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东晋唐王

第六百一十一章 天定四年

东晋唐王 无语道尊 4903 2022-11-07 15:11

  虽然说李信现在就只有一个儿子和女儿,但李信并没有将他立为王太子。这其中主要的考虑,还是不希望让这个才三岁大的小家伙,背负着那么重的责任。毕竟,一旦是确立了这个名分之后,很多的事情恐怕就完全不一样了。小小年纪的他,将要面对的,就不再是一个正常的童年,而是立刻开始学习的道路。

  这应该是他作为父亲的一点私心吧!哪怕就是要立太子,也应该等到孩子年纪再大一些再说。

  当然,大臣们的担心还是对的,毕竟只有一个儿子在,这对于国本而言可不是什么好事。所以,要么是赶紧再生几个,要么就立刻定下名分来,也省得将来出了什么意外情况,将国家搞得不宁。

  刚好,年前什翼犍送了十名代国宗室之女过来,大臣们便齐齐上奏,请求将她们给纳为妃子,以广开唐王宗室枝叶。李信想来想去之后,最终在立太子与纳妃之间,还是选择了纳妃子。

  不过,那十名女子他见过了之后,只从中选了三个人而已,剩下的七个,都放到后宫中伺候周婷去了。现在,大家都在指望着他能够尽快多生孩子,让整个唐王血脉变得繁荣起来才好。

  时间一晃,新年便已经是过完了,天定四年就此开始,公元纪年363年。二月之时,江左再一次改元,如今乃是兴宁元年了,并且大赦天下。

  对于这个消息,李信却是摇头哂笑而已。

  毕竟,江左朝廷执政烂到了那个样子,光靠改元,光是靠着一次次的大赦又能够解决什么问题呢?有这个时间的话,倒不如好好的改一改深层的弊病,解决一下门阀士族的问题,那才有可能让江左变得强大。

  然而,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也不是李信需要关心的。

  经过去年一年时间的相对安定之后,包括代国在内的各地官员们终于都全部到任了。各地迁移过来的百姓们也增加了不少,而且境内恢复的旧县也达到了二十多个。

  因为代国的归降,所以,去年之时有着不少各族的使者来朝,整个长安因此很是热闹了一阵。因为这些人中有许多与中原百姓的样貌乃是大相径庭,在百姓们看来是十分新奇的。

  而且,随着这些队伍到来的还有一些特别的东西,使得整个长安都增色不少。本来便已经是十分繁华的长安城,自然是变得更加繁华了。

  不过,对于那些外来的各族人而言,如今的长安城也的确是能够将他们给震撼住了。光是这个规模,这个气势,放在当今天下四海宇内而言,绝对是首屈一指的地方。

  再加上这些年来李信对城镇卫生的要求极高,所以整个长安城内都显得十分的干净。经过这些年的恢复之后,大街之上行人很多,做生意的各方行商是来往不绝。

  大道之上人挨着人,真可算得上是摩肩接踵而行了。如此景象,直接就让一些初次到长安来的人,都彻底迷失在了这里,打算长久的住下去了。

  相信,随着这些人的离开,长安之名必然将会再一次传遍四方。到了那个时候,四方来客齐聚于此,长安这天子之都的盛景,必然会再一次重现世间的。

  也因为着远方各族来朝,尤其主外邦使者到长安的渐渐增多,再像以往那样交给礼部去处理这件事情,便不再是那么合适的了。

  因此,李信决定再增设一个鸿胪寺,主管就是接待外宾之事。当然,这是对于外邦来使。

  至于说那些归附各族,还是由礼部下设的部门来管理。毕竟,他们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是是属于大唐的子民了,自然不能够算是外事了。

  最最重要的一个,便是李认确立了贡赋对等的原则。你外来进贡的话,拿来了多少价值的东西,我可以再赠给你等价之物,但绝对不可能再翻倍给你就是了。

  毕竟,这种纯粹为了面子,而让自己受罪的做法,李信是打死也不会去干的。每每一想到后世的王朝,常常被某些人吃豆腐捞便宜,用些破铜烂铁便换走了许多的金银宝物,李信便对此愤愤不平。

  终究,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呢,自己大唐哪里都需要用钱,哪里可能再白给那些人呢。能够给个对等,那就已经是十分给他们脸面了,还敢得寸进尺不成!

