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作业本有这么一道题目:读一读下面的词语,选用两三个词语写一段话。词语如下:碧空如洗惹人讥笑可见一斑水落石出百折不回牙牙学语波涛起伏悬崖峭壁思潮起伏狂风怒号
或许是我低估了这题的难度,或许是接近下课了,我没有给学生作指导,让他们自己完成这个作业。结果,哈哈,部分学生写得很棒,还有部分学生的作业着实让我跌了一会眼镜,请看他们是怎样写的:
在碧空如洗下,小红的爷爷在教小红牙牙学语。
海面上狂风怒号,思潮起伏。
这个小偷很狡猾,警察叔叔抓了他十年,才查了个水落石出。
海面上刚刚还是狂风怒号,一转眼,碧空如洗了。
……
中午,我抱着这些作业本,进了教室,打开投影仪,开讲:“同学们呢!我们碰到用几个词语写一段话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写得自然,不能把几个词语生拉硬扯在一起。比如,这句碧空如洗下,牙牙学语,就非常别扭。一般小孩子牙牙学语和语言环境有关,和自然环境无关。还有牙牙学语是指婴幼儿学大人说话的情形,只能说谁牙牙学语,而不能讲谁教谁牙牙学语。如果一定要把这两个词放在同一个语段里,也可以。我们可以这么说,今天,万里无云,碧空如洗——”
“白胡子老爷爷和牙牙学语的小孙子一起出去玩。”小哲接得很快。
“嗯,这可以。接下来我问你们一下,知道思潮起伏的意思吗?”
“就是心里想得很多。”
“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常规的解释是思绪如同潮水起伏不平静,一般地说,我们碰到一些大事,会思潮起伏,心里不太平静。那么,大海思潮起伏,对吗?”
“哈哈哈哈……不对!”大家笑起来。
我问:“那这句话应该怎么说才对呢?”
“大海上波涛起伏,狂风怒号。”
“因为狂风怒号,波涛才会起伏,这两个词应该调换一下。小芮,你来调换一下。”我特意点了她的名。
“大海上因为狂风怒号,所以波涛起伏。”
“不是要你用‘因为……所以……’造句,”我哭笑不得,“而是把两个词语的位置调整一下。”
“大海上狂风怒号,波涛起伏。”
“这样表达对了!我们在用词的时候,不能随意,要思考一下,哪个词在前,哪个词在后,要想想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
“再如,”我指着投影仪上的学生作业道,“水落石出是指事情的真相大白,抓小偷叫抓捕归案,不叫水落石出。我们的用词要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