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荣所统率的马家军骑兵,乃是经过多年训练的精锐。虽然只有3000人,但若是放在战场上,就算是遇到一万之众的普通士兵,也足以一战,就算不敌,至少也可以成功撤退。
这些士兵的战斗力,每个都可以以一敌二,打一打两倍于己的兵力,毫不是问题。就算是遇上三倍于己的兵力,纵使不敌,也能溅对方一身血。
而且,他们的优势在于,他们是骑兵,来去如风,行动自如,别人想要追上他们可不容易,而他们想要趁着速度优势和对方游走、骚扰、对峙,对方可拿他们没有办法。
在这种情况下,别说是张济所统帅的只是一千多残兵败将,就算是张济带领了同等数量的正规部队,遇到徐荣所统率的这些兵马,恐怕也难以占据优势。
而在这样的情形下,战斗力低下,军心大乱的张济所部人马,遇上了三倍于己,战斗力强悍,装备精良的骑兵,自然是一边倒的屠杀局面。
张济之前还觉得,自己或许可以靠着利用这些士兵为了活下去拼死一战的意志,强行拉升己方部队的战斗力,和对方打一个有来有回,然后边战边退。
他当然不会寄希望于能拼个你死我活,拼着麾下一千多人马战胜对方的大队骑兵,但是,稍微抗衡抵挡一下,延缓他们的追击,边战边撤还是有希望做到的。但现在看来,他之前所想的那些,完全是太天真,太幼稚了。
只是一两个照面而已,他麾下的人马就死掉了一两百,这要是再打下去,不出半个时辰,恐怕他们就要全军覆没在这里了。
想到这一点之后,张济立刻改变了命令,反正他现在麾下什么都不缺,最多的就是那些中层将领。毕竟,由于在战场上战死的大部分都是基层士兵,所以现在每一个中层将领统帅的人马都只有一两百人而已。
此等关键时刻,看着徐荣带着骑兵部队,在他的队伍里左冲右突,杀人无数,算上此前自行逃跑的那些士卒,以及现在被徐荣所部杀掉的两三百名士卒,他麾下能够调动的兵力,已经只有一千出头了。
这个时候的张济,莫说主动前去和徐荣争锋,就是徐荣现在让他出来单挑,恐怕都不一定有勇气接下。
因此,他灵机一动,便立刻开始利用自己中层将领多的优势,指挥八名中层将领,再加上他和霍霄,分成十队,各自带领一百多人马,朝着十个不同的方向奔去,以逃避敌方的追击。
而到时候,究竟哪一只部队能够逃得性命,那就看他们自己的造化了。
当然,十个方向只是一种表面上的说法而已。
毕竟,且不说向西逃就是马家军的援军,他们只能向东、向北、向南逃跑,只有这三个大的方向。而向南的那一边,又有山峦阻隔,根本就没有路。所以,他只是想让这些兵分开逃命,以分散敌人的注意力罢了。
只要跑得足够远,自然就会遇上更多的岔路口,然后就可以分散得更开,这样一来,敌兵想要追击,无疑就会被分散兵力,他们逃生的概率就会增加。
随着张济一声令下,八名中层将领再加上霍霄,都领会了张济的意思,当即众人指挥士兵集结,再也顾不上和徐荣作战,开始疯狂的亡命逃奔。
其中有四队人马选择了向东面的大路逃窜,而有六队人马却都同时选择了向北方的小路逃窜。
毫无疑问,这个时候的众人,对于他们之前的行为已经进行了一些反思,自然知道如果是一直沿着大路跑的话,是跑不过骑兵的,只有在这些相对狭窄、崎岖、不易通行的小路上逃跑,才有可能延缓骑兵的速度,给他们争取足够大的生存机会。
至于向东面跑的,除了张济和霍霄二人之外,就只有两部兵马。毕竟,他们两个身为主将和副将,是不能放弃他们的城池的,自然要带头向着正东面跑去。
而剩下两队人马,是因为向北方向逃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很容易被重点关注,从而死得很惨。
与其凑在这群人后面垫底,反而不如跟着张济和霍霄,表个忠心,所以,他们也向着东面跑了过去。
一时之间,战场之上人头攒动,张济一方的人马纷纷放下手中的兵器,撇开正在和他们作战的敌人,在令旗纷飞的挥动和指挥下,开始了各自不同方向的逃命生涯。
而徐荣在见到这一幕之后,也是一脸懵逼。
他也算是经历沙场多年的人,见过各种逃跑的方法,却没有见到这种主将自己下令,让麾下士兵自行逃散的。
要知道,大败之后,人心最是容易背叛。被敌方俘虏到之后的许多逃兵,都直接投靠了敌方的阵营。
