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红楼探秘

第七章、秦可卿死亡之谜(7)

红楼探秘 红楼说梦 2451 2022-11-07 18:10

  第二,秦氏作为“情”的化身,她在宁府的病亡,最能说明“情”在这种地方不可能有立足之地,不可能有生存的空间。这个地方是什么地方?我们在宝玉的梦中已经看到,这里是虎狼横行之地,这里是鬼域出没之地,这里历来是有情无孽,有孽无情,二者不可能同时并存。警幻仙姑将此地称为“迷津”,说只有“有缘者”方可渡之,而宝玉没有成功,他被“夜叉、海鬼”拖了下去,原因就是他执意与“情”同行。要知道,在皇权的诱惑之下,手足之情微不足道,秦可卿的病亡恰恰说明了这一点。

  在宁府当家人贾珍眼里,除了功名利禄之外,没有半点“情”字。虽然他对秦可卿垂涎三尺,但他追求的不是“情”,而是“秦”。也就是说,他只对皇权感兴趣,对其应有的品质从来不在意。正因为如此,秦可卿在他心目中的地位十分低下,充其量也只是个儿媳妇,与老太爷贾敬的地位根本无法相比。

  如此的待遇,如此的处境,如此的地位,秦氏怎么可能有生存的空间?怎么可能有存活的希望呢?秦氏的处境书中说得很明白,她人虽在宁府,与贾珍夫妇朝夕相处,但连饭都吃不饱,被饿得瘦骨嶙峋,奄奄一息。而贾敬的光景就与她截然不同,他人虽在城外,但宁府的上等果品源源不断的运往那里送,把他养得红光满面,精力充沛。“孽”盛“情”衰,这个现象在宁府早已是不争的事实,而“情”的消亡只是时间问题。

  其实,秦可卿不是病死的,而是饿死的,因为她从贾珍那里得不得到任何营养和补充,只能自生自灭。对此贾蓉心里最清楚,他对前来探望秦氏病情的阿凤说:“他这病也不用别的,只是吃得些饮食,就不怕了。”言外之意,她的病是饥饿造成的。尽管贾珍夫妇人前人后表现得十分贴心,为秦氏的病忧心忡忡,四处寻医问药,似乎特别上心。可是这只不过是在做秀而已,只不过是在掩人耳目而已。对此秦可卿心里最清楚,她对凤姐说:“任凭神仙也罢,治得病,治不得命。婶子,我知道我这病不过是挨日子。”

  秦可卿在荣府的地位与宁府截然不同,这边的人都亲切的称她为“蓉大奶奶”。比如周瑞家的第一次见到香菱,便向金钏说:“到好个模样儿,竟有些像咱们东府里蓉大奶奶的品格儿。”就连荣府当家人阿凤也是这样称呼,在宝玉心目中,秦氏的地位就更不用说了。由此可见,荣府的人与秦可卿在感情上更亲,因为她是“荣”的保证,是“荣”的守护神,是“荣”的希望。贾母对秦可卿的关心与贾珍不同,完全发自内心,自从秦氏生病之后,她几乎天天遣阿凤前去问候,并送一些易消化的东西给她吃。但对秦氏来说,这也只不过是杯水车薪,远水解不了近渴,因为她的病不是贾母造成的,而是贾珍造成的。只要贾珍在当家,她的病就没有好起来的那一天。

  秦可卿在病榻上好不容易熬过了冬日,但在春天即将来临之时却匆匆而去,留给贾府的是巨大的悲痛。她的离去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三春去后诸芳尽”,贾府不可能再有春天,不可能再有骨肉亲情,不可能再有“星辉辅弼”的繁华景象。

  “情”是一棵参天大树,大树一倒,皇权危在旦夕,家族危在旦夕,子孙危在旦夕,这就是作者为什么“欲天下人共来哭此情字”的原因。正因为如此,为秦氏装殓的棺木就是一棵大树做成的,它“帮底皆厚八寸,纹若槟榔,味若檀麝,以手扣之,玎珰如金玉。”这种树木叫“樯木”,脂批对它的解释是:“樯者,舟具也。”可见,它不仅是“树”,也是“舟”。“树”代表“情”,“舟”代表皇位,能与二者相匹配者只有“水”。这个人是谁呢?就是薛蟠所说的“坏了事”的“义忠亲王老千岁”。为什么说他“坏了事”呢?因为“忠顺王爷”捷足先登,在宫中放了一把“火”,不仅烧毁了“赤壁”,同时也把“情”和“舟”一起葬送。

  “秦”和“情”往往是一个悖论:对篡位者而言,有“秦”无“情”,有“情”无“秦”,二者根本无法统一。因为,如果他有“情”的话,绝不会干出“偷秦”的勾当来。可是,一旦干了,为了保住自己的位子,他只能在无情无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在不仁不义的泥潭中越陷越深。所以,秦可卿的名字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就是“秦克情”。它体现了“秦”和“情”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关系。可以说,“树倒猢狲散”的悲剧,把先皇所期待的“秦”和“情”完美结合的梦击得粉碎,也给“星辉辅弼”的御匾蒙上了厚厚的一层阴影。

  秦可卿的病因,根据张太医的诊断,是一个“水亏木旺”的症候。所谓“水亏木旺”,就是“水”缺“火”盛的意思。秦可卿需要的是水,最怕的是火,不幸的是她偏偏遇到了“火”。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局面呢?张太医认为:“大奶奶这个症候,可是那众位耽搁了。要在初次行经的日期就用药治起来,不但断无今日之患,而且此时已痊愈了。如今既是把病耽误到这个地位,也是应有此灾。”张太医将其定性为灾难,说明“水亏木旺”不是一个小症候,其危害巨大,后果十分严重。

  张太医所说的“初次行经的日期”,指的是元春被确立的日子,也就是太子诞生的那一刻。女子初次行经一般在十二三岁,是青春期的开始,被看作初春,而初春就是元春。从“张太医论病细穷源”题目就可以看出,张太医实际上是在对这个历史事件进行深入剖析,追根溯源,找出问题的原因何在。他的诊断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就是太子初定之时就已经种下了祸根,埋下了隐患,为什么这么说?(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