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济的预料并没有错,高顺所统率的大军,在经过长期的艰难跋涉之后,才终于抵达了汉阳郡内。
此时的高顺,自然是无力前去追击张济的,能够派出骑兵部队前去追击,对于谨慎的高顺而言,也已经是冒了一些险了。
整个接下来的两天时间里,高顺都没有再度出兵,而是下令让麾下的士卒在原地休整,恢复精力,等到彻底将体力和精力恢复完毕之后,再行出兵,前去收复那些在一个月之前被张济夺走的城池。
第三天的时候,马家军的将士起了个大早,用过早食之后,在高顺、典韦、徐荣三员大将的统领下,当即浩浩荡荡地集结部队,向着东方疾驰而去。
这座城池后面已经是金城郡,而他们是反方向朝着汉阳郡敌军的东部而去的,因此,倒也不用留下多少的人马来驻守城池。
毕竟,若是他们失败了,就算是在这里驻守一些兵马,也没有多大意义。而若是没有人能够击败他们的话,那么也就无法通过他们的拦截,前来这里偷袭。
在两天前的追击之战中,尽管徐荣组织了一场几乎是一面倒的屠杀,但是,战争想要无损是不可能的,他们也折损了一百多名骑兵。
当然了,相对于他们所斩获的六七百人来说,这个战损比无疑是非常低的。而且,他们还抓捕了二三百人,俘虏收降之后,编入了己方部队之中。
因此,他们的兵力不但没有减少,反而还增加了一些。不过,不管是减少的部分还是增加的部分,对于这支一万一千数量的兵马来说,都不是什么大事,影响不了大局,只是数字上稍微浮动了一些。每天所需要的粮食略微增加了一些而已。
当高顺经过半天的行军,终于在下午时分抵达了下一座城池的时候,却发现城上早已鸿飞冥冥,守军皆不知所踪。
高顺虽然也是个谨慎的人,但是他的性格却比较果决。若是只论这一点的话,可以说,身为一名将军,他要比张济优秀了许多。
因此,他虽然也有些疑虑,担心就有可能是敌人的计策,想要埋伏他们打一个伏击,但是,他却果断下了命令,让人前去破城,一探究竟。
而且,在他的身边,可是由典韦所统率的一千名大斧兵。
这些士兵本就是精锐之中的精锐,负责披坚执锐,攻坚克难,担任战争中最艰难的任务。此刻前去破城,做类似踩雷的事儿,面对敌方有可能的袭击,去刺探对方是否在耍什么花招,无疑是这支兵马最为合适了。
而典韦也没有推辞,在这种情况下,双方合力,共同击败敌人,无疑是最好的抉择。
况且,在来之前,马超就对他嘱咐了,要听从高顺的指挥。他也知道自己的脑子是个什么样的存在,那完全和正常的将校没法比。
一般的将校,只要稍微在谋略上用一些功夫,有些建树,就要比他强一些。更何况是高顺这种在统帅和练兵等方面都有着不俗的表现和能力的人,那更是比典韦高了不知多少。
在这方面,听从对方的话,无疑是毫无问题的。
而且,他典韦一向是天不怕地不怕的人物。这种对于别人来说可能还会犹豫甚至畏惧的刺探任务,在他看来,那反倒不是危险,而是想要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
因此,他也就一马当先,统帅着自己的一千名部队,朝着眼前的城池冲了过去。
仅仅只是几个照面而已,随着典韦和他身边亲兵的大斧挥砍,西城门这个县城并不高大的城门,就被典韦等人砍了个稀巴烂,而他们也就一拥而入,全都钻进了城中。
小半个时辰之后,典韦带着自己的部队返回来对着高顺禀告道:
“城内没有任何的兵马,敌人应该是已经全部逃走了!”
