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平三年秋,马超再次出兵,攻击陇右和武都郡北部。
尽管之前就已经制定好了休养生息的策略,但军队还是得每隔一段时间锻炼几次,才能保持战斗力。若是长时间处于闲散状态,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恐怕等到几年后大战将起的时候,就会生疏了。
而对于一支部队而言,最好的锻炼其实不是平时的那些训练,而是实战。
尽管在高顺等将领的安排下,马家父子麾下的部队采用的已经是比较好的训练方式了,但无论如何,这些训练也比不上战场对一支部队的磨砺见效快。
况且,最重要的是,马超此次出兵,针对的并非是像董卓或者是上次的韩遂那样的强大势力,而是陇右郡内盘踞的几方小势力。因此,作战规模不会太大,对治下的破坏和干扰也不大,消耗的粮草和其他资源也完全可以承受。
整体上和平,休养生息,发展生产。局部地区开展战斗,用来练兵。这个道理,见惯了后世政治军事情况的马超可谓是深谙其中三味。
如今的陇西郡,对于凉州境内及其附近各大势力而言,算是一处三不管地带。
董卓如今在凉州境内的势力,主要是临近关中的安定、北地、汉阳三郡。陇西距离关中甚远,董卓的实力,只能稍微影响一下当地的势力格局。
尤其是和陇西最近的汉阳郡西部诸县被马超夺了之后,董卓就更影响不到这里了。
羌人在陇西郡南、西接近羌人势力核心的方向,也有一些小部落和势力。陇西郡其他县,也有羌人居住,但数量不多。
在以前,马腾和韩遂各自窝在金城和武威,势力不算太强,也没有染指陇西的打算。
如此一来,这里的主要地方,便是分布着一些大大小小的小部落和势力。而如今的马家发展起来了,消灭了韩遂,又比董卓更靠近这块地方,自然便成了最有可能吞并陇西郡的势力。
原本马超是打算明年再对陇西用兵的,但根据他派往那边的探子回报的消息来看,这陇西郡的各方势力,不知是脑子忽然灵光了起来,还是有智谋之辈在背后挑拨和指点,居然隐隐有要联合起来的趋势。
这可不是一个好消息,这些人联合起来想要作甚?还不是齐心协力,共抗马家!
尽管马家吞并韩遂,击败董卓在凉州的驻军将领张济,一时之间声势大振,是个明白人都能看出来若是继续相互对峙下去,迟早会被马家分而化之,各个击破。
但能看出来是一回事,能做到却又是另一回事。这些人相互对抗已经有好多年了,都是一个不服另一个,若是有那么容易联合起来,还用等到今天?
再说了,联合之后以谁为主?遇到战斗之后派谁先出战?这些都是极易产生纠纷和争端的事情。
马超可是亲身参加过关东诸侯联盟讨董战争的,而且正是从那场战斗中出道的,自然知道多方势力联合之后,内部的问题会有多大。
当时参与会盟的可都是天下英豪,虽然不敢说每个人都算得上英雄,或者具有不错的军事眼光,但毕竟是在这全天下范围内脱颖而出的地方大员。
英明聪慧如他们,尚且为了个人利益打得死去活来,更何况区区一些陇西郡内大都只是占据了一个县的小势力?
