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唐第一主播

第57章 大唐的第一次科举

大唐第一主播 一斤桃花 7694 2022-11-08 00:40

  礼部乡贡生补录名单一出,对于李行周而言便是大事底定。

  剩下的这些时间里他便只需安心备考就是。

  亲自往宣仁门看过名单做了确认。

  他便将三碗倒的事情交给了大熊和柿子。

  李行周便正式禁足,专心于后花园精舍中埋头读书习琴。

  每日诵诗习赋之余,李行周放下书卷。

  于精舍中或随卫寒霜习琴,或听卫寒霜鸣琴。

  手持酒盏,看着窗内窗外的明月、竹影、那透窗而过的清风微微拂动衣襟。

  总有今夕何夕。

  恍然似入聊斋世界的幻觉。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

  赴京士子越来越多,洛阳洛阳越来越热闹,秋去冬来,时间就这么一天天的过去。

  李行周隐于精舍之中,琴书为伴。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转眼间新桃换旧符,却是除夕佳日到了。

  除夕逢大雪,整个洛阳银装素裹,清美绝伦。

  还有一个月便是科考之期了,作为后世的李行周深知冲刺的重要性,是以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他恍然又回到了后世高考前的那段岁月。

  毕竟后世一直是搞这个的,他也并不以此为苦,真真沉进去之后,每每有所收获之时,反而快然于心。

  三天上元节期间,洛阳城可谓是举城狂欢,李行周依旧守着青灯黄卷,怡然自乐。

  随着科考临近而气氛紧绷的洛阳士林间开始慢慢传递出关于李行周的一些新消息。

  去岁,清河李行周先是如彗星般崛起。待礼部公布了乡贡生补录名单后,其人又用崛起时同样的速度深藏起来,真是起落之间飘忽不定。

  说实话,士林间这么多年里还真没遇见过如此行事的人物,是以士子们对这个甚少被人所见的李行周极感兴趣。

  许多人更将其评为今科取中的热门人选。

  因是如此,关于李行周的这些新消息便迅速传播开来。

  “生僻字”等诗几天间便已在士林人尽皆知,甚或还传进了皇城之中。

  清河李行周因为兄弟与人争讼之事也很快传开,但最喜欢听这事儿的却是市井百姓。对此事的评价也一如清河时一样,士林中一个看法,坊间普通百姓们又是另一个截然不同的看法。

  时隔数月之后,李行周再度站在了风口浪尖上。

  只不过前一次是他主动走上潮头,而这一次却是硬生生被人推上去的。

  当潜心准备考试的李行周知道这股风潮时,距离科考之期已不足五日。

  面对这种事情本就很难有绝好的应对方法,遑论时间还这么短?

  此时就是要做些什么也来不及了。

  在如此关节的时刻纠缠于这样的事情,稍有不慎便会乱了心态,影响到马上就要到来的科考,一番静心思虑过后,李行周果断决定不予理会。

  考试终究是要看卷面的,考场上表现不好,即便能把这风潮消弭下去又有何用?

  考场上表现的好,便是这风潮再烈又有什么用?

  李行周在意的只是这次科考,以及科考后的那个官职。至于士林风评,还是那句话:

  任你如何评说,任你如何看我,我自是我!

  便在这股针对着李行周的风潮演化到最烈时,科考之期到了。

  在这个春寒料峭的早晨。

  李行周像其他几千考生一样,提着装有笔墨纸砚、饭食饮水以及三条蜡烛的考篮来到了贡院门外。

  随即在经过一系列的查验之后。

  李行周时隔一千三百年再次走进了高考的考场。

  只不过,这一回的高考是唐朝版的。

  数千人聚集的贡院里落针可闻。

  考官们走动时特意放轻的脚步声都能如夏日惊雷般传出很远很远。

  初拿到题目时李行周心中还忐忑不已。

  及至看到那最重要的诗题以及其对韵脚的限定时。

  李行周何止是心神大定?

  简直就要忍不住的仰天长啸了。

  苍天有眼哪,此次进京以来的诸多不顺。

  谋取乡贡生名额的艰难都在这一刻给出了补偿!

  唐朝进士科考试中所考之诗的体裁固定为律诗。

  除了体裁外,且对试题和押韵也都有着严格的规定。

  论说起来,这一次进士科的诗题其实并不好作。

  一般士子拿到这个题目百分之百是要头疼不已的。

  李行周之所以兴奋到想要仰天长啸的地步。

  就在于这个极其险僻的诗题他是见过的。

  高考考场上突然碰到一道分值高到能影响将来录取结果,却又极难的题目。

  偏偏这道题目你之前曾在很生僻的资料上看到并做过。

  这是一种什么感觉?

  那当然是……

  爽飞了!