毕竟,对于许多底层士兵而言,当兵无非就是为了混口饭吃,谈不上忠诚这种事情。除非是当兵当到了基层军官这种程度,才有可能受到自己一方赐予的优渥待遇,而产生效忠之心。
否则的话,被抓住了,要么投降,要么杀掉,二选一的话,大部分人都会选择投降。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张济下令让麾下兵马分开逃窜,很有可能就是在放弃这些人马,任由其被对方俘虏。
就算不是所有逃兵都会被敌军抓住,或者说是不会被俘虏,但是,许多士兵前来当兵,本就是被迫的,被抓了壮丁强行来参加。
所以,这里面也不排除一些逃兵在脱离自己上级的监察之后,直接偷偷地跑回了老家,隐姓埋名,再也不来当兵了。
这样一来,虽然没有重大的战损,但是对于己方而言,确实也是一种兵力上的受损。
但是,面对这种流氓式的逃跑方法,徐荣反倒有些措手不及。毕竟,谁也不会想到张济会来这么一出。
他要是把麾下的3000骑兵分成十队的话,那可就有些麻烦了,骑兵虽然战斗力强大,但如果被分割的数量很小之后的话,也是个渣渣。
毕竟,谁都不能以一敌十,奋勇杀敌。而若是他将这些士兵分得太散,在追击的过程中,遇上了张济一方前来驰援的大队人马的话,这些骑兵就只能全军覆没,或者说是葬送掉大部分了。这对于徐荣而言,可是一个不小的损失。
因此,是否也像张济那样,继续分兵追击,对于徐荣而言,就是一个非常艰难的抉择了。
毕竟,这3000骑兵,可是他们此次带来的大军之中的全部骑兵了,若是损失太大的话,徐荣也没法向高顺交代,更没法向马超交代。
他之前就已经是败军之将了,此次前来追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说是来将功补过的。若是他在损失了更多兵力以后,万一还抓不住张济,那可就丢脸丢大了。同时,也会被军法严厉处置。虽然不至于保不住小命,但贬官、削爵、夺去手中兵权还是很有可能的。
徐荣好不容易得以扬眉吐气一回,欺负张济一把,就这样让张济走了,徐荣心里还是不大愿意的。
更何况,在此之前,他已经分出了接近五六百人马,前去追击那些在之前零零散散散开张济军的逃兵,此时再分兵的话,实在是有点艰难。
各种想法在他脑海中一涌而过,徐荣也不是个优柔寡断的人,当即咬牙说道:
“我自己带领一千人马,前去追击北方的逃兵,而剩下的一千五百人马,则交给身边的副将,负责前去追击张济和霍霄的大军!”
至于为什么是这样,大概是因为他觉得北方那条小路更容易出现伏兵,而他自己率军去追击的话,能够避免各种情况。
若是让这个能力不太出众的副将去的话,万一出现个意外,很可能就会遭到敌方的伏击,白白损耗兵力。
至于抓住张济那个老货,可以给自己带来非常大的功勋,也足以一雪前耻,为什么不是徐荣自己去做,这里面就涉及到徐荣的一些愧疚之心了。
毕竟,他就是曾经和张济同朝为官,而张济在那个排斥他的董卓势力中,没有选择落井下石,正如张济所说,多多少少也算有一一份情面在。
因而,现在这个局面,要是追上去的话,已经受了伤的张济,免不了一死或者被俘虏。
徐荣表面上看上去铁血刚硬,实际上内心也颇为柔软,他决定这次就放张济一马,反正这老东西看上去活不了多久了,就这样吧。
徐荣的副将自然不可能猜得出徐荣心中想了这么多,他只知道,主将将追击敌方主将的任务交给了自己,主将本人却主动承担了前去追击小路上的敌人的艰难重任。
因此,他自然是大喜过望,表示一定要带兵前去好好追击,砍下张济的人头来见。
徐荣也没有多说,一声令下之后,双方就分兵为二,各自朝着自己的目标追逐了过去。
一时之间,战场上再度陷入了一逃一追的局面,由于徐荣愣神和做决定花费了一些时间,那些逃兵已经逃出了一段距离。
不过,在骑兵远超步兵移动速度的情况下,想必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会又被徐荣的骑兵追上。到时候是生是死,就只能看他们自己的造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