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都市娱乐 爱你不转向

第十八章

爱你不转向 依水蓝 4325 2022-11-09 00:46

  婉秋如愿的考上了重点高中,而且比录取分数线还高了32分。三中是市里唯一的一所重点高中,坐落在城市最北面,初建时也许设计者就已经预料到它将成为全市最受瞩目的学府,地基打得很高,整个学校高高伫立在路边,路人须仰视才见。三中的高考升学率达到40%,能够进入这里就读的学生相当于一只脚已经踏入大学的门槛了,正因如此,在人们的心里,这所学校闪耀着无上绚丽的光环,每个学生都以能走进它而感到自豪和荣耀。婉秋的父母欣喜万分,他们原本并未对婉秋有太高的期望,毕竟是女孩子,长大成人,嫁个好人家,就是所有父母对女儿的期望,所以初中时,当别的家长为孩子辗转选择教学质量比较好的学校时,婉秋的父母并不曾舍得让她孤身在外求学,村里很多同龄的女孩子小学毕业就开始辍学了,杜青山让婉秋继续就近读初中,无非是想让她多学点文化,却没想到婉秋如此争气,在那样一个混乱的学校里走出来,走进了重点高中。杜青山欣喜之余,开始对女儿刮目相看。那时候婉秋的哥哥在读大学,如今婉秋也要上高中,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这是一笔很大的开销,但是杜青山对自己的一双儿女表态,让他们放心读书,家里一定会把他们供到大学毕业。

  要开学了,杜青山暗自着急,两个学生等着拿钱去上学,可是这青黄不接的季节,别说3000块钱,就是1000块钱对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来说,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普通庄稼人一年到头也就是冬天收获的粮食卖了,手上才能有钱。虽说是改革开放了,土地可以流转,农民除了自家的土地,还可以租用更多的土地,可耕种的成本也是一个极大的负担。农民手上本就没钱,又无法从银行和政府得到资金支持,想要多种地,唯一的办法就是在民间拆借资金,但是这种借贷的利息极高,通常2~3分利,即年初借1000,年底要还1200~1300,再加上种子化肥,都是一笔不小的投入,到秋了,即便是丰收的年景,还要看粮食的市场价格好坏,碰上价格不好或者年景不好,根本卖不了多少钱,除去还贷的和下一年的种子化肥钱,也就仅仅剩下些零花钱。下一年又要借钱种地,如此反复,基本上很少能有更多的积蓄。市场经济的确可以极大的调动生产积极性,但是市场经济同时也具有盲目性。毫无市场经验的庄稼人突然被推入市场经济的洪流中,既没有资金支援,也没有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参考,更形不成规模生产和规模销售,导致高成本耕作、低收入回报,在原来靠天吃饭的基础上,又被市场宰割。当然凡事总有例外,总有一些幸运的,他们的选择恰好的迎合了当年的市场,能够高价卖出,获利稍丰。在利益驱使之下,一部分农民们便在第二年大量种植这种作物,刚好满足市场需求,虽然价格略有下降,但还能获利。接下来便是铺天盖地的种植此种作物,秋天到了,收获了,却出现极大的供需不平衡,卖家到处都是,买家沾沾自喜地低价买进时,还要仰着头挑挑拣拣,可怜的庄稼人辛苦一年,苦盼一年,到头来却要低着头任人宰割,还喊不出疼来。杜青山就是如此,他从来都是无缘成为那少之又少的幸运儿,他如一条蛟龙被困在这片土地上,却永远无法和土地投契。杜青山和妻子背着孩子商量着去谁家借钱,一向骄傲的他如今为了孩子的前途不得不低下头去求人。晚饭过后,还没等杜青山出门,李俊义来了。李俊义的母亲早年死了丈夫,带着李俊义和弟弟嫁到这里,是个外来户,人生地不熟。李俊义跟着别人学了几年医,学成后回到村里,想在乡里的卫生所某个差事,却受到本地关系的排挤。那时候杜青山还是队长,认识别的乡里的一些干部,于是帮李俊义在四间房村的卫生所找了个差事。李俊义一直对此心存感激,时常过来串门聊天,早年老爷子还在时,逢年过节李俊义都要提着礼品来。可能因为大家都是稍有些文化,经常在一起天南地北的海聊。杜青山一边请李俊义坐下,一边让妻子拿出茶叶沏上。茶端上来了,一阵清香。

  杜青山说:“大哥,你快尝尝这茶。”

  李俊义端子杯子,先是放在面前仔细的闻了闻,然后喝了一点在嘴里细细的回味着,点头说:“嗯,这茶好。”

  杜青山说:“这是上次刘殿学在乡里开会回来,捎了点给我,一直没舍得喝。”

  李俊义说:“这是啥茶?”

