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药田种良缘

315、中举,赶赴春闱(一更)

药田种良缘 叶染衣 9837 2022-11-04 13:53

  丁文志回到家的时候,丁父正在书房教丁安生念千字文。

  “爹,今日不忙了?”丁文志站在书房门前,笑问。

  丁父被他这个声音惊了一跳,随即才反应过来儿子回来了,立刻激动起来,“文志,你考完了?”

  丁文志淡淡点头,“考完了。”

  “考得咋样?”丁父问,“有把握能中举吗?”

  丁文志道:“我也说不准,毕竟能不能中,还得看主考官的喜好。”

  丁父想到了什么,问他,“你当初从京城赶着回来,是国子监那边提前帮你报考的吧?”

  丁文志嗯一声,说是。

  “那你既然是国子监的监生,在考场上就没有点什么好处?”丁父又追问。

  好处?

  丁文志想起老秀才跟自己说的那一番话,听着像是那么回事儿,可谁知道呢,万一主考官刚好就不喜欢他的文章,就算再是监生,也能给他踢出录取范围来。

  见丁文志发呆,丁父便知这个傻儿子什么都不知道,叹息一声,“罢了罢了,咱们尽人事听天命,你能心态平稳地从考场上归来就已经挺好。”

  丁文志道:“爹,我在半道上遇到隔壁村的老秀才了,见他一个人孤零零的,就捎了他一程。”

  “哦?你们俩一起去的省城?”

  “对。”丁文志道:“他告诉我,这是他最后一次乡试了,再考不中,就弃文回家种田。”

  对此,丁父沉默了会儿,才说:“要真是那样也好,我听说家里三个儿媳因为老秀才读书这事儿,早就吵得不可开交了,前些年闹着分了家,后来这几年老秀才读书的钱,都是他老妻当年嫁过来的一点嫁妆,只怕是他心中有愧,觉得再不中就没脸继续往下读,这才下定了决心只考最后一场。”

  说完,丁父又问丁文志,“那贡院放榜没有?”

  “没呢!”丁文志道:“还得等二十多日,那位张老伯说他要留在省城等到放榜才肯回来。”

  丁父一辈子没去过省城,不知道贡院啥样的,“那到时候放榜了,你还得跑一趟省城?”

  “不用。”丁文志笑着说:“如果中了举,省城会安排人上门来通知。”

  “那挺好。”丁父眉头舒展了些。

  知道儿子回来,胡氏张罗了一桌好饭好菜,一家人围在桌前,把中秋的团圆饭给补了回来。

  这二十天里,镇上最热闹的话题就是丁文志科考的事。

  桃源镇秀才不少,举人却是几十年没得见过一个,丁家祖上倒是出过一位,但那都是不知多少年前的事儿了,到了如今提起来都没几个人记得。

  胡氏每次出去买菜,街市上的妇人都会问她,“秀才公考得怎么样啊?”

  胡氏笑说贡院还没放榜,不知道呢!

  旁边的人又说,人家可是国子监出来的,能不中吗。

  胡氏也觉得自己儿子能中。

  不过这话她不敢往出说,用她男人的话来讲,当上镇长太太以后,她有些飘,为此她男人还给她上了一课,让她拿出当初地里刨食的精神来,踏踏实实过日子,少动些花里胡哨的心思。

  胡氏起初飘,是因为前头几十年过惯了苦日子,那时候谁见着她都喊一声“丁里正家的”,一夜之间男人成了镇长,别人见着她都得尊声“太太”,她有一种穷人乍富的心理。

  不过被丁父上了一课以后,又规矩老实下来了,尤其是上次儿子从京城回来,镇上的豪绅富商来送礼那事儿,过后丁父细细跟她分析了这里头的利弊,胡氏才反省过来,自己的确是目光短浅了些。

