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刘禅沐浴更衣,在太庙中静默七日,方在众人的扶持下走出太庙,只见太庙之前早已站满无数人。众人一见刘禅出来,纷纷跪倒在地,高呼万岁。刘禅命人拿来一卷黄帛,展在身边,提笔写道:“永不加赋”命人高高举起,道:“自今日起,我大汉将永不加赋!人头税从今日起全部免征!”话音刚落,便下面一阵欢呼,迅速将刘禅的声音淹没在狂喜之中。
在诸葛亮与钟繇等人刻意制作的隆重中,受禅登基的典礼终于结束。当刘禅从曹颖手中接过象征皇权延续的印玺之时,曹颖眼中的流光闪动让刘禅心中不由的一阵紧张。但转眼又想起这个偏安一方皇帝将面对的北方那个远胜曹丕的曹冲之时,心中又开始为自己的前途担心,只怕这次失败的话,连安乐公都当不上了。
虽已以张飞长女为皇后,但在诸葛亮的授意下,却并未立刻迎娶入宫。刘禅心知诸葛亮是要自己先将朝政运行起来,但在阿斗在心目中,却丝毫没有延续汉朝的官职进行设计的打算。在汉朝的官职中,互相推委与互相干涉的官员太多,而且终观中国皇朝,如不是军人干政扰乱天下,便是文人带兵失了国威。虽然在近代出现新的共和体制,但要好不容易来到这个皇帝位置的阿斗放弃这样的特权,却是让阿斗的心中升起一种不甘心的感觉。看着身边钟繇从许昌带来的忠于大汉地宦官以及官员们进贡的宫女,阿斗便再也不想放弃皇权的事了。
在马芸的陪伴下。熬过数夜,终于理出一个自己认为最为妥当的官职表格。首先当然是军政分离,再就是陈群所提出的九品中正制被很容易的拷贝过来,接着便是最为完善地三省六部再套上一个内阁制。阿斗让宦官们捧出一大叠文告交给陈到,让陈到贴到皇宫之外,陈到望着长长的一卷榜文,虽是心中疑惑。却也赶紧前往皇宫外,将榜文挂上。
最近诸葛亮同样难以入睡。阿斗没有召自己入宫商讨官员分派让他感到意外,同样也让他为阿斗担心,生怕再出现惊人之举。这一日,诸葛亮刚刚起身,便看见陈到正匆匆赶来,一见诸葛亮,便叫道:“皇上已拟订本朝官吏表。特命我送来一份交与先生。”诸葛亮忙迎上去,一把接过那文稿,只见上面密密麻麻地写忙了字,每个官衔之后却并未写声相应的人名。诸葛亮疑道:“莫非陛下要我等推荐?”陈到笑道:“陛下称,要让各位三日内毛遂自荐二品以上职位,他将从自荐者中拟订内阁人选,然后再会同内阁确定后面的人选。陛下说,各位的自荐书将在陛下看过之后销毁。绝对不会公开去。”诸葛亮哦了一声,陈到见诸葛亮再无疑问,便告辞而去。
诸葛亮叫来诸葛均一起,将文稿全盘展开了,只见上面官职写得密密麻麻,许多官职名称竟是前所未闻:
政务
丞相一品:内阁首辅。总理政务。
左仆射从一品:内阁次辅,协助丞相,丞相离城之时代理政务。
右仆射从一品:同左仆射。
礼部尚书二品:内阁之一,主祭祀,教化,外交。
吏部尚书二品:内阁之一,主二品以下官吏推荐及考核。
工部尚书二品:内阁之一,主水利工程建设监督。
刑部尚书二品:内阁之一,主刑法。
兵部尚书二品:内阁之一,主城市守卫与执法。
户部尚书二品:内阁之一。主民生经济。户口统计与税收。
侍郎从二品:数目若干,主协助各尚书处理。按分工各命其名。
州刺使二品:受皇命统领一州政务。
郡
……
后面还跟着一排注解,诸葛亮仔细看了看,只见上面写着:各刑律由内阁制订,刑部依律判罚,兵部执行。这个便是阿斗费尽脑汁才模仿现代社会想出来的三权分离制度。
