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番相互斡旋和交涉之后,蔡家和刘表都同意了和对方联姻这件事情。而联姻的蔡家女子,也在不久之后便确定了下来。
这件事情之后,荆襄之地的世家,对于刘表的警惕倒是下降了一些。而刘表也如愿以偿地得到了一些想要的权力。
初平二年年底,双方终于敲定了婚事。不过,在古代这个注重礼仪制度的社会,婚姻所需要的礼仪流程和各种物品都是相当多,也相当复杂的。
什么三书六礼,什么聘书,什么各种夫人文书,一套程序搞下来,时间还是相当漫长的。
尤其是刘表这样的汉室宗亲,身为一州最高长官的高官,各方面的礼仪要求就更加复杂和繁琐了。
毕竟,婚姻大事,人生中就那么一次,或者说最多是几次,不搞的风风光光一点,程序不搞的繁纷复杂一点,都有点对不起自己。
而此次和蔡家联姻,本来就不是为了爱情,也不是为了居家过日子,而是为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所以,这场婚姻一定要搞大,尽量搞得风风光光,声势浩大,让荆州境内所有的人都看到刘表和蔡氏联姻的决心,以及刘表对荆襄世家所释放的善意是多么的真诚。
因此,这场婚事到最后举行的时候,已经到了初平三年的春天。
而此事,也成为了初平三年上半年里,荆州境内最重要的一件事情。
无数荆襄之地的大家族,军中各大将领,刘表所控制的荆州各郡的太守以及主要官员,荆州刺史府的主要官员,悉数到齐,齐聚襄阳,共同庆祝刘表与蔡家的此次联姻。
整个襄阳城好不热闹,城里城外都是一片极尽繁华的景象。
当然,在这大半年的联姻筹谋和进行的过程中,自然有许多对刘表不满,或者是对蔡家不满,或者是对刘表和蔡家的联姻感到不满的各种势力,以及在刘表和蔡氏联姻之后,利益会受到巨大损失的一些官员,出来搞点事情。
他们妄图在这个时候闹出各种事情,挑拨离间双方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搅乱此次联姻,使双方之间交恶,甚至反目成仇。
然而,这些人的谋算,最终无疑都是以失败而告终的。
毕竟,刘表也算是一时之俊杰,身边又有不少智囊,自然不可能轻易被人算计。而蔡家能够在荆州绵延数百年,成为荆楚一带最大的世家之一,也不是那么容易被蒙骗的。
甚至,在双方的合力之下,这些隐藏在背后的宵小之辈,直接被刘表和蔡瑁揪出来了一部分,找了个借口,进行各种处理,或者贬谪,或者诛杀,或者清除了他们的势力。
一时间,这些反对势力的阴谋不但没有得逞,甚至还被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削弱了一部分势力,实力大为下降。
当然了,这其中也包括一些荆襄本地的中小世家。
因为,对于他们而言,只有刘表和各大世家的关系比较恶化的时候,矛盾冲突比较多的时候,刘表才有用到他们的机会。
而这些大世家无疑也会对他们假以辞色,求助于他们,妄图拉拢他们,共同对抗刘表。
这样一来,他们的价值就能够得到最大的体现,在两边都能够抬高身价,得到足够诱人的利益。
但如果刘表和荆州境内的各大世家,这两股最大势力联合在一起,那么底下的那些小门小户的世家,以及实力并不强大的势力,他们在这荆襄之地的重要性无疑就会下降许多,他们的利益也会被别人瓜分掉,受到严重削弱。
这事儿,无疑是他们非常不愿意看到的。因此,才有了他们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搅黄两家之间的联姻这样的事情发生。
不过,一切的谋算和角逐,最终都还是要靠实力和智商来说话。他们的实力比不上双方,他们的破坏行为也一一被识破。