高顺闻言,心中不由得松了一口气,下令大军入城驻扎,明日继续行军,攻打下一座城池。
毕竟,若是现在继续追击的话,很难在天黑之前到达下一座城池。而大军在夜间行军颇有不便,若是遇到伏击或者是什么意外,损失就会很大。
而且,夜间作战对他们来说,消耗精力很大。众人虽然是精锐士兵,但也是肉长的,而不是铁打的。白天行军,晚上打仗,没有休息时间,怎么可能撑得住呢。
当然了,高顺选择了就地休整,但是并不会将所有的士兵都闲置下来。他手下大概有300名斥候,此刻已经全部被他派了出去,继续向东,分成小股部队,前去刺探张济军的动向。
虽然说不出意外,对方依旧会向着东方逃跑。但是,也不得不防备其他情况的发生。
战争本就是违反常理的存在,在战争中,许多次的失败都是由于对方不按套路出牌而造成的。若是什么事情都按照常规的想法来看,稍微有一个不慎,就可能会引起数万条性命的死伤。这一点,身为主将不可不慎。
时间稍稍回溯一些,张济在城中休整了一日之后,依旧没有等到自己的侄子张绣以及汉阳郡东部的后备兵力前来,不由得在心里暗骂晦气。
毕竟,他在前去攻打汉阳郡最靠近西边那一座城池的时候,已经给这些人下了命令,让他们急速赶来。
他在汉阳郡最西边的城池那里休息了两天,连上攻打的那一天,总共是三天时间。再加上在这里跑路和休整了两天,已经足足有五天过去了,这些人怎么还没有赶过来?
虽然说五天的时间,对于这个什么都要靠腿走的时代来说也不算长,但是依旧让张济等得心焦。于是,在惴惴不安之下,他只好听从霍霄的建议,再放弃这座城池,准备退守到下一座城池那边,在那里汇合两路部队,抵抗高顺的援军。
而若是他再后退一步,这中间就会又消耗去一两天时间。到了那个时候,这两路援军要是还没有到达,他都可以以怠慢军情为由,将这两路部队的主将给砍了。
就在高顺统兵攻进入张济刚刚撤走的这座城池的时候,张济也在下一座城池那边,遇到了前来驰援的侄子张绣以及汉阳郡东部的后背留守兵力三千人马。
这样一来,张济就有了八千人马。纵使是面对高顺的一万一千人,多多少少也有了一些底气。除非彻底出现大败,否则的话,他是不会轻易再被对方撼动一步的。也不会像不久前那样,连着丢掉两座城池,在几天之内就放弃了原本取得的那么大的战果。
不过,随后的事情的发展表明,这只是张济的一厢情愿。
虽然张绣也算是骁勇善战,张济本人也算是经验丰富,霍霄也算是善于统军。但是,他们三个人的组合,跟典韦、高顺、徐荣三人比起来,就显得有些不够看了。
张绣虽然是勇武不凡,但是面对典韦这样的天下顶级名将,还是差了很多。且不说张绣到现在还没有抵达自己人生中最巅峰时刻的战斗力,就算是他到了自己最巅峰的时候,距离典韦恐怕还都有着不小的距离。
至于张济,由于当初和徐荣共事过,对于徐荣的能力,他自然是知道的。客观得来讲,论大军指挥能力,他是不如徐荣的。
而对方此次前来驰援的那个主帅高顺,其能力更是必须毫不逊色于徐荣。霍霄虽然在这方面也颇有天赋,但毕竟是个刚出头的年轻人,没有太多实战经验,也没有将自己的能力成长到最巅峰的时候。
这个时候的霍霄,想要和高顺比,那也纯属是想多了。
因此,他们这一方不仅是在兵力上处在了下风,在将帅上也同样处于下风。
在两方面都不占据优势的情况下,接下来的战争就结束得有些莫名其妙,也有些超乎张济的想象了。
张济在城中驻守了一日之后,就遇到了高顺统帅大军前来攻击。而这个时候,张绣的兵马,由于长途跋涉,还没有完全恢复过精气神来。至于汉阳郡东部的那些后备兵力,就更是如此了。
不过,张绣年轻气盛,仗着自己此前出战曾多次斩将夺旗,兵锋犀利,执意要带领自己的兵马前去出战,一雪前耻,为自己的叔父报仇。
而张济也没有阻止,毕竟,对于典韦的恐怖战斗力,张济此前并没有见识过。
虽然他觉得自己的侄子带领的部队远道而来,麾下士兵没有在最巅峰的状态,体力上有所消耗。但是,他也觉得,有自己的侄子这样一个能够鼓舞士气的猛将在,这些问题应该都不是问题。
所以,面对高顺所统帅的一万多人马的围攻,张济在一开始的反应,居然不是龟缩在城内打消耗战,而是主动派出兵马,前去和对方进行了一场野战。
而这件事情,也成为了张济在后来最后悔的事情之一。他的侄子张绣差点在这场战斗中殒命,让张济每每在事后想起来,都是一阵后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