之后还有一行注解,写着:各部之下各设书院于成都,已有政务院隶属吏部,商务院隶属户部,武馆隶属兵部,再建工程院,刑法院,外务院,各归所属。每三年进行全国科举考试,选拔各州佼佼者入院学习。
诸葛均看完,笑道:“虽明晰了许多,却不如原有的好明白。”诸葛亮听了,笑道:“此乃陛下大智所在,若行此官职,陛下便轻松了许多,所有政务皆在丞相之手矣。即便之后有智慧不如陛下者在位,丞相也能让朝政延续下去,当不会让黎民受害。而丞相再有权限,却无兵权,此乃断绝如何进者之贪念也。最位佼佼者,乃是注解之二的科举考试,虽未言明科目,却已经表明公平之意,更有六大书馆在前,使得我朝将不缺良材矣。”说到这里,便捏须笑了起来。诸葛均却并不以为然,道:“若丞相手中无兵权,如何算做丞相?”诸葛亮笑道:“若丞相手中有了兵权,与皇帝何异?”诸葛均吐了吐舌头,不说话了。
翻到文稿背面,却见上面还有许多文字。诸葛均赶紧凑上前去,只见上面写道:
军机处
大汉皇帝大元帅:统领军务,天下军马唯皇帝命是从,任二千以上士兵调度,必持皇命。
军机处首辅上将军:辅助皇帝统领军机处。
武备部中将军:主管武备制作与管理,输送。
谍报部中将军:主管谍报。统领间谍。
军法部中将军:主军中刑罚,功绩考核,统领宪兵。
兵部中将军:主沟通政务,城市守护,民间执法,平民教化。
军勤部下将军:主军眷沟通管理,退伍士兵管理。
参谋部各军衔:人数若干。参知军务,策划谋略。
后面也有一注解。却写道:丞相与仆射,皆参知军务,但无军衔,不可兼职。平民十六周岁以上,四十五周岁以下者,每年皆选一月进行武备教化,由兵部主持。兵部人选由军机处推选入政务。
……
后面更有各将军职能若干,直将诸葛均看得头昏眼花,叹道:“如此复杂,真不知陛下是如何想出。”回头看着诸葛亮正两眼瞪着一言不发,忙上前摇了摇诸葛亮手,道:“二哥莫非不知当如何自荐?”诸葛亮忙回过头来,笑道:“我并未为自己想,乃是在想其他职位将有何人去坐。”诸葛均笑道:“不知二哥选地何职?我看二哥无论选了哪一个。必也是遗憾万分,二哥乃是全才,如今却要分权而行,只怕不易选了。”诸葛亮哈哈大笑道:“弟弟如何如此不明?我虽精通军政,能为良臣,但若以此类推。只怕以后宵小以我为例,岂不是又出一个何进?”说完,便转进内室,自去写自荐书去了。
如此文稿,阿斗一共写得四份,分别送给各个重臣如诸葛亮,钟繇,庞统,李严四人。而诸葛亮与庞统一看便已明白阿斗想要自己做出如何选择,钟繇接书之后。却是楞了半天。忙将董祀等人召来商议,董祀见了文稿。先就上前恭喜,便要钟繇去选那丞相之位,而钟繇却是本着谦虚本色,选了个礼部尚书地位置,便送了上去。而董祀不得已,也填了个礼部侍郎上去。李严得书之后,便去寻马超,马超虽有参政之心,却更爱马上冲杀,便要李严去寻兵部尚书的职位,李严面上连声称是,却别了马超又去寻黄权,只听的黄权耳语,才下定决定,填了个左仆射送上去,心中犹忐忑不安。
只过得三日,刘禅的几上便已经放满自荐书,费尽千辛万苦按照以前单位所做过的双向选择的模式分派完毕,只让刘禅都快爬不起床来。只是今日便是第一次早朝,虽是第一次,但对于早看过无数皇朝戏的刘禅却是轻车熟驾。在宫女与宦官地忙碌中穿上龙袍,缓步穿过走廊,刚来到刘焉所建登极殿。只听小黄门尖着嗓子叫了声:“皇上驾到!”转进侧门,便看见无数对得上号的人物已经跪满了朝堂。