没有绝顶智谋之士的指导,他们的离间活动全部遭到了失败,只能恨恨地看着刘表和蔡氏成功联姻。
自从刘表娶了蔡家女儿之后,先是有大半个月未曾去处理政事,安安心心地在家里,陪着娇妻美妾度过了一段时间。
这期间的一切军政大事,都暂时委托蒯良、蒯越、蔡瑁等人代为处理。实在有特别紧急的事情,则是先暂行押后,等到刘表的新婚蜜月期过了之后,再亲自去处理。
当然,这并不是说刘表沉迷于声色犬马,而耽误了政治。只是刘表向外界或者向蔡家人释放的一个信号。
那就是,我刘表非常注重你们蔡家的女儿,她嫁过来之后,我都不惜一切,待在家中陪她,耽误了半个月的政务,跟她腻歪在一起。
这说明,我对她非常重视,他在我心目中非常重要。
只有这样,才能够让蔡家更加安心,也让荆襄境内的那些个大世家更加安心,确定刘表是真心实意地想跟他们结好关系,跟他们结盟,跟他们获得共同利益,精诚合作。
若是刘表娶了蔡家女儿之后,只是随便待了三五天,便跑出来干自己的事情,仿佛没有把这件事情放在眼里,仿佛对蔡氏女并不怎么感兴趣,那么蔡家以及荆襄之地的其他大家族,说不定就要多想了,就要考虑这次联姻是否达到了他们想要的目的。
这个时候,大家都不愿意看到刘表勤政爱民,都更愿意看到刘表惰政,刘表越惰政,就说明他对蔡家女越重视。越重视,就说明他对此次和荆襄世家合作,和蔡家联姻的态度越坚决,决心越坚定。
刘表和蔡家女儿的婚礼结束一两个月之后,终于和荆襄世家在一些权力上达成了共识,在权力的分配和相互支持上达成了一些默认的协定。
刘表本人所直属的部队大幅度增加,军权得到了充分的提升。同时,这些世家在荆襄之地的生存权,也得到了足够的保障。
毕竟,虽说是本土势力,但是毕竟不是官方势力,想要和官方相斗争,在明面上无疑是很吃亏的。就算在背后作对,对于本土势力来说更加有利一些,但是他们无疑也会遭到来自官方的比较大的压力。
或许能够没有压力的话,谁愿意主动去承受这些东西呢?谁不愿意和新来的官方人士处理好关系,达到共赢呢?
刘表的权力得到大幅度扩张,等到初平三年夏天的时候,他手中的直属部队数量,已经达到了五万之众,其中包括两万战斗力相对比较强的水军。
而靠着这些水军,他也震慑住了另一名在荆州境内大家族出身,同时在军旅中拥有着巨大声望和强大实力的人物,江夏太守黄祖。
毕竟,黄祖驻扎在江夏多年,手中也握有相当大的兵权,麾下兵马强壮,部队数量众多,水军更是精锐。
或许,以前的刘表无法对他形成遏制,但是和蔡家联姻之后,蔡瑁便成了刘表的人,蔡瑁手里的水军和其他部队,也成了刘表的人马。
这样一来,面对两方势力的联手,孤家寡人的黄祖,就显得有些独木难支,势单力薄了。况且,刘表已经朝荆州境内各大世家伸出了橄榄枝,黄家也是这荆襄一带实力排名前几名的大家族,自然不会刻意去和刘表作恶。
因此,黄祖虽说没有直接交出手中的兵权,给予刘表,但是相对于以前,无疑也变得听话了许多。
刘表在初平三年,掌握了整个荆襄之地的权力,并且派兵南下,逐步占据了江陵一带,完成了对江陵及其附近郡县的控制。
要说这个时候的荆州,真正的繁华中心在哪里?哪个是最大的城市?还真不是很好说。
这原因就在于,荆州之地,首先在地盘上颇为广大,涵盖区域较广,境内大郡较多,繁华的城市也不止一家。其次就在于荆州的境内的情况比较复杂。
目前,刘表等人将荆州的治所设在襄阳,而襄阳本身也是荆襄之地的中心,不然的话,荆州北面的繁华地带,也就不会称被称作荆襄之地了。
襄阳附近虽然物产繁华,并且位于汉水南岸,有着樊城作为支柱,襄阳和樊城被并称为襄樊。无论是在军事上,还是在农业生产上,在经济发展上,都相当之强盛。
按道理来说,应当没有能够和襄阳相抗衡的地方才是。
但是,这世间的所有事情,若是按照道理就能讲清楚的话,那还会有那么多纷纷扰扰的纠葛和烦恼吗?
