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天地间的皇者
“这东西一个铁斗下去,就是十吨左右的山石。照这样的速度计算,我们打通秦岭,绕开函谷关,用不了多长时间。”
“敌人正在把目光聚集到瓦岗军的身上,绝对不会想到,真正笑到最后的,是我们秦王军。”
挖掘机在前面开凿隧道,三千名军士背着竹篓搬运山石,还跟不上它的速度。五天的时间过去,隧道挖了大半。
李世民天天假装与瓦岗军耗,拖延时间。
李密轮流去拜访三方势力的主将,申明薛举父子的侵袭。三个主将不是傻子,知道李密说得一定是真的,好不容易逮着个机会可以消耗瓦岗军的实力,他们何乐不为。最后,三人干脆早上聚到一块儿,等着李密前来。李密的嘴皮子都磨破了,头发也掉了一大半,依旧没有说得动三人。
数天的时间过去,实在没办法了,李密承诺给三人每人分一万兵力。
三人得了便宜,看看李密在此地逗留的时间超过七天,想来薛举父子也打得差不多了,就此同意。最为忧心的人是王世充,因为他与李密的地盘挨着,薛举父子令人发指的爱好让他担心洛阳也会遭受此劫,所心最先动了放走李密的想法。刚好又白得了一万兵力,于是最先同意。
李世民兄弟说起来是两条心,李建成见王世充同意,也乐得做个顺水人情,同意李密回援荥阳。
李密走了以后,王世充加急联系霍老生,企图通过勤王的理由,进入函谷关。谁知霍老生假模假样地说太子身体违和,要等通知,把王世充拒于函谷关外。说到底,霍老生怕王世充会成为另外一个董卓。
接着又是李世民一方的军队,出现了一件大事,前两天徐世绩闯瓦岗军营地,替王伯当和单雄信出头。王伯当两个念及故旧之情,回拜徐世绩。
李密的军队刚走,徐世绩居然跟着不知所踪。李世民怒不可遏,一万瓦岗军换一员大将,吃亏的是他。本着报仇的心态,李世民举军追击瓦岗军,当天夜里,走得一干二净。
王世充一见就剩下他六万兵马,哪里敢跟李建成叫板,在李建成的眼皮子底下溜之大吉。
李建成当即发动李家军,强攻函谷关。别看函谷关只是一个关口,因其深函若谷,所以被称为函谷关,古就有一夫当关,万夫莫敌之说。投入三万人的战力,打了一天,死伤两千多人,愣是没把函谷关攻下来。
且说李世民明面上追击瓦岗军,实则行得是暗渡陈仓之计,与夏羽会师一处,秦王军轮番上阵,全力开凿隧道。等到秦岭的隧道挖通,不知情的李建成还真得以为弟弟如此愚笨,为了一员大将,追击瓦岗军,正在与霍老生打得不可开交。
两天的时间,秦王军借着隧道,绕道华阴县。当十六万的秦王军如同神兵天降,出现在华阴县外之时,守将吓得屁滚尿流,举城投降。接连几个县城,都是望风而降,秦王军的人数如滚雪球一样壮大着。
朝廷的监军前来责让霍老生,他这才知道秦王军早就通过函谷关,马上就要到大兴城外。
霍老生魂飞天外,监军传达杨昭的谕旨,着他立马带军回援大兴城。这个大隋最后的一员将军,心中莫名伤悲,属于大隋的时代将要结束,他绝不会做一个殉国者,索性当天把虎符交给副将林通,自己带着亲卫溜之大吉。
林通被霍老生压了十年之久,好不容易今天做到主将,却面临内外交困的情况,真是哔了个狗。大兴得回援,函谷关得守。一咬牙,留下五万人坚守函谷关,自己则带着七万人追击李世民的军队。
李世民一早就得知消息,在夏羽的建议下,于秦关道外设伏,将林通的军队,杀得落花流水,足有三万人不战自降。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半个月的持久消耗,李家军攻破函谷关,为此付出了五万人的代价,函谷关前的泥土都被血浸成了稀泥。
城下的李家军大摆筵席,大肆庆祝。这一刻,李建成站在城头上,真实地感觉到他就是整个天地间的皇者。
回头看了一眼李渊,他得意道:“父亲,我军进驻到大兴之后,你将来必会成为新的九五至尊,统御天下。而我,也应该是太子,在你百年之后继承大统!”
李渊不知为何,在狂劲的山风中,感觉到一股悲凉,为了儿子们想要得到的天下,他的大儿子死子,两个亲子反目成仇,这让他如何能高兴得起来。
“各位将士们,大家只管尽情地大块吃肉,大口喝酒。等我们攻下大兴城,大家各有封赏!”
“谢将军!”
李建成大肆庆祝之际,秦王军兵临大兴城下,将大隋曾经的东都大兴城重重围困。
最为头痛的当属杨昭,前方战报飞马送达大兴城内时,大臣们齐齐集合到一块儿。环视大臣们一圈,所有的大臣没有一个人发声,都在等着他说话。
“诸位,敌人此次大举来犯,你们可有主意?”
依旧一片沉默,万马齐喑。
“你们给我说话啊,全都成了哑巴了吗?”
“太子殿下,我等当与太子一共存亡,大兴城破之日,就是我等殉国之时!”金吾军统领赵原出列。
杨昭的心总算暖了:“赵将军可有退敌之策?”
赵原想了想:“启禀殿下,微臣没有退敌之策,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而已。”
“长孙无忌,你是我朝元老,可有话要说?”
“微臣以为,唐国公举军前来,不过是为了清理朝中那些太子身边的小人。我等切不可为此惊慌!”长孙无忌出列禀报。
三十年前,做为国舅的杨坚,也是这么说的。结果,北周皇帝宇文赟驾崩,自己的爷爷一夜之间血洗大兴城,成为了新的皇帝,建立隋朝。这么明显的事情,在长孙无忌看来,不过是小事一桩。
杨昭强忍着怒气:“那以长孙大人看来,谁是我身边的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