省略过无数礼仪描述,刘禅道:“诸位已看过榜文,朕也收到无数自荐之书。如此行事,乃是因为朕对各位并非都很熟悉,不得已让各位自陈所长,以量才授职。”说完,便对站一边地小黄门一招手,那小黄门忙上前,从刘禅手中接过黄帛,展开来高声念道:“奉天承运,皇帝制曰”这几个字是刘禅从电视里看来的,于是便让宦官在每个圣旨的前面,都加上这句。小黄门接着道:“朕新登及至,恐慌不安,唯征天下良材共襄大汉,特颁布此文。”说完,便接着道:“授诸葛亮,丞相,总理政务。授钟繇左仆射,授李严右仆射,授许靖礼部尚书,授蒋琬吏部尚书,授麋竺户部尚书,授董和工部尚书,授伊籍刑部尚书,授刘璋益州刺史,授马良交州刺史,令各尚书个推举侍郎若干,以备任用。实行丞相与各部门值班制度,每日至少有一丞相或仆射在值,并各部必有侍郎以上职位者在值。任何尚书皆可要求丞相召开内阁会议,若有要事皆可决于内阁,再呈报于朕授权行之。”
小黄门偷偷的歇了口气,接着道:“授庞统军机处首辅上将军,授黄权武备中将军,授王连军法中将军,授张松谍报中将军……吴华,周羿等皆为参谋。”小黄门话音刚落,众人纷纷跪下谢恩。刘禅见众人皆不说话,便笑道:“我大汉如今内贼未除,外寇环伺,从今日以后,政务皆决于内阁。象今日这样地照会,除却祭祀等大事以外就此不再进行。”说到这里,又转头对诸葛亮道:“但我将择时参加内阁会议,内阁近日责任重大,官吏任免与法律制定乃是重中之重,还望丞相慎之。”诸葛亮忙上前道:“必不负陛下所托。”刘禅点了点头,又回头对庞统道:“军务乃我重中之重,军机处各部皆我核心,不可松懈。”庞统忙道:“统知之。”刘禅笑道:“此殿之南有两个侧殿,便分于军机处与内阁。从此之后两部便在此处办公,各位可先去看看。今日朝会便就此结束,各位下下去各忙各事罢。”众人纷纷跪安。
刘禅走出登极殿,刚走出回廊,便听诸葛亮求见。刘禅召进诸葛亮,笑道:“丞相以为朕此举如何?”诸葛亮道:“非同寻常,只是多有功臣未得官位者,必抱不满。”刘禅笑道:“为官当是为民,岂可以官为赏?有功者,朕自当封以爵位,以安其心。”诸葛亮忙道:“若有爵位,不知可有封地?”刘禅道:“以朕之意,当分王,公,侯三等,内再细分。此爵位可嫡子降爵继承,不设封地,当可得到每年俸禄。王爵只授予皇室有功者,而皇位继承者,只出于有王位者。”诸葛亮一听,大惊道:“如此,岂非是要在位者之兄弟皆参与皇位之争?若陛下子年幼,岂非将失太子之位?”刘禅哈哈大笑道:“我大汉多有幼君在位,丞相可知其作为如何?”诸葛亮回道:“多为外戚所乱……”说了一半,恍然大悟道:“莫非陛下愿与兄弟,不让外戚?”“正是如此!”刘禅正色道:“此也为我大汉弊病之一,朕不得不慎。”诸葛亮细想片刻,方才施礼道:“陛下所想,非亮所能及也,亮拜服。”刘禅笑道:“从此之后,内阁便有丞相为主,朕当尽心于军务。朕深知我大汉多有隐逸之士,丞相当为我求之,勿使大材荒老于野。”诸葛亮笑道:“亮所来,正是为此。”说完,便将不愿为官的刘璋降臣如刘巴等一一道出,刘禅嘿嘿一笑,道:“此些须人皆有几分才色,但丞相首要之务乃是制订法律,选拔官员,那些人丞相可手书去召,若其不来,便任其老死也可。如今我大汉危在旦夕,岂可为其耽搁?令科举之事也当尽快开展,若事能成,我大汉自然人才济济,何必去求那些顽固不化之人?”诸葛亮被刘禅之语一惊,转念一想,若科举事成,也正如刘禅所说,便只得暗中为刘巴等人叹息不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