因此,马超怀疑,这些人之所以能如此快速地流露出联合之象,多半是背后有高人在指点和挑拨。
就算没有,那也说明他们已经切身感受到马家的威胁了,那倒更不好收拾。
所以说,不管如何,早点出兵都是极为明智地处理当下这个苗头的正确抉择。俗话说快刀斩乱麻,在马家强大的实力碾压下,又是突袭,马超还真不觉得这群人能翻出什么浪花来。
再说了,马超之前曾允诺羌人,日后与其平分陇西郡,而羌人原本就占据了陇西的两三个县。因此,陇西境内的这些小势力,此次面对的可是羌人和马家这两大势力的联合攻击,除非出现奇迹,否则绝对不可能有丝毫胜机。
此次出征,马超带了一万兵马,其中五千还是从去年训练的那五万民兵里挑选出来的精锐民兵,为的就是加快训练他们,争取早日达到正规军的水准。
在这半年里,去年受损颇大的高顺精锐和典韦的大斧兵也得到了兵员补充,重新恢复了建制。甚至高顺还另外训练出了一支适合山地作战的精锐,人数也是一千人。
因此,这次的五千正规军里面,就是马超的三千本部骑兵,高顺训练出来的一千山地军,典韦的接近一千的大斧兵。五千部队不但是正规部队,而且还是正规部队里面的精锐之师。
将领方面,除了典韦这个出行必带的人之外,还有成公英和成宜两人,其他人则是继续留守金城。
七月初,马超派人前往湟水谷地,和羌人共约一起战斗,七月中旬便约定好了时间和具体细则,并来回通报了对方。再加上调遣军队、征调粮草的时间,大军浩浩荡荡从金城出发的时候,时间已经是七月底了。
此刻,距离上次诛灭韩遂、击退张济,已经足有一年的时间了。
一年的时间过去之后,马超已经长到了十七岁。而他身边的各位将士,变化也是巨大。
别的不说,这一年来随着马家麾下生产迅速发展,士兵们的伙食几乎是被翻了一倍。在东汉时期,甚至在之后很多年的中国古代,人们一般都是一日吃两顿。
而为了加强士兵们的训练强度,提高他们的体质,在剧烈的活动下,就需要更多的营养物质。
因此马超果断下令,凡是军中将士,每日可以吃三顿饭。只要不浪费食物,每顿饭的饭量也没有限制。
这样一来,得到了足够营养补充的士兵们,此刻相对之前一个个生龙活虎,身体健壮得不得了。
这项策略的实施,也为马家在军队中夺取了更高的声望,获得了更多的人心。
虽说军队本就是马家的私人军队,而且无论是哪一方势力,军队都是最忠于己方主公的。不然的话,就会被别人轻易夺权了。
但即使是忠于主公,也会有有忠诚度上的高低之分。而毫无疑问,马家经过此次大规模提高将士的伙食之后,士兵们的忠诚度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若是有人问,在这乱世中,为什么要选择当兵,出生入死,去跟别人拼命,好好活着不好吗?
最重要的不就是为了谋一口饭吃吗?毕竟统治者可以饿着别人,但什么时候都不能饿着军队,军队若是吃不饱饭了,那可是会造反的。
所以说当兵虽然危险,但在乱世中,普通人同样很有可能会被人命如草芥的时代所吞噬,死掉的概率并不比当兵低太多。
而当兵好歹还有口饭吃。百姓虽然自己从事种地,但会遭到官府、地主、军阀的各种盘剥甚至是公开的劫掠。最终结果,未必会比士兵好多少。
因此,马家的这一举动,可是说是对士兵极为友好了,提升了他们最想得到的东西。
如果说以前,若是马家在战场上战败,还会有许多士兵选择无所谓地向敌军投降的话,那么现在,如果是马超身处险境,就算不是他的亲兵,那些其他的普通士兵估计也会拼死相救。
而被敌人俘虏了之后,士兵们要么会继续顽抗,要么投降之后也会思念马家这边。虽然在明面上并不能带来太大的帮助,但潜在的裨益却是无穷尽的。
譬如说,士兵们处在数量上的绝对劣势之后,又没有武将指挥,就会停止反抗,投降敌人。毕竟,没有什么是比生命更重要的。
但是如果是部队被击溃,士兵们四散奔逃到其他地方的话,他们就可以有两个选择。
第一是直接就此逃跑,然后重新去当农民,或者是去寻找一份别的差事,以养家糊口。
第二个,就是继续去投奔军队。但是一场大战过后,士兵争相逃命,被冲散了好几十里都很可能。
如此情况下,想要让士兵连续奔波这么远的距离,重新投靠己方的部队,就很能考验一支部队的凝聚力和士兵对主将的忠诚度了。
说不定,下次投奔的就不是己方的部队,除非是另一方的部队了。毕竟都是为了混口饭吃,哪里都能给饭吃,那么为什么不投靠实力更加强大的呢?
对于普通士兵而言,来自于底层的他们尚且饭都不一定能吃不饱,生存都有问题,一味妄谈所谓气节操守之类的的精神追求,完全是苛求了。
而马家这样的举措实施之后,毫无疑问会大大增加溃兵在战败之后,重新投入马家麾下的比例。
这样一来,可不仅仅是加大了己方收拢溃兵的数量,减小了军队的损失。同时也避免了散落各处的溃兵被别人收拢而去,壮大别人的力量。
因此,尽管如此一来需要耗费的粮草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目,但仍然是相当划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