不要忘了,整个荆州的下辖范围之内,可是包括了看上去相当接近中原之地的南阳郡的。
这样一来,情况就比较尴尬了。毕竟,是个东汉人都知道,南阳郡可是这大汉天下的第一大郡。
南阳郡是东汉开国领袖汉光武帝刘秀的发家之地,开国功臣,云台二十八将,大都出自南阳。南阳一带,在东汉开国的时候,就出了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列侯。
南阳本地的世家实力,南阳的人口和经济发展程度,在整个大汉都属于首屈一指的级别。
尽管南阳位于南北交界地带,南不南,北不北,很多时候他们也被看作是中原之地,而非南方的地方。但是在行政区划上,南阳郡确实是属于荆州刺史府所管辖的。
若是算上南阳的话,那么襄阳这个荆州境内第一城的位置,就绝对不稳固了。毕竟,襄阳不说比南阳强多少,甚至比南阳还差,这荆州地区最繁华城市的名头,也自然就轮不到襄阳了。
当然,这个问题在现在看来并不是很严重。因为,南阳目前掌握在袁术手里。
虽然说随着几次战斗的失败,袁术对南阳郡的控制力大为下降,而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军的频频爆发,也对南阳的经济和物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因此,南阳郡的实力,也没有以前那样狗大户了。但是,即使是抛开南阳之后,在剩下的荆州境内,襄阳还有另一个很强的竞争对手,那就是位于长江沿岸的江陵。
江陵也算是个相当繁华的大城市,地处长江之北。在江陵附近,是一片广袤的江汉平原,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人口虽然不是很多,但是所耕种出来的粮食数量相当庞大,足够供养很多人。
而江陵郡,也是水陆交通极其便利的一处地方。因此,江陵城的发展,虽然说略微落后于襄阳,但是并不比襄阳差多少。
因此,即使是除去南阳这个容易被人看作是中原地带郡县,在定位上又非常特殊耀眼的大汉天下第一郡。在整个荆州境内,至少也是双中心,那就是荆襄之地的襄阳和长江沿岸的江陵。
至于掌握在孙坚手里的荆南四郡,毫无疑问,在这个时代,那是属于相当落后的地方了。
不管是长沙郡,武陵郡,还是桂阳郡,零陵郡,它们的附近,都有不少南越、蛮人居住。
譬如著名的五溪蛮,就是居住在荆南一带。而荆南一带,且不说人口总量相当稀少,汉族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例,也相当稀少。
而且,这一代大多是丘陵、山地,不但发展落后,而且发展条件和前景也不怎么好。
即使是在后世,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地形地势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已经被降到了最低,但是荆南四郡所处的地方,发达程度也并算不上多么高。
虽然说在后世,那是一个南方发展程度远远超过北方,东南发展程度远远超过西南的时代,但是荆南四郡所处的地方,发达程度依旧一般般。
因此,占据了江陵及其附近郡县后,除了南阳这个南不南北不北的过渡地带之外,刘表就算是真正掌握了整个荆襄之地大部分物产繁盛、经济发达、农业产出较高、人口众多的地方。
至少也是占领了荆州一半的土地,三分之二的人口,以及以三分之二的资源产出,成为了这荆州境内名副其实的主人。
相对于以前,刘表只是在荆州之地北部的核心繁华地带荆襄之地的势力比较庞大,控制得比较好。
这一次,随着初平三年年底的到来,对于江陵以及江陵附近郡县的完全控制,刘表的侄子刘磐以及大将文聘在江陵一带的驻扎,刘表的实力,再一次得到了扩充,对于荆州的掌控再一次得到了加强,
然而,这并不完全是个好消息。因为,此时的孙坚已经攻打下了武陵郡和桂阳郡,零陵郡虽说还没有被他掌控在手里,但是荆南四郡,基本上已经注定是孙坚的地盘了。
孙坚是一个英雄,也是一个爱好挑事的人。见到刘表已经占领了长江北面的江陵,和孙坚的势力范围相接壤,孙坚当即就有一种,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的感觉。虽然说当时的孙坚并不知道这句话,但心情和感受却是一模一样的。
因此,孙坚当即就想和刘表起冲突,想要和这个表面上的荆州刺史一决雌雄。
毕竟,前一任荆州刺史王睿,看起来那么屌,到最后也不是被他孙坚带兵路过,找了个由头,就随随便便给砍掉了。
