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贤王
皇帝本来就是好大喜功、讲究排场,又贪得无厌,经过司空丞相这样一提醒,以为历代皇帝都是如此,有根有据,自己没有做错什么,所以赶紧就下令,在举国选举技艺精良的各色匠人跟劳工入宫,完成修建之前一律不准返家,朝廷的国库钱款主要都用在了修建皇苑上,金银多不胜数,这样一来,皇苑的工程就成为了举国的头一件大事,什么也比不上,集举国之力,就为了给皇帝尽快打造出一个神仙一样的宫殿跟别苑。
皇城的流民已经越来越多,最多的时候,甚至就连出城的路段都已经变得非常拥挤,别说是百姓不方便,就连京城跟地方的官员来来回回的也是不方便,另外,京城的偷抢情况也严重了起来,一度混乱,流民过分干扰到了京城的秩序跟安危。
虽然一直有人上奏灾民的事情,可都没有引起皇帝的重视,一来,司空丞相一直在积极处理这件事情,司空丞相都说没事了,那皇帝当然是相信的啦,二来,皇帝自己心里也有气,正愁没机会发泄出来。
做太子的时候,他就一直被人拿来跟其他皇子相比,尤其是跟那个三皇子夏承郢相比,所以他一直觉得窝囊,一直怀恨在心,做了皇帝之后,那些人不是继续拥立三皇子,就是拿他跟先皇在世的时候相比较,所以皇帝心里的恨意可想而知。
在他看来,那些上奏的人都是找死的,都是故意跟他过不去,唯一司空丞相才是真心对他忠诚,当初不仅仅一手拥立他坐上了皇位,而且,如今还如此尽心尽力。
七君子不顾个人生死,一再拿灾情的事情上书,被皇帝下令全部关了起来,震惊朝野。
另外,朝中还有不少奸臣贼子,善于见风使舵,都跟着司空丞相胡作非为,上讨好皇帝,下鱼肉百姓。
修建皇宫可是肥差,因为不少负责此事的官员,在司空丞相的默许之下,侵吞了数目相当庞大的修建费用,这样一来,发到工匠跟劳工手头的工钱几乎少的可怜,连吃喝也恶劣,还要天天被逼着做苦差,也不能回家,不少人叫苦连天,此事被十来个好不容易逃出来的人到外头以揭发,瞬间民怨沸腾,又惹来一轮难以平息的风波,但皇帝哪里知道呢?
这一日,皇帝正跟一帮妃子在观赏各国进贡的奇珍异宝,心花怒放,忽然侍从就进了大殿上奏,“启禀万岁,孝亲王回朝,过了宫门,正在殿外等候。”
“哦?二弟回来了。”皇帝一脸冷酷的脸上竟然有些柔和,他很快打发了身边的妃子,说道,“赶紧命他进来!”
“是。”来人急忙退出去了,把孝亲王传唤到大殿之上。
这个孝亲王,乃是先帝的二皇子夏承良,是如今皇帝夏承治的二弟,也是西关三皇子夏承郢的二哥,下边还有相对年幼的四皇子夏承谀、五皇子夏承献。
本来从小到大,五兄弟是关系极为亲密无间,兄友弟恭,很是让先皇欣慰。但是随着年纪慢慢增长,五个儿子之间的资质、才能差异一点点地明显开来,相互之间也变得不似以往那般密不可分。加上皇室是个是非复杂之地,当中夹着不少心机跟争斗,所以到后面,五个人几乎各自生分了不少。
说起这个二皇子,也是人人称羡的人物,不但有皇家风范,而且实在是符合一个皇子的身份,皇室所有的要求,不管是读书还是兵马,他从小一一做得出色,而且性情跟才干都颇为卓越,俨然是一个贤王,跟三皇子夏承郢是不相上下的地位。
但是可惜,他后来不知道出于什么样的原因,居然一心遁入空门,虽然因为皇子的身份而不能够轻易落发为僧,但是他每一年都要前往高山的佛寺呆几个月,这天下的任何变化好像都与他无关一般,他也的确好像什么都不关心,什么都不理会。所以,朝堂就只剩下了皇帝跟夏承郢之间的斗争。
夏承郢还在朝堂的时候,有一次觉得痛心,曾经当面问过二皇子,“二哥,你贵为当朝皇子,为何要如此?”
二皇子当时只说了一句,“三弟,总有一天,你会明白的。”夏承郢便没有再问下去。
先皇见他如此执着,也曾经下旨禁止他接近佛门,可到后来发觉二皇子很是痛苦,心中空无牵挂,仿佛是看透红尘,随时会不知不觉离去一般。先皇无奈,只好准许,就当做二皇子礼佛是为了替先皇分忧,是为了替国家跟百姓祈福,所以才赐予二皇子孝亲王的封号,一晃已经好多年过去了。就连当初夏承郢被皇帝贬到西关镇守,离开京城,二皇子都没有从山上下来,这一次,皇帝不明白,二皇子为什么会突然进宫了。
二皇子从大殿之外大步走进来,身上换了紫貂朝服,他身材高大,面色青白,身材高大威严,容貌斯文清秀,走起路来目光笃定,心无旁人,这一份皇家气质,是曾经被先皇称赞过的,经过佛寺的长时间熏陶跟洗礼,如今他更加变得超脱。见到皇帝,二皇子下跪,开口便是朗朗之声,说道,“臣,参见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