锋就是送死。虽然荣禄已经把12门105重炮投入了战场,隆隆的炮声即使在虎山的董福祥也能听见,但是董福祥知道,即使有了重炮支援,想突破阵地也是相当困难的。毕竟如果可以的话,新一波突击早就展开了。
现在唯一能靠的就是自己了。董福祥仔细分析了一下战场形势,日军围点打援的意思相当明确,所以在虎山方向,日军的部队多是一些警戒部队,重武器也没有多少。真正的战斗力都布置在外围的阻击阵地。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就容易突破。日军通过设置多道防线的方式来增加纵深,进而为防御赢得时间,所以,如果自己一味的采用突破一条防线占领一条防线然后再进攻下一条防线的办法的话,恐怕最后还是会被日军的援兵堵。
“这可如何是好?”董福祥自语道。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董福祥对参谋体系不是很了解。但是集思广益他还是懂的。自己想不出办法,不代表大家想不出办法。经过讨论后大家对战局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首先,想要带全部装备冲出去,那是绝对不可能的。没有足够的马匹。这24门行营炮根本就不管用。其次,必须形成连续突击。不给日军调集部队的时间,否则你要是慢了,根据目前日军的火力。日军依托堑壕体系只要2500人就足够锁死全军的退路了。
针对这两点认识。董福祥和部将对突围进行了如下战术安排,首先炮队的任务就是在撤退过程中打光所有炮弹掩护部队突围。然后将火炮炸掉。为了保证炮兵的精度和打击的突然性,董福祥专门在几个备选突围方向派出数支斥候小队进行试探。而且炮兵也要隐蔽推进,在尽可能近的距离开火。
其次,突围作战一定要迅速。在突破一道封锁线后,稍加整顿就要向下一道防线进攻,但是同时对对方可能尽心的反扑要做好应对准备,所以董福祥专门抽调部分兵力编成独立的侧翼掩护部队。而为了保证切入部队的火力,董福祥把从北洋得到的大部分轻机枪和掷弹筒都加强给了切入部队。
一切准备妥当后。董福祥的突围战正式拉开序幕。虽说日军对董福祥的行动已经有所察觉。但是这支部队的战术素养明显比外面的那些解围部队强多了!而且炮兵的炮击无论是在精度还是突然性,这支炮兵所带来的威胁远远高于那些远远的对着阵地乱轰的105重炮!
而且在选择的突围方向,董福祥还是做了一番谋划的。他并没有选择荣禄炮击的方向突围,虽然看起来有火力掩护可能更容易一些,但是实际哪里的防御力量也是最强的。董福祥选择的是日军的结合部进行突围。在炮兵的急袭下。董福祥的突击队比较顺利的占领了第一道防线,但是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其实第一道防线仅仅是一条警戒线,真正的防线是第二条,在董福祥再度发起进攻的时候,日军的阻击部队已经进入了阵地。这时候就是北洋造轻重机枪与加特林机枪的对射,迫击炮和掷弹筒和臼炮的对射。除了数量因素外,官兵的素质,地形将占很大的因素。
从战术和单兵技巧来看,日军明显占有优势,而清军的优势则是在轻武器比较精良轻便,而且人数更多,双方的子弹犹如一条条的火舌一般向者对方扫去,而迫击炮和臼炮则在寻找对方的机枪火力点进行压制。一时间双方打了个半斤八两,谁都没有太大优势,双方就是不断的对换,清军刚用迫击炮敲掉对方的一个马克辛机枪阵地,还没来得及转移,这门迫击炮就被臼炮所摧毁。
胶着的战场局势不是董福祥所愿意看到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日军会越来越强,自己的生还可能性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所变的更加渺茫。在这个危机关头,曾经的战场经验终于又帮了董福祥一把,既然步兵正面冲不过去,那为何不侧面迂回?对面的日军虽然火力凶猛,但是人数并不是特别多,防御面比较窄。所以董福祥将一部分步兵分出去从两侧进攻,并将几门位置靠前,够得着的火炮全部用于压制日军两侧的防线。
不得不说董福祥的直觉还是很敏锐的。从侧翼迂回的战术很快奏效,在侧翼受到威胁的情况下,日军必须分兵护住两翼,而这样一来战局迅速失衡。本来只有一个交战面的战斗变成了3个交战面,对方有更多的兵力去保持火力密度。但是日军的防守部队却并没有这个条件。而这最终导致了防线的崩溃。
面对这最后一道防线,董福祥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只要再努把力就最终摆脱了被围歼的命运。但是胜利在望的情况下,最大的危机发生了!从侧翼冲过来的日军增援部队将还没来得及撤离的清军后卫给堵住了!本来董福祥是留下侧翼掩护部队的,但是这毕竟是第一次作战,在主力部队运动时,侧翼的掩护部队并没有迅速占领要点布置防线,而是和主力部队一起撤退,这就使得日军的突防难度骤减。
就这样,侧翼防线在日军的猪突加机枪臼炮的掩护下所突破。而几乎全部的后卫和炮队都被重新堵死在包围圈中。“冲回去救出同僚?”