  等以后儿子当了官,想要什么没有,何必急着收些人情债进门,到时候还起来没完没了,儿子的前途得毁在她手上。

  ——

  贡院放榜的日子终于在镇民们的热议声中到来了。

  丁文志不在省城,没办法第一眼看到榜单,就算真中了举,也得等上好几天,省城的人才能到达桃源镇来报喜。

  胡氏却是早早准备了上好的茶叶,还准备了不少赏钱,照她的说法,是不能亏待了前来报喜的官差。

  丁父很是无奈,不过见她只是在自家屋里这样,出去就跟啥也没发生似的,倒也没拿她说嘴。

  胡氏紧张,廉氏比她更紧张,嘴上不说,心里急得火烧火燎的。

  丁文章问她咋了,廉氏说没事,最近天热,上火。

  丁文章这种大老粗,哪里会细心地去纠结女人家的心思,对丁文志科举的事也不太放在心上,他觉得,中就中,不中也没关系,再读三年就是,这么年轻,考到三四十岁都没啥。

  听镇上学塾的夫子说,官场上有不少是五六十岁才考中的,他们文志才二十不到,有的是机会。

  最不紧张的便是丁文志这个当事人了。

  不是他自信自己一定能中,而是觉得紧张也没用,榜单都出来了,结果已经注定,中就中,不中也没办法。

  所以他和往常一样,晨起就开始读书,等小侄丁安生起了,又教他读三字经。

  这天,胡氏风风火火地从外面进来,喘着大气。

  廉氏一瞧她那样,给吓了一跳,“娘这是咋了?”

  胡氏顾不得别的,先给自己倒了一大碗水喝下,一抹嘴,这才道:“我刚才在外面听人说,咱们以前住的村子隔壁那个老秀才,中了!”

  廉氏瞪了瞪眼,“老秀才中了?”

  考了这么多年,所有人都觉得他没出头之日,白白浪费家里的银钱,还有人戳他脊梁骨说他竟然拿婆娘的嫁妆钱去读书,没想到这么大岁数了也能中。

  “那咱们文志呢?”廉氏迫不及待地问。

  胡氏摆手,“你先听我把话说完。”

  廉氏不敢插嘴了,乖乖竖直耳朵听着。

  刚好丁父和丁文章从外面进来,丁文志在房间听到动静,也来了堂屋。

  胡氏眉开眼笑地望着他们,“来来来,你们都坐下,给你们说件稀罕事儿。”

  “咋的,二弟中了?”丁文章喝了口凉水,问。

  丁父也好奇地看着胡氏。

  丁文志坐下来,看向他娘。

  胡氏摆手道:“不是这事儿,是那个考了几十年不中的老秀才。”

  “他也能中?”丁文章屁股都还没坐热,惊得一下子站了起来。

  “可不是?”胡氏道:“我听他们村来赶集的妇人说的,说老秀才考了几十年,终于摆脱穷酸秀才的名声,成举人老爷了。”

  丁文章咂咂嘴,嘀咕一声,“稀罕是稀罕,可也没有娘说的那么稀罕啊!”

  胡氏瞪他一眼,“急什么,我话还没说完呢?”

  “那你倒是快说啊!”

  “那妇人说,老秀才在贡院龙门外看榜的时候,见着自己的名字,一高兴,昏过去了,被官差扶到里头休息了好一会儿才清醒过来,省城的人不放心他这么大年纪跋山涉水,就给派了专人送回来,路途中老秀才又因为高兴昏过去几次,最后是被抬着回村的,当时他婆娘还以为人没了,才在村口见着那阵仗,直接就跪在地上哭丧。

  官差问她哭啥,她说我男人没了,我能不哭吗?老秀才突然一蹦三尺高,把那倒霉婆娘给臭骂了一顿,闹是闹了个大乌龙,不过人家好歹中了,听说是最后一名,垫底儿过的。

  更稀罕的是,之前因为不同意公公读书的三个儿媳,听说公公中了举人,这会儿可劲往举人老爷跟前凑,原本是商量着给举人老爷办流水席庆祝来着,结果因为出钱不均,当着乡里乡亲的面就打了起来。