  新的一年开始,大唐便已经是开足了马力发展了。经过前一年的准备之后,很多的工作在这一年都将正式展开。如今大唐境内,就好像是一个巨大的工地一般,到处都在忙活着。

  尤其是代州一带,到处都在紧张的建设之中。不过,由于情况不同,所以,那里的城池建设显然不可能像是内地一样,还是得因地制宜,建造合适塞北之地的城池。

  但即便如此,那边对于物资的消耗也是极为惊人的。因此,朔方一带的几个榷场,几乎日夜不息都在向着草原之上输送物资。只是,这些物资基本上都是直接送往了各个工地,而后再分配下去的。

  一般的胡人,根本就不可能从中得到半点。他们想要的话,要么是去工地上做工,以报酬的形式获得,要么就是去榷场中用牛羊马匹来获取。

  基本上,一条完整的贸易链条便就此形成了。而由于有了更多榷场的缘故,所以,这些地方获得的资源也都开始源源不断的送回到了内地来,反过来又促进了内地的生产与发展。比如耕牛,这可是大唐急需之物。

  比如说盐这个东西,因为需求量大增,所以,户部已经是开始下令大量增产了。同时增产的还有很多其他的重要物资,总之,这一波的大生产之下,使得大唐境内好生兴旺,大家都有工作可做了。

  百姓们手中可做的事情变多了,能赚的钱就多了,而手中活钱一多的话,市面自然就会繁荣起来。

  反过来,又能够促进生产和流通。尤其是对于占据主要地位的小生产者们,这对于他们来说乃是多了一个养家糊口的途径。

  只要绝大部分的人能够安顿好,整个国家基本上就乱不起来,剩下的一些人即便是想搞风搞雨,也不太可能得逞了。

  趁着市面上物价相对低时,李信秘密下令户部与兵部都开始储备相关的物资。除了现有官仓军仓之中的那些东西之外,再用常平仓的名义,新设立了一批仓库。

  表面上,这些仓库的作用,乃是为了在物价过高之时释放量能从而是平抑物价的。但实际上,这是李信为了灭燕国而进行的准备。仓库之中除了最重要的粮食之外,剩下的便都是军械物资了。

  无论是工部还是兵部的几个作坊之中,都已经是开足了马力,大量生产好的全新器械,都悄悄的运往到了仓库之中囤了起来。

  而与此同时,经过了一年时间之后,大唐各地的镇军终于是全部转正,直接划入到了正规军之中。

  经过兵部与李信商议之后,这些兵马也都基本上是布署到了各自的位置上。基本上来说的话,兵力最多的自然还是太行一线了。

  河南赵吉那一边,五万兵力已经是配置到位了。雁门关以内到河内郡,刘小海麾下也有五万大军在,剩下的便是雁门关外,廖川他这一线如今也达到了六万的兵力。

  但廖川这一路的兵马不单单是对付燕军的,还同时肩负着对北面长城的防卫,相对来说兵力自然是要更多一些的。

  但无论如何,在与燕国对峙的这一线,李信便布署了十六万大军在,这已经是整个大唐正规军的将近一半了。

  不过,如果单纯从兵力上来说的话,大唐的兵力还真比不过对面的燕国。因为感受到了强大的压力,所以,燕国为了抵挡唐军,在这一线布署的兵力加起来达到了三十多万人。

  尤其是邺城周围一带,直接与唐军对峙的兵马便有近十万,更不要邺都城外护卫的兵马也不少了。反正,大唐算是将整个燕国的兵马都给牵制在了这里,同时也给燕国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五月,正是夏收的季节,江左那边传来了最新的消息,桓温又升官了。

  这一回,江左朝廷给他加官侍中、大司马、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假黄钺!这可真是位高权重了,基本上来说的话,整个朝廷除了皇帝与太子之外,就属他最大了。

  尤其是以实权而论,一个都督中外诸军,便意味着他执掌了整个江左的兵权。

  当然,以如今江左的情形而言,地方各兵马基本上和私兵性质差不多。人家听不听固然是一回事,但此时的桓温号令江左兵马,至少是占了道义上的名分的。

  而江左朝廷对桓温的一再加恩,也显然是因为那些人对他已经是没有办法制约了。因此,只能够是靠着这种方法来拉拢对方,至少使得桓温不要直接起来造反才是。

  而在桓温的身旁,也聚集起不少的才智之士!像是之前的王坦之,这一回升任长史之位,征西掾郗超则成了参军,还有王珣则为主簿,谢玄也在他手下任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