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合纵连横第卅四章亚伯拉罕的子孙
和廖仲恺谈论完印度的穆斯林的问题,丁香不得不面对中东的穆斯林的问题。比起印度的穆斯林,中东的穆斯林是她和她的盟友要面对的现实的多的问题。而且,那里是穆斯林的发源地。
穆斯林的诞生分为几种,主要是征服型传播和被征服型传播。比如蒙古穆斯林(帖木尔)和土耳其穆斯林的产生,就是由于阿拉伯地区被他们征服后,征服者接受了伊斯兰的文化和教义,从而成为安拉的子民;而欧洲穆斯林、印度穆斯林等则是由于土耳其和帖木尔的征服而接受了伊斯兰文化。
通过“被征服”这种方式来传播文化,不得不说是伊斯兰这种生命力极强的文化的独特属性,从这一点上来说,它与顽强的中华文明有的一比。16个世纪以前,中原大地被“五胡乱华”所征服,经过几个世纪的熔炼,最终征服华夏的胡族被华夏所同化、融合;两个半世纪以前,中华大地被满洲铁骑征服,最终满洲人又被儒家文化彻底同化,而拒绝同化的蒙古人则很快就被赶出了中华民族的腹地。
从某种程度上说,“融合”是后征服时代的社会保持平稳的必然过程,征服者与被征服者在比拼完武力之后就开始进入比拼各自文化生存能力的阶段,这一阶段的比拼则更复杂、更能体现民族传承能力和底蕴。而“不融合”的结果,就是民族之间爆发更尖锐冲突。不是被征服者被灭族、就是征服者最终被赶走。
犹太民族和阿拉伯民族命中注定就是那样一对天生地冤家,因为这两个民族的文化传承能力都太强了。阿拉伯民族自不用说,漫长的1000多年时间里,不管是征服别人、还是被别人征服,他们始终在传播伊斯兰文化,把穆罕默德的光辉几乎传遍了东半球的各个角落。而犹太民族在这一点上也绝对不是省油的灯。两千年的时光过去了,犹太人历经几次灭国之痛。却宁愿分散流浪到世界各地,也不愿意放弃骄傲地犹太文明。即使再遭到居住地民众的排斥,犹太人也始终不愿意抛弃祖先地传统而溶入他们生活的土地上的种群,因此,不管在哪个国家,他们都遭受苦难。
同为亚伯拉罕的子孙,同为闪米特人后裔的分支,阿拉伯民族和犹太民族注定成为生死的冤家。不管在这个时空,还是在那未知的另外一个时空。
以色列取代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成为这片阿拉伯腹地地主人后,这场恩怨纠葛的斗争正式拉开了帏幕。
1906年12月15日,水深火热中的土耳其军队前线统帅艾哈迈德-阿里黯然下达命令,摩苏尔、巴格达行省前线的土耳其军分散突围、退回土耳其本土。对于阿里这样级别的将领来说,他自然知道自己所下的这道命令的实质就是全军溃散。铁血老帅黯然感慨自己的生不逢时,悠然享受完一顿丰盛地土耳其烤肉后,从容饮弹自尽。
20多万土耳其大军最终只逃回本土6万多人。而3个最精锐的近卫师基本全军覆灭。弹尽粮绝、士气涣散的土耳其军队往往整师整团的向他们遇到的以色列军队投降。
土耳其人已经丧失了战争的潜力。他们失去了有战斗力地部队,糟糕的财政状况也已经让国家濒临于破产,所有欧洲的银行都拒绝再贷款给奥斯曼苏丹陛下,而以往苏丹最大的债主犹太人更是早就与他反目为仇。而这场战争的惨败更是让苏丹民心丧尽。在这个民生凋敝、腐败到根的老帝国里,人们一直忍受着苏丹的统治,因为苏丹不仅代表君权。也代表着神的庇佑,可是现在,苏丹已经明显无法再庇佑这个国家,往昔的荣耀已经不再,只剩下屈辱和失败。腐败无能的奥斯曼贵族阶层更是遭受到民众无声地反抗,整个帝国暗流涌动,巴尔干半岛上地周边国家也蠢蠢欲动,风雨飘摇中的帝国成为建筑在沙