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学战略”
最近,联想的柳传志多次讲到,中国民营企业最缺少的是战略思维和战略决策。这是真正的经验之谈。这10年来,商场硝烟弥漫,英雄辈出。然而,日换星移,能经得住时间考验,吹去浮沙始见金的不过尔尔,现在还不是很明显,大家对着也不太注意,等到再过几年,智能手机的出现,彻底颠覆了很多行业,现在大家对互联网还不大注意,不就是交流的工具嘛,似乎现在大家还看不到他的潜力,是啊,现在美国那边正在闹互联网危机,大家对他还是将信将疑的态度。
总起来看,之所以会有许多人折戟沉沙,主要原因是公司战略的失败,如盲目多元化,迷信资本经营,幻想依靠权力寻租,或者急欲冲500强、拼凑大船、迎风出海。这些企业注重经营机会,这个观念也彻底颠覆了李忠刚刚开始创业时候的想法,机遇是最重要的,而不经营产业,捕捉热点而不管理企业,不能始终如一地坚持自己的战略,有小机巧而无大谋略。
反观WK,任凭风浪起,我自有章法。WK十年前就上市,资金基本不是问题,有A股B股,但不宣称是“资本经营”;明明早就将业务集中在房地产,却还嫌不专,索性将产品都简化到中产阶级的普通住宅;今后,他们还要将产品更加标准化,甚至主要部品部件都在总部设计好,通过住宅工业化带动进一步的大规模生产。
市场热点不断变换,WK近10年来却始终只讲两个字,“减法”。这就是战略,高度专业化,创造核心竞争力,推动大规模生产,全面提升产品质量与服务。正是这种清晰的公司战略,使WK终于在做“减法”的同时却完成了公司稳步增长的乘法。
而现在自己所在的公司,这个可以参考,但是这两个企业的处境不同,WK已经是龙头企业,有发言权,而恒安地产现在还处于资本原始积累阶段,没有那么多的选择,简单说就是什么挣钱干什么。做好战略规划显然现在比抓住机遇要强。
“四学管理”
公司的胜败在战略,战略的成败在治理结构和管理团队。WK的治理结构是有优势的。由于是最早一批实行股份化改制和上市,加之股权相当分散,使股东、董事会和管理层的职责和权利界定得比较清楚。更重要的是,WK的创业者很早就完成了转化为职业经理人的定位目标,从而避免了许多民营企业创始合伙人之间的冲突和震荡,使管理团队得以长期稳定,并且养成了系统的经理人文化。这种模式是国内大部分企业想都不敢想的。
理性的创业者和优秀的职业经理团队使WK在管理上能够集中精力,做细做透,不仅积聚本地(深圳)优势,而且建成了跨地区管理的高效体系。创业者转型。也就是说,由“革命者”转变为“管理者”是民营企业发展中的一道坎。多数创始人迷信自己的“伟大”,耽溺于自己过往的“奇迹”,在遇到困难时总想“法无定法”,靠一两件事或某一项目创造转机,化腐朽为神奇。这些人用百分之八十的时间关注机会和突破,只有不到百分之二十的时间抓管理。而现在恒安就处于这样的阶段,主要抓机遇和突破,管理方面还是以前的老人马,关键还是老观念。
WK的进步恰恰表现为,百分之八十是管理性决策,百分之二十是投资性决策。好公司管理多、投资慢,差公司投资快、无管理。今天,李忠走进WK,发现无论投资者关系(透明度、诚信、投资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客户管理,甚至公关管理都非常清楚细致,井井有条。王石对WK的贡献,在于他从不把精力放在门面和项目的炒作上,而是认认真真,数十年如一日,不厌其细地建造了可以自动行驶的“WK牌汽车”。管理在于细节,在于耐心,在于持久,这一点,WK人做到了,所以WK创造了李忠等人不可复制的成功。
说了这么多WK的好话,一定有人不爱听,甚至发出嘘声,“WK有什么好,它的项目还没我卖得好。”“投诉WK的还少吗?”李忠想到高尔基的一句话来回应,再合适不过,“海燕有时也会飞得很低,但企鹅永远飞不到海燕的高度;奔驰也会亏损,联想也有次品,但无人否认它们是优秀企业”。同样,WK的均好性,即从资本结构、公司战略、治理结构、管理团队,到产品生产、公司文化、品牌价值目前仍是房地产行业中最具有竞争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