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秦命运

第78章 邺城喋血

大秦命运 神话将军 5111 2022-11-08 03:22

  “赵国不败!杀……”赵国大将扈辄狂吼着,挥动着银白色的大戟,驱动白色的飞骏卷向如同洪涛巨浪般猛扑过来的秦军!他的身后,最后的两万赵军精兵们呐喊着,随着统帅所指的方向毫不迟疑的猛扑上来,毫无畏惧地迎结死神的狞笑!

  赵国大将扈辄的幼子,中军校尉扈敢紧紧跟在父亲身后!

  “扑扑扑……”炙热的烈日下,迅速绽放出一朵朵悲壮的血花,血色的天空一时变得分外妖异和血腥!

  就在这时候,邺城的城门打开了。

  五万赵国精兵在邺城守将扈勇带领下,从后方袭击秦军的后阵。

  赵国士兵高唱战歌《蟋蟀》: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无已大康,职思其居。好乐无荒,良士瞿瞿。

  蟋蟀在堂,岁聿其逝。今我不乐,日月其迈。无已大康,职思其外。好乐无荒,良士蹶蹶。

  蟋蟀在堂,役车其休。今我不乐,日月其慆。无以大康。职思其忧。好乐无荒,良士休休。

  赵国崇尚白色,所以但凡精锐军队都是整体银白,显得爽朗利索。北方戎狄也崇尚白色,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大败北方游牧民族,所以赵国人认为自己更有资格拥有白色,就如同覆盖天地的白云雨雪一样强悍。

  秦国士兵们高唱着战歌《岂曰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秦国崇尚黑色,所以但凡精锐军队都是整体黑色,显得肃穆神秘。

  双方拼杀的时候,后面的袍泽依旧高歌助战。

  秦国最强兵种就是锐士!秦国百万大军之中,锐士据说最多时候也只有三千多人,但每一个都是精英中的精英!他们有两大特长,一是气脉悠长,每次集训都要背负百斤的东西,然后疾行百里,停顿后马上能投入演习作战,比今天铁人三项那些运动员,牛气了不是一星半点!二是兵器精通,锐士那百斤的东西,只有小部分是粮食,其他都是武器,诸如两把长剑,两把匕首,一把战弩,一杆铁枪,一副钢片铠,一张铁盾和若干弩箭!正因为有这两大特长,所以三千锐士所向披靡,比东方六国各国的几万精锐大军还经打!

  赵国士兵虽然悍勇,但是碰到了秦国锐士,依然犹如夏日的冰雪一般,迅速消融起来。

  “杀……”秦国军队发现赵国士兵的数量越来越少,欢呼雀跃起来,他们驱动庞大的军阵,瞬间便将数万赵国步卒分割包围在黑色的钢铁洪涛中!

  在天空高高的望去:庞大的黑色怒涛中,一团团白色的浪花奋力挣扎着,顽强抵抗着黑色死神的吞噬,然而白色浪花毕竟太少,在占据巨大优势的黑色面前,终于抵挡不住,迅速溃败,淹没在死亡的怒涛之中!

  然而,这些身穿白色盔甲的赵国士兵不愧为赵国军队中最悍勇的精锐,这些杰出的勇士们见到再也无法抵挡住秦国锐士狂飚突进的脚步,立即愤怒了、燃烧了。他们咆哮着、怒吼着,舍弃了护身的坚盾,忘记了死亡,飞身扑向四面八方涌来的秦军!在秦国士兵青色的长戟重重贯穿自己身体的同时,赵国士兵也同时将死亡送给了秦国士兵!他们的短剑也贯穿了秦军的心脏!

  一命抵一命,赵国士兵的勇气竟是如此的豪迈!为了保家卫国,他们完成了一个军人的最高使命:血战到底,至死方休!

  这时候,邺城守将扈勇集中兵力从秦军防守较弱的左侧杀出,损耗了两万人马才成功和赵国大将扈辄的残军汇合。

  “父亲,赶紧撤吧。邺城无粮,守不住了。”邺城守将扈勇抱着赵国大将扈辄的大腿哭喊道。

  赵国大将扈辄眼睁睁看着数万赵国精锐士兵纷纷战死,却无能为力,只好怒吼道:“勇儿,你来殿后,让你弟弟带着伤兵先退回宜安。”

  “父亲,你和弟弟一起走吧。三军不可无帅啊!”邺城守将扈勇不由分说地让弟弟扈敢拉着父亲战马的缰绳而去。

  “大哥,你一定安全地回来。”中军校尉扈敢知道形势危急,稍不注意就会全军覆没。

  “放心吧,我一定回去的。”邺城守将扈勇露出了一个灿烂的笑容,等到父子二人走远后,低声喃喃道:“但愿秦军会把我的骨灰送回宜安吧。”

  邺城守将扈勇对着身后残余的三万精锐士兵,说道:“兄弟们,你们怕死吗?”