  三百年唐朝,定制举行的科举至少也有两百多年。

  但在这两百多年的时间里,在除了李白之外几乎所有旗帜诗人都参加过的进士科考场上却罕有名篇佳作。

  原因就在于这种考诗的方法规定太死,诗人们又太紧张,所以难有佳作也就很正常了。

  但万事总有例外,尽管这极低概率的例外是凤毛翎角般的存在,但终究还是有的。

  杜甫没有在进士科的考场上留下足可传世的经典名作。

  维没有,孟浩然没有,高适、岑参、白居易、元稹、李商隐、杜牧等等都没有。

  但有一个人却正是凭借着考场上的一首科考诗扬名诗坛,并最终登上了其所处时代的诗坛巅峰。

  尽管他后来又写过很多诗,其中也有不少好诗。

  终其一生,这首在考场上写出来的科举诗仍然被公认为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这人便是唐大历时期当之无愧的试坛领袖,位居大历十才子之首的钱起钱仲文。

  他参加的那场考试中,给出的诗题就是《湘灵鼓瑟》。

  时空错乱也罢,蝴蝶翅膀也罢。

  总之这道本应该在中唐时才会出现的考试诗题居然提前出现,还堪堪被李行周碰上了。

  苍天有眼!

  以堪称三百年唐朝诗歌史上最巅峰的“科考诗”来迎战这次科举,这要是还考不中……那简直就是没天理了!

  这样的可能性根本就不可能存在!

  虽然考试还远远没有结束,李行周心中已是笃定无疑。

  心情大好,在这个无比紧张的考场上,在所有士子们都埋头苦思,不敢稍有分神的考场上。

  李行周甚至放下了手中的羊毫细笔,抬起头向北方的天空投去了带有温暖笑容的悠远一瞥。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李行周确实是不学无术,但是他碰巧会背这一首诗。

  事实上,这也是他来参加科举的底气。

  是的,不管题目是湘灵鼓瑟还是什么。

  李行周都会写上这一首诗。

  相比于唐朝之后的科举,乃至于后世的高考,这时的考试时间算是最短的,早进晚出,仅仅只有一天……再加一夜。

  李行周走出监管严密的贡院时,初春的夕阳尚不曾完全落尽。

  “三条烛尽钟初动,七转丹成鼎未开。

  残月渐低人扰扰,未知谁是谪仙才?”

  礼部令:“士子有日间答卷未竟者,准予燃烛三条”回头看看贡院,再看看考篮里不曾动过的那三条蜡烛。

  行周安闲的笑了笑,今晚贡院里的那些个士子们怕是多要做竟夜之思了。

  之前闭关禁足多达数月之久,此刻既已考完。李行周便彻底将这事扔到了脑后。

  拉着极不愿出门的卫寒霜在洛阳城内外疯玩了好几天。

  因是要出门四处乱串,李行周便循着上次的先例让卫寒霜换上了那身青衣小帽。

  依旧是帽子怎么戴都不正,过一会儿必定歪歪斜斜。

  本该是处于最爱美年纪的卫寒霜对此一如既往的云淡风轻,。

  打扮停当,李行周满意了之后,就毫不负责任的牵着卫寒霜城内城外的乱逛起来。

  先逛城外,名满天下的龙门石窟必然是要去瞻仰一番的。

  外虽然现在还不是踏青的好时节,但号称老子炼丹处、以及天下葬地最佳的邙山也少不得上去走走。

  卫寒霜走得动就走,走不动了就拽拽李行周的衣角,这时李行周就会停步俯身,背起卫姐姐继续走。

  倒不是卫寒霜正走不动,习武之人这点算什么。

  只是享受这种感觉罢了。

  逛完城外逛城内,热闹的南北二市当然是要去的,白马寺也不能少喽;

  各种特色吃食,尤其是各国胡人们开设的食肆那也是一定要去吃吃的。

  吃完一家又一家。

  大唐十大名酒自然也不能漏了。

  喝完一瓯又一瓯。

  这次第,真是怎一个爽字了得呀!

  科考完后能有李行周这般心境,能像他这样疯玩儿的毕竟是少。

  其他那些个乡贡生们此刻多是心中忐忑而又急迫。

  尤其是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放榜之期一天天临近却又没到时,真是折磨的人吃喝无味,寝息难安。

  归根结底,科举的结果对这时代的读书人来说真是太重要了。

  中,便能一飞冲天,一步迈入大唐官、良、贱三阶层中的“官人”阶层。

  自此衣食无忧,华堂美妾,说不尽的人生风流。

  不中!

  虽说不会遭遇苏秦当年说秦失败,狼狈归家时“嫂不为炊,妻不下织,父母不以为子”的待遇。

  但左邻右舍,亲戚乡党那里的暗嘲明讽也实在不好受啊。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