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总对于李忠对万科的总结还是很肯定的,而且张总本人这几年在房地产行业的摸爬滚打,对这个行业也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对WK的推崇也是随着了解增多,越来越感兴趣。深圳房地产圈子里面的人也是对WK评价相当高,当之无愧的老大地位,房地产协会的会长,但是王石太忙了,也没有多少时间跟他们这些小规模的开发企业来分享这些。
李忠觉得学万科是需要成本的,而且需要很高的成本,这儿说的成本不仅仅是资金上的事,而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不是大家照搬他的模式,就可以成功。简单说就是只可以借鉴,借鉴他的成功案例,成熟的管理模式。
全国范围内,很多的开发公司都把WK作为学习的榜样,但是听说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个企业能真正的学到有模有样。因为他们去学的是WK如何做产品,去学WK的细节,去学的是WK的招式,却学不到WK的企业文化,学不来WK的思想。
想到这儿,李忠不禁想起金庸小说里面的武功,一位仁兄到华山学剑,学到的只是招式,而没有内功心法,不知道如何用力,不知道每次出剑的时候内功应该从那个穴位迸发,最后只能是一个外强中干的花架子。而对一个事务而言,最重要的就是思想,所有的形式只不过是这些思想的体现而已,以具体思想为纲,举手投足皆是文章,不必刻意去模仿,否则只能学的样式而已,形似而没有精髓。
为什么学不到精髓,那是因为WK的起家、经济环境、所处时代、发展机遇都不能原版复制,大家虽然现在都在深圳做开发,但是WK现在赶得好时机,而且人家在A股B股均已上市,资金不用愁,愁得应该是怎么做好来给这些股东交代。
英国作家狄更斯说: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无论是人还是企业,其成长都离不开它所处的时代。陈雅静这半个多月的学习,已经记了近两本子的记录,看到这些想起当年王石跟他的女友认识也是在长江商学院认识的,不知道王石如果过来讲课的话,会不会跟咱们的陈总也发生一段感情纠葛。
这几天的朝夕相处中,看到这个认真学习的女强人,李忠不禁想到自己在穿越前大学时候女朋友。感觉那都是上辈子的事了,这几天跟陈雅静的交谈中,说出来自己对于学习WK的体会,那些模式自然不用跟她多说什么,人家是高材生,清华大学的EMBA学历,领悟这些自然要比李忠理解的透彻。自己说的比较多的就是咱们不可能完全照搬WK的模式,我们要学的是他精髓,系统的学,系统的总结,系统的变成符合恒安自己发展的企业模式。
当然,作为立足深圳的房地产企业,WK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发展与特区的发展分不开。WK的成长包含于深圳特区的发展,也反映了一代人在深圳特区追求梦想的历程。这是WK的发展路径,与当下许多进入地产行业的时代是无法同日而语。
道理其实很简单,但很多开发商也许还庐山中徘徊,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只在一味的学WK的产品,又或者,已经意识到了产品内涵的重要,但考虑到产品成本,考虑到市场需求,为了最终利益而放弃去追求那种境界。这些恰恰是很多企业、公司所做不到的,因为企业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的,从人性的角度来说当前的利益是看的见摸得着的,相对于看不见摸不着的长远利益,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出合理的取舍。
总之,李忠还是觉得学WK是需要成本的,无论是产品,还是物业,即需要文化的积淀,同样需要成本的投入,需要利益的割舍!这一切都是以一个“道”为中心的,如果我们真要学WK就去学这个“道”。当然,如果仅仅是做表面文章那就算了,不过最终你还是你,人家还是人家。
学习WK,并不是学习他的一招一式,那种追求一招鲜,打败天下无敌手、编故事、造传奇、剑走偏锋、人追狭路的方式是靠不住的。
学习WK,开放透明的体制,这是对外的,也是对内的。李忠始终相信,企业要做大,阳光是最好的消毒剂,只有做到开放与透明,企业才能永葆健康与活力,才能做到基业常青。
学习WK,以WK为榜样,不要传奇,只要稳健。遵守基本规律,思考的是不仅把企业做大,更在于把企业如何做长久。
学习WK,就要在均好性上下功夫。WK的均好性,即从资本结构、公司战略、治理结构、管理团队,到产品生产、公司文化、品牌价值,目前仍是房地产行业中最具有竞争力的。
学习WK,坚守价值底线、拒绝利益诱惑,坚持以专业能力从市场获取公平回报,是WK获得成功的基石,也是恒安地产发展的道路上最需要注意的地方,回想穿越前,多少开发企业抵抗不了眼前的诱惑,转型失败的案例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