这个刘表虽然是汉室宗亲,迫于天下压力,砍掉他几乎已经是不可能的了,但是用武力慑服他,还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嘛。
而在这种情况下,刘表一方,也在初平三年的冬天,遭到了孙坚方面的数次侵袭和小规模的干扰,虽然说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争,当然是一场两方群雄之间的冲突,已经在所难免。
虽然说这一世,刘表和孙坚并没有那么大的仇恨,也更没有所谓的杀父之仇,但是在地盘和势力上的冲突,以及孙坚性格强势,时时刻刻想要压人一头的个性,都使得双方的矛盾变得不可避免。
刘表虽然性格偏软,喜欢文治,但这并不代表他懦弱。已经到手的地盘,而且还是那么大的一块肥肉,怎么可能为了避免和孙坚发生冲突,说放掉就放掉。
这不仅是在打他的脸,而且是在打汉室宗亲的脸。就算他愿意放掉,不顾自己和汉室的颜面,荆襄之地那些已经在江陵一带得到利益、尝到甜头的各大世家,也是不会同意的。
因此,面对着孙坚派来部队的小规模试探性攻击,荆州治下一片主战之声,众人纷纷起身,请求刘表集合荆襄之地以及江陵一带的所有军事力量,选择精兵猛将,收拾粮草辎重,大军千帆竞发,给孙坚这小子一点颜色看看。
甚至,就连原本驻守在江夏,和刘表并不怎么对付的江夏太守黄祖,也表示愿意支持刘表,和孙坚干一仗。
毕竟,黄祖身后的黄家,也是荆州的大世家,在江陵一带也得到了很大的利益。而若是江陵一带在孙坚的兵锋下被蹂躏,那么,他们黄家的利益也会受到很大的损失。
刘表本来是打算和黄祖好好谈一谈,将荆州的之后发展方向向东扩展,从江夏出兵,前去攻打九江、豫章、柴桑一带。
甚至,如果实力充足的话,还可以继续前进,侵扰到庐江一带。
但是,看现在这个局势,就算他有心向着东面发展,短时间内估计也很难做到了。
毕竟,以孙坚那样不依不饶的性格,就算刘表能够压下荆州境内的反对之声,杀伐谋断地定下向东发展的策略,恐怕孙坚这样具备强烈攻击性的人物,也依旧不会领刘表的情,继续向江陵一带发动攻击。
与其被动承受伤害,还不如主动带兵出击,迎接和孙坚的战斗。
他刘表号称八俊,也是这汉室宗亲中非常出色的人才,也在两三年内,凭借单枪匹马和几百名亲信,坐稳了荆襄之地,吞并了江陵,联姻了蔡家,说服了黄祖,控制了江夏。
短短两三年之内,就从无到有,发展到了这么大一片地盘。那孙坚就算是天下罕见的豪杰,战场经验丰富,攻击力狂猛,麾下部队英勇善战,但是自己难道就是吃素的吗?
自己麾下的部队,难道全都是酒囊饭袋吗?
不,显然不是。孙坚对江陵的侵袭,使得刘表内心的倔强和傲气自然也被激发了出来。
因此,只是短短地思考了一会儿之后,在麾下谋士文臣以及各大世家家主的撺掇之下,刘表当即气势凛然地拍板决定,谁也不要再劝了,有反对意见的暂时压下,他刘表现在就是要跟孙坚对上!
且不说以后的胜负将会如何,哪怕孙坚的部队都是最精锐的战士,长江一带江面宽阔,打起水仗来,对于刘表这样统辖区内经济发达的人物,无疑是更加有利的。
荆南四郡粮食产出有限,经济发展程度落后,大船只甚至是所有船只的数量,都相当稀少。而不像荆襄和江陵一带,经济发达,物产丰盛,只要想做到的话,几个月之内,就能做到千帆竞发。
凭借着数量上的优势,也能够将孙坚拖死,甚至说不定还能渡过长江,打到武陵郡一带。
若是真能够如此的话,那么,刘表说不定就会将向东发展的战略,改变为向南发展。
毕竟,若是能够攻占武陵郡,那就相当于是打开了荆南四郡的桥头堡,零陵郡暂时尚未被孙坚完全压服,只剩下长沙郡和桂阳郡两郡之地,刘表完全有信心,凭借自己的实力将孙坚击败。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还是他能够在和孙坚的战斗中获胜。
刘表虽然对自己的实力有信心,对孙坚的实力不怎么低估,但是战争这种事情发生起来,后果就难以预料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不管怎么难以预料,双方的胜负也是五五开,刘表不认为自己一定会是失败的那一方。
既然已经受到了孙坚的挑衅和撩拨,富贵险中求,为何不搏一把呢?
虽说冬天的长江并不会冰冻,但是江水依旧很冷,不太适合作战。因此,孙坚一方前来攻击的只是小股部队。
而刘表想要南征孙坚,自然也需要准备粮草,物资,后勤等各种东西,集合大军。所以,双方大战的日期,自然就被定在了初平四年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