  这下,举人老爷是被气昏过去的,醒来后就有些不中了,大夫去瞧过,说不能再受刺激,否则下次可能一口气上不来,人就真没了。”

  “那他现如今怎么样了?”丁文志问。

  张老秀才能中,他打心眼里为他高兴,可是听着他娘说的这些糟心事,又不由得皱起眉头。

  “这我就不知道了。”胡氏摆手,接着忿忿地骂道:“我看他那三个儿子,真是白养了,爹娘都还活生生的,就依着婆娘的性子闹了分家,爹娘冷了热了也不来问候一声,害得老秀才拿着老妻的嫁妆钱去读书被人戳了脊梁骨,这下老秀才中了,又舔着脸上门来虚情假意。

  本来嘛,都是亲生的,既然上了门,老秀才总不会把人撵出去不是,可你办酒就办酒,私底下商量好了不行吗?非得当着全村人的面打自家老爹一巴掌,我估摸着老秀才这次气得不轻,换我是那老妇,我早抡起擀面杖收拾那几个丢人现眼的媳妇一顿了,还能留着她们这么作践自家男人?

  以后张举人要是当了官,这事儿翻出来就是污点,得被人笑话死。”

  廉氏听得目瞪口呆,暗暗吞了吞口水,心想自家婆婆何时变得这般泼辣了?

  不过说起来,这种事的确挺气人的,换了她没准也能像婆婆说的那样,先收拾三个媳妇一顿。

  丁父脸色很不好,张举人他们村属于桃源镇,也在他的管辖范围内,桃源镇多少年没出过举人,如今突然出了一个,本来是件天大的喜事儿,被几个婆娘弄成这样,这不仅仅是在打张举人的脸面,也是没把他这个镇长放在眼里。

  想了会儿,丁父说:“我去看看张举人。”

  “哎,他爹,你不吃饭了?”胡氏对着丁父的背影喊。

  丁父头也没回,气都气饱了,哪还吃得下去?

  丁父刚出门不久,就有官差上了镇衙,起初镇上的人都没太注意,因为那毕竟是镇衙,和县城的衙差会有交接,有官差上门不是什么稀罕事儿,直到丁家大门外响起了炮仗声,镇上的百姓这才反应过来,估摸着是丁文志中了。

  镇上这地方比起县城府城来不算太热闹,谁家放了炮仗,那声音能传出去好远。

  今天又是赶集日,人多,不多会儿,听到炮仗声的人就循着声音到了镇衙大门外。

  不知情的还在纳闷镇衙今儿是办什么喜事了,知情的马上就想到肯定是丁文志中举了,一个个眼巴巴地瞅着,想看大门里头啥时候出来个人解释下。

  堂屋里,胡氏忙的不可开交,又是给报喜的官差沏茶又是给赏钱的,还准备去做饭招待人家。

  报喜的那几人忙说不用,看向丁文志,“恭喜举人老爷了,前途无量啊!”

  丁文志笑着道谢。

  举人录取量是根据每个省份报考人数和录取比例来的,他们这省按照比例差不多就是一百个左右,丁文志中了第五。

  那人又说:“过几日主考官会在省城设鹿鸣宴,宴请新科举子前十,到时候丁举人可一定要去啊!”

  丁文志点头说会按时去的。

  报喜的官差走了以后,胡氏才站到大门外来,对着外头百姓们好奇的脸色,满面喜色地说:“我们家文志中了,到时候摆宴,都来吃席啊!”

  众人得了个准确答案,一下子热闹开来。

  “我就说秀才公一定会中的吧,人家当年可是一等秀才,前途无量啊!”

  “国子监出来的学生,能不中吗?”

  “哎,举人娘,以后你们是不是跟着儿子享清福去了啊?”

