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风水宝地里,最富贵,最神秘的,非“天子地”莫属了。
“天子地”,顾名思义就是出皇帝的风水宝地。如果能点一处“天子地”,那就是一个风水师毕生最大的成就,足以留名青史。
天下富人何其多,但皇帝能有几人?
风水师能点中一处“天子地”,那可是眼力、实力、运气三者合一,缺一不可。须知“天子地”这个东西,向来是可遇不可求的。普通人遇上了,也未必能看得出来,而有实力的风水师,又不一定能看得到这“天子地”。就算是能看得出这是一块风水宝地,但“天子地”也并非十全十美的,要是没有实力补全风水缺陷,非但成不了什么“天子”,甚至因此身死也不是什么稀奇事。
就好像明末李自成那样,他先下狠手破坏了明朝的皇陵,而崇祯也派人去破坏了他的祖坟。两人互相斗法之下,自然就白白便宜了关外的满人了。当然,这个只是传说而已,谁也没法证实。但自古以来,大人物们通常都信风水,但表面都不明说。风水是帝王权贵的烫手山芋,而一般人迷信风水,则是希望天上掉馅饼。殊不知,好风水是得和福德相匹配的,没有福德,再好的风水你也享受不了。
唐晨之所以对“天子地”感兴趣,完全就是想看看,传说中能出皇帝的风水,到底是怎么样的。
曾老虽然对风水一知半解,但是对典故还是很熟悉的:“传说明代江夏侯周德兴,奉皇帝朱元璋的圣旨到处破坏他所看到的‘天子地’,而泉(quan)州皇迹山东岳原本就是一块‘天子地’,据说也是被江夏侯所破。因为周德兴破坏了泉(quan)州十八处的天子地,所以在周德兴回京前,泉(quan)州人用送殡的鼓乐为其送行,周德兴误以为是喜庆之乐,心存愧疚,便叮嘱乡绅在泉(quan)州各城门建一关帝庙镇凶邪。在其他各地‘天子地’被周德兴破坏殆尽后,他便回朝复旨,向朱元璋奏明此情,朱元璋听了十分满意,又问他有没有看见过‘绝户地’。
江夏侯说泉(quan)州东门外有一块‘剪刀绞芙蓉’的‘绝户地’。朱元璋即下旨将此地赐他安葬。原来朱元璋是怕江夏侯暗中私探‘天子地’不报,遂以‘绝户地’赐葬以绝后患,江夏侯万万想不到忠心耿耿的自己会得到朱元璋的猜忌。但在‘君要臣死,臣不死不忠’下,周德兴也只能忍痛‘谢圣恩’,但要求日后将他的棺材竖葬,以维持一个‘单丁过代’的孤单局面。
但过后不久,一个游方和尚为他在墓上竖了一块大石碑,名义上是为江夏侯歌功颂德,实际把风水变成了‘孩儿架枷’,这样就连单丁过代也保不住了,断绝了香火。江夏侯真正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要不是他太懂风水堪舆之术,也不会落到这个地步……”
“哼,一派胡言!”
四哥斥道,“周德兴是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臣子,他在明朝建国之前就跟随着朱元璋南征北战,立功最多,在当时所有的将领之中他是功劳最高的一个人。在明朝建国之后,他成为朱元璋身边的得力干将,在年老的时候依旧为明朝进行大练兵。你说,这样一个开国功臣能不被皇帝猜忌的?再说了,正史上记载,是周德兴的儿子周骥在皇宫中和宫女yin乱,周德兴受株连被杀的,还被夷了族。都诛了九族,哪里还有什么香火?”
唐晨不得不承认,相比较曾老的话,还是四哥说的接近实情。
朱元璋虽然赶跑了鞑子,建立了明朝,但是他诛杀功臣,素来为人诟病。周德兴功高盖主,被朱元璋找个借口杀了,也在情理之中。
要不然,为什么他儿子在皇宫中yin乱,要牵连到周德兴?以周德兴的功劳,还保不住自己的一条命吗?
这么一想,真相也就呼之欲出了。
当然,唐晨不是历史见证者,所以他也不敢下断论。
在古代,陵墓特别是帝王级的陵墓,保护措施相当严格,是不能乱动的。如明、清两朝律例,挖坟掘墓者“斩立决”。不要说挖了,就是进去看看,都可能遭杀头之灾,“挖祖坟”的念头是一丝不能有的。不只如此,还要祭拜、修缮,如在清代,康熙、乾隆下江南路经南京时总不忘去拜谒明孝陵。如今在孝陵享殿前门基址上的“治隆唐宋”碑,就是康熙三十八年第三次下江南时所题。朱元璋在建了大明王朝,当上皇帝后,同样不忘过去的君王,要一一祭奠,还给汉高祖刘邦专敬了一杯酒。
帝王陵一向是神秘的,属“禁地”,连陵区周边的围墙都是靠不得的,牛羊也不会让放。中国帝王陵的选址到底神不神呢,其实不神,差不多都离不了一个共同的标准,即“龙、穴、砂、水、山,无美不收,形势理气诸吉咸备”。
具体说起来,内容就复杂了,在执行时忌讳很多。在古人“事死如事生”的观念下,陵墓的选址不能马虎,就是民间人们在给逝去亲人安葬时,仍要讲风水。而帝王陵选址的好坏,直接影响国运、江山的兴亡,格外受到重视,选址不慎被帝王杀掉的风水先生不在少数。各帝后妃陵寝的选址和营建也是这样,无不考虑龙、砂、穴、水、山、明堂、近案和远朝的相互关系。期望背后龙山重岗、开屏列帐,陵区负阴抱阳。左右护砂,环抱拱卫,溪水分流,藏风聚景。近案似几,远朝如臣,使建筑物前后对景,遥相呼应。当自然山川条件不能十全十美时,就人工加以修,补、填、挖,把自然和人文有机结合在一起,造就出一个理想的“人造”风水宝地。
清代帝王陵寝选址、规划时的“天人合一”观念,承继的是明朝的一套,其首倡者是开国皇帝朱元璋。在中国都城中,南京的都城城墙是不规则布局的,到过这座世界目前保存最好、最长的都城墙的人会发现,墙体都是傍山依地形顺势而建,城墙带景象优美。如依传统的“中轴线”理论,方方正正,就不会有“鬼脸照镜”这样的“金陵四十八美景”。朱元璋为自己选择陵地址时,也追求陵与自然和谐统一,“遵照典礼之规制,配合山川之形胜”。朱元璋与历代皇帝一样,宗法礼制,崇尚祖先。不同的是,朱元璋更迷恋,对陵址选择的讲究到了苛刻的地步,以此求得风水佳境,赐福朱氏子孙。中国历史上的帝王陵寝制度,是在明朝完备起来的,明朝的帝王陵分布在四处,即葬朱元璋祖父母的盱眙“祖陵”、葬朱元璋父母的凤阳“皇陵”、葬朱元璋的南京“孝陵”和北京的“十三陵”,这些陵所在都是建在风水宝地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