  “赵国男儿无孬种!赵国男儿无孬种……”残余的三万精锐士兵齐声大喊道,虽然他们几乎人人浴血,但是仍然不改高昂的斗志。

  “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战死沙场,让秦狗看看我们大赵男儿的骨气!杀……”邺城守将扈勇明白如果不拼死断后,残余的赵军恐怕都回不了宜安。

  秦军中军大阵。

  秦国大将桓齮身边只剩下了亲兵卫队和后军士兵。

  “为了减少我军伤亡,还是劝降为上。”副将杨端和建议道。

  秦国大将桓齮微微皱一下眉头,一想到邺城尚未攻下,终于传令招降赵军。

  “赵人降不降?赵人降不降?”秦军们或以戟顿地,或用脚跺地,按照古时的惯例,向赵国士兵们呼降!

  “赵人不降!赵人不降!……”赵国残兵败将大声呐喊,依旧决心抵抗到底。

  “还敢不降!真不知死活!”秦国大将桓齮皱了皱眉头,怒吼道,“擂鼓进军,不降者尽斩之!”

  “喏!”秦军中军校尉听令。

  片刻后,附近战车上的数十面战鼓重新响起,巨大的声浪像一波赶一波的急浪般澎湃而来!

  “杀!杀……”秦军们见最后的立功机会来了,欢呼雀跃着,越过前方因身上挂着数枚首级而显得有些蹒跚的袍泽,扑向赵国的残兵败将们!

  在秦军们看来,眼前的赵国士兵就是美食、豪宅或者娇妻,所以狂热的他们没有丝毫的犹豫,便高举着手中的兵器,狞笑着、冲杀起来!

  凶猛的秦军踏着豪迈的步伐,呐喊着扑向兀自死战不降的赵军残兵!

  战斗渐渐接近尾声,最后残存的赵国士兵们在秦军的急攻下,基本上都是当场战死,即使有未断气的也是余光返照。赵国大将扈辄的长子、邺城守将扈勇战死沙场、尸骨无存。

  据史料记载,公元前234年,秦国大将桓齮的新编部队,再度向赵国南部进攻。秦军攻邺,赵国大将扈辄出兵拒之,双方大战于东崮山,扈辄兵败。秦国大将桓齮乘胜追逐,遂拔邺,连破九城,赵国大将扈辄退保宜安,向赵王赵迁告急。

  接到前线战报,蒙毅才明白鬼谷门门主董安所谓的“内应”是什么意思了。

  列宁曾经说过:最坚固的堡垒往往容易从内部攻克!

  蒙毅怎么也没有想过赵国会因为内斗缺粮!奸臣郭开简直是上天送给赵国的催命符!但是他也是秦国的大福娃!

  在长达500多年的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争夺土地和臣民,发动了无休止的战争。他们自称“战国”,“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给人民带来极大苦难。连《吕氏春秋》都说:“当今之世浊甚矣,黔首之苦不可以加失。”劳动人民被强迫自备军甲参加战争,而每一场战争的结果都是尸横遍野。发动战争的国家自己死伤无数,被其战败的国家更是血流成河。我们仅以秦国为例,从史籍辑录自秦孝公八年(公元前354年)到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的杀人数目,就可略窥当时战争的残酷:在这100年间,秦杀人总数超过130万!这还是见于记载的,无记载的有多少?整个550年更有多少?这还只是一个秦国,全中国老百姓死于战争的有多少?只有天知晓!

  战争给生产带来巨大的破坏。这不仅表现在农民出征造成劳动力大大减少,田园荒芜;战场广大,糟塌庄稼;还表现在统治阶级为战争的需要经常采取焚毁、决堤等残暴手段,极大地破坏了生产力。如公元前281年,赵惠文王指挥攻魏时,竟决开黄河大堤,水淹魏国。决黄河堤的暴行,齐、赵、魏、周等都干过。另外农业区域民族间的混战,削弱了抵抗北方游牧民族骚扰的能力,给其创造了进入中原烧杀掠夺的机会。

  战争教育了人民,人民厌恶战争,渴望和平与统一。因而出现了“箪食壶浆,以迎王师,”,支持统一战争的场面。实际上,“大一统”观念是在阶级斗争促进战国末期统一趋势出现的情况下的必然产物。当时,不仅人民要求统一各国,新兴地主阶级为了巩固和发展已经建立起来的封建生产关系,保障其阶级利益。也迫切希望有一个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如《吕氏春秋》一书就极力主张“凡举事必先审民心,然后可举”,大声疾呼建立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今周室既灭,而天子已绝,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战,不得休息。”。《吕氏春秋》将“不二”的主张直接标为题目,表达用战争手段消灭割据状态,建立大一统的王朝的愿望。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