这个念头也就是在董福祥脑海中闪了一下而已。“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董福祥的理智告诉自己。现在已经失去了炮队的支援,而日军的重炮已经瞄了过来,封堵缺口的部队更是数量庞大。在这种情况下,仅仅有迫击炮和机枪的2000多人是没有任何机会冲回去的。所以董福祥理智的选择了冲击最后一道防线然后在突破后迅速撤离与荣禄的主力汇合。
整个鸭绿江战役的总攻也就持续了一天多的时间。在董福祥带领残部与荣禄汇合后,鸭绿江防线的缺口就彻底的无法封堵了。荣禄的西北练军和依克唐阿的东北各路大军被彻底分成了两股,依克唐阿的部队退守九连城,而荣禄的大军则向安东退却。纵然兵力依然有优势,但是在这两支部队一支被重创,一支被打怕的情况下。想要夹击鬼太郎的第三师团明显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日军在获得虎山这个桥头堡之后也没有立即进一步展开攻击,虽说部队伤亡数量很小,但是相当一部分部队和辎重还没有运过鸭绿江。而且在作战中各部队弹药消耗也颇大,不过在清军撤离时,日军军队发动了数场小规模的短促突击,并且收获颇丰,一批弹药粮食和武器被日军缴获。这从某种程度缓解了日军的弹药危机。并且更加坚定了鬼太郎的“以战养战”的军事思想。从这一刻开始,日军变成了彻头彻尾的“蝗军”。甚至专们组建了用来抢掠物资的部队。其行径和作战目的与土匪无异!
而对于清军的战力,桂太郎又有了更深的认识。北洋陆师别的不说,单纯从防御来讲绝对是超一流的。没有2倍以的兵力优势和足够多的火炮,想攻下北洋新军经过长时间经营的工事是没有太大可能的。而除此之外,荣禄的西北练军战力相对于北洋来说就相当差了,荣禄的部队虽然装备还算可以,但是从低级军官到高级军官都缺乏必要的现代军事常识,所以空有先进的武器也无法发挥作用。
按照桂太郎的评语是:“荣禄是拿着现代化的武器打一场30年前的战争。”至于八旗绿营什么的,桂太郎直接选择无视。
而与此同时,被打的灰头土脸的荣禄也终于认清了现实,来之前的慷慨激昂被战败这盆冷水兜头泼了一遍后终于冷静下来。近4万西北练军在短短的2天之内战损数千,要是这样打下去,没几天自己的家底就全完了。回想起来前几个月有李鸿章的北洋军抗在前面的日子,自己在后面说风凉话,一心想战场建功立业。现在看来战功是没那么容易到手的,小命倒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丢了。
荣禄不是没有想过撤离安东。但是自己这近4万大军仅仅战斗两天就撤退,这不是扫朝廷的面子吗?无论是慈禧太后还是光绪皇帝,都希望自己这支满人掌控的军队可以在这场战斗中建功立业。从而一改军事依靠汉人的局面。为此,朝廷可谓是不遗余力,首先兵员就不错,收复了左宗棠的部属,再加朝廷的大量拨款和新式装备。朝廷可是把能给的都给了,但是结果如何呢?一场大战过后,原形毕露!你让朝廷情何以堪啊。
下一章将会有甲午战争中第一场海军对陆支援的戏份,大家多支持一下!未完待续
read3;<更新更快就在笔趣网www.biqu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