  杜青山说:“铁观音。”

  李俊义恍然大悟,说:“哦,我想起来了,上次听他们说过来着,今天一尝,真是好喝。”

  杜青山笑着说:“好茶也得懂行的人来品。”

  杜青山的妻子坐在炕上做针线活,这时抬起头,笑着说:“你这是不是在说我呢?”

  李俊义转头看着杜青山的妻子,说:“咋回事?”

  杜青山笑着说:“她说不如茉莉花茶好喝。这茶苦,茉莉花茶香。”

  三个人都笑了,杜青山的妻子说:“本来就是嘛。”

  李俊义说:“各茶各的味儿。”

  聊了一会儿,李俊义从上衣口袋里拿出一沓百元大钞放在炕上,说:”孩子们要开学了,先拿着用吧。“

  杜青山一下子愣住了,说:”大哥,你这是。。。。“

  李俊义说:”先让孩子上学吧。”

  杜青山万分感激,说:“大哥,不瞒你说,我正打算出去借呢,正犯愁去谁家借呢?你说现在这种青黄不接的季节,谁家能拿出那么多闲钱啊?”

  李俊义说:“可不是吗?咱农家院一年到头也就秋后手里能有点钱,来年一开春,种子化肥的,就又投进去了。”

  杜青山说:“你这真是雪中送炭哪。”

  李俊义说:“兄弟快别这么说,当年要不是你帮我,我还不知道会怎么样呢?”

  杜青山说:“那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算不得啥。”

  李俊义摇摇头,说:“那可不对,在你来说是小事,在我来看就是天大的事。况且也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杜青山的妻子停下手里的针线活,说:“大哥,真是太感谢你了,我们正发愁呢。”

  李义俊说:“以后都别为这个发愁,孩子们开学的钱我来管。”

  杜青山夫妻连连摆手说:“那哪行啊。”

  李俊义说:”这年头庄稼院供读一个大学生就不易了,咱们孩子争气,不管怎样,咱都得把两个孩子供到大学毕业。这是咱们村的荣耀。“又聊了一会儿,李俊义起身回去了。送走李俊义,杜青山回到屋里,把钱递给妻子,妻子放下针线活,伸手接过来,数了数,说:“3000。“

  杜青山坐在炕上,心里真是百般滋味。李俊义果然没有食言,从那以后,每次开学前几天,李俊义都会及时的把钱送来。人就是这样,当你站在高处,周围有很多人,看似朋友很多,一旦光环褪去,那些仍愿意和你站在一起的人,才是真正的朋友。

  村里大部分人的生活都是越来越好,由于没有供养大学生的压力,解决温饱之余,还能些许有些积蓄了。大石头已经娶妻生子,牛车换成了马车。别人问大石头马车啥感觉,大石头开心的咧着大嘴笑着说:“马车真快。“

  唯独杜青山家的日子面临最艰苦的考验,家里一个大学生,一个高中生,每个月的消费支出是固定的,作为一个普通农民,杜青山却又不擅长种地,生活过得捉襟见肘。婉秋的哥哥知道家里的生活压力大,就悄悄的在校外干起了兼职,给一个海军团长的女儿辅导英语,赚一点生活费。生活虽然艰辛,但是杜青山觉得有奔头,儿女都很有出息,就是累死他也愿意。尤其当人生经历了这样的起起伏伏,领略了人情冷暖之后,更是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儿女身上。虽然穷,虽然累,但是他依然感到骄傲,当然他的暴脾气也是丝毫未改。一天村里老王家盖房子,杜青山去帮忙,晚饭喝了些酒,正赶上张江的弟弟也在场,老张家对杜青山一直怀恨在心,以前畏摄他的村长职位,一直不敢表现出来,如今杜青山已是一介平民,且生活过得很窘迫,他们平常的言语中已是颇多微词。虽然无愧于心,但是这样的窝囊气对于心高气傲的杜青山来说还是无法忍受,终因一言不合,便和张江的弟弟打了起来。张家兄弟众多,虽然都长得个头不高,但是好虎架不住一群狼,杜青山被张家几兄弟按倒在地上。张二子从远处过来,双手插在裤兜里,看见一些人围观,推开围观的人们,看见杜青山被张家兄弟压在地上挨打,他顿时怒气冲天,扑上去撕扯张家兄弟,想要把他们从杜青山身上推下去,可惜双拳难敌四手,正在不可开交之际,婉秋的舅舅听说了杜青山被张家兄弟打了,便从家里奔跑出来,在路上抄了一个木棒,上来一顿挥舞,终于把张家兄弟打退。杜青山从地上起来,一身灰土,张二子跟在他身后,默不作声。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