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千匹战马扬起来的烟尘,迅速遮蔽住了城墙上所有人的视线。
张远需要的战矛已经由募集的民夫运往频阳城,那里是张远他们今夜第一个驻扎的地点。
现在需要做的事情就是以最快的速度奔向池阳城调兵。
从长安城离开,张远就从卫将军府官员那里把虎符给取了出来,放到自己的怀中。
此次张远并非为将,而是一名统帅。等到了战场之上他是要给下面的诸位将领分发虎符的,现在当然不能有失。
“薛仁!”
“将军。”
“此处距离池阳城还有多远?”
“将军,再有大半个时辰应该就到了。”
张远骑在马上还一直看着手里面的地图。
刚才在建章宫耽搁的时间确实很久,本来辰时进行的仪式非得按照礼制拖到巳时。
这就平白的误了一个时辰的时间,张远本来就很急,此次行军根本就没有带帐篷,若是不能够在入夜之前赶到频阳城,今日将士们休息的时间就得缩短连夜赶路。
“你拿本将军的虎符去池阳城调兵,带一小队人马急速前进,让他们即刻出发赶往频阳城。”
张远想了想,大队人马速度始终提不起来,还不如让一小队人马去调兵发布命令,然后大部队调转方向直接去频阳城。
“末将听令。”
待薛仁领着一小队人马离开,张远回头让身边的军官下达命令。
自己看看了地图上的方位,转而向频阳城的方向去。
身后的队伍也紧跟着一起换了方向。
这样做是节省了时间,但是却让那些在池阳城的将士们白白等待。
张远原本也是要学着刘彻的模样振奋一下军心的,可现在只能够作罢。
因为这么换了下行军路线,期门军跟羽林军压着太阳的尾巴赶到了频阳城。
能够供五万六千人居住的军营已经搭建好了,那些长矛也都分配到了各营之中。
只是那五万骑兵到现在还没有踪迹。
“李健,派一支百人斥候小队,洒向池阳城方向,看看他们还有多久才能到。
其余将士生火做饭,严令禁止军营周边有闲杂人等出现,也禁止将士们进入频阳城,我们只在此地歇息一夜明日辰时之前出发。”
“喏,末将这就下去吩咐他们。”
因为还在内史地界,张远没有把警惕性提的太高,也没让人守夜。
要是在这里被人给偷袭了,那还去北疆打匈奴做什么,就在自己家里面待着先把祸乱清理干净再说。
五万骑兵大军等天黑后足足有半个时辰才到达营地。
张远没那个心情去给他们鼓舞士气,他们也没有那个心思再去听张远讲话。
早早的让他们吃过饭,然后休息去了。
张远虽然没有布置兵力守夜,可是频阳城的县令可一直提心吊胆。
他原本是想要见张远一面,不过却被张远给拒绝了,无奈之下只好让频阳城的县兵一直立在城头,看着军营的动向。缘分
就这样在几百县兵的保护下,五万多大汉铁骑安稳的渡过了出征后的第一个夜晚。
下一站是西河郡的阴山城,这阴山城虽然名为阴山,但是却不是在阴山山脉。
张远设定的路程非常赶,他计划是要在六日内赶到受降城,而非向刘彻承诺的七日。
虽然休屠王还有浑邪王的大军要支援军臣的话,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可张远设计好可以堵住匈奴援军的地方却离浑邪王休屠王的聚集地不远。
所以张远要尽可能的压缩一切时间,抢在匈奴援军出发之前到达设计好的阻击地点。
今天即便每名骑兵都拖了三根长矛前行,但是速度下降的并不明显。
日落前五万六千骑兵抵达了西河郡的阴山城。
大战来临之际,百姓们都老老实实的待在家中,阴山城的县令还有张远他们都知道战场不是在大汉的疆域内,可也没有刻意的提醒民众。
大军还是秉持着张远的六字方针。
不进城不扰民。
吃喝都是县兵送出来的,第二天留下一片狼藉就又出发了。
第三站是上郡的阳周城。
第四站是上郡的白土城。
第五站是西河郡的郡府平定城。
第六站是五原郡的宜梁城。
第七站就是屹立在大漠之上的新城受降城。
这一条路线并不是笔直的,而是在地图上折来折去。
张远要尽可能的避开山脉河流,选择好走的官道行军。
五原郡的郡守李椒在张远过境之时也不敢有任何的怠慢。
这时候找张远的霉头,那就等于是把陇西李家送到悬崖边上。
李广不过是待业在家而已,大汉待业在家然后又被重新起用的例子简直不要太多。
当初李椒只是愤恨张远说这辈子都要与陇西李氏为敌这句话而已。
等张远一路顺利无比的到了受降城,已经是出发的第七日。
比心里面的计划多了一天,原本是没有五原郡的那一站,张远打算直接掠过去,可河套区域不仅有阴山还有河流,长时间的降雨使这片区域十分的潮湿泥泞,这就耽搁了行军速度。
不过还好,也算是按规定的时间赶到了。
原本受降城的五千步卒已经全部分给公孙贺管辖,这城里本就是为了抵御匈奴人南侵而建立,城内一个百姓都没有,空旷的城池之内摆满了各种军用物资还有粮草。
为了保证速度,这些物资全都是附近几个边郡凑出来的,长安城那边再把物资送往几个边郡就好。
张远进城之后,自然而然就成为了受降城第一主帅。
城内的校尉府就成为了张远卫将军府的临时办公地点。
一众卫将军府官员进城之后,地图资料都全部摆放整齐,大部分官员都在城内盘点大军需要携带的粮草。
这便是此行这些官员的作用,接下来与公孙贺之间的消息对接,双方达到互通有无,都需要这些人在受降城内运作。
届时,受降城内会有两座将军府,名义上互不统辖,但实际上张远与公孙贺意见相左时,肯定是要听公孙贺的。
张远几个主将还有几名校尉全都进了校尉府,商量着下一步究竟该如何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