  胡氏被问得有些发蒙,她只是听自家男人说过,中了举人有机会做县令县丞这样的官,但具体是怎么分配的,她一个大字不识的妇人,哪里会晓得。

  答不上来,胡氏只是干巴巴地露了个笑脸。

  不过对于他们这种小地方的人来说,县令就是他们的天,能当上县令,那已经是天大的官了。

  胡氏觉得,自家儿子要是能做个县令也不错,以后他们便不用挤在镇衙后面的小院子里了,听说县衙后院更宽敞,房间也多,去了那地方,天天能去街上买东西,不用非得等到赶集日。

  这么想着,胡氏心里又乐呵起来,发了些花生瓜子糖块打发了众人,这才回去给儿子张罗饭菜。

  丁父回来的时候,绷着一张脸。

  胡氏见他应该是被张举人那事儿气着了,没敢往他跟前凑。

  丁文志过来吃饭的时候见丁父脸色不好,问他,“爹怎么了?”

  “还不就是张举人那事儿。”丁父道:“他家那三个儿媳妇,气人得很,张举人都还没真的当上官,就在打主意怎么从公公身上多捞点油水了,一言不合又开始吵吵,都没顾着张举人还在病中不能受刺激,唉……摊上这样的儿子儿媳,张举人也是大不幸。”

  “那最后怎么处理的?”丁文志问。

  “他们当初分家闹得全村皆知,如今要合家过,三个媳妇又处不拢,一个嗓门比一个大,一个比一个抠,说来说去,都是为了钱。

  我能有什么办法,只能出面说要合家得先问过张举人的意见,否则再闹,就上县衙说理去,那三个媳妇一听要去县衙,这才肯消停下来。至于后续怎么处理,我就不得而知了,不过张举人是个软心肠,想来也不会对自家儿子下狠心,这事儿到了最后,十有八九是合家过,不过我琢磨着,以那三个媳妇的性子,合不了几年又得分家。”

  正在外面洗脸的丁文章听了这事,倒了水进来道:“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爹你还是别管了,免得到时候闹出个好歹来,人家赖你头上,你可吃罪不起。”

  丁父点点头,他只能帮到这儿,毕竟是人家屋里头的事,哪怕他再是镇长也不好出面干涉太多。

  想到进门时满地的炮仗屑和一路过来镇民们的恭喜声,丁父这才突然反应过来,看向丁文志,“文志,你是不是中了?”

  丁文志点头说中了,报喜的官差刚走不久。

  “难怪我回来的时候镇上的百姓看我的眼神有些奇怪,我当时心里揣着事儿,没怎么注意,这会儿才想起来,果然是中了啊,太好了,爹跟着就给你安排流水席,请人来吃个饭。”

  丁文志摆手,“不忙,省城里主考官和其他几位大人设了鹿鸣宴,我还得跑一趟省城。”

  丁父说不妨事,你去你的,我们准备我们的,等你回来,流水席也准备好了。

  丁文志没再拒绝,中了举人办流水席庆祝是每个地方都一样的风俗。

  第二天,丁文志就启程去了省城赴鹿鸣宴,回来以后正赶上家里的流水席,宴请了镇上不少百姓以及白头村的全村人。

  宴席从早到晚,菜就没断过。

  当然,吃席就有人送礼,丁父也是嘱咐过胡氏不能收。

  这次办的流水席因为桌数多,请的人也多,花了不少银子,还不能收礼,胡氏有些肉疼,不过想想自家儿子的锦绣前程,她又释然了,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嘛,就当是自家搞了回慈善,为儿子积福。

  在镇上学塾念书的铁蛋听说丁家二哥中了举人,一下学就跑来讨教经验,说他将来也要考举人,去京城见团子。

  丁文志被他这个志向逗乐了,刚好剩下的几个月里也没什么重要的事,就教了他不少东西。

  铁蛋受益匪浅,功课进步了不少,常常受到夫子表扬。

  丁安生也在短短几个月里跟着丁文志认了不少字,过完年,刚开春就被他爹娘送去开蒙了。

  估摸着路途中的冰雪都融化得差不多了,丁文志才挑了个好日子背上书篓出门,准备赶赴三月份的春闱。

  这次不是偶遇,他直接让赶车的小厮去了张举人家门前,想跟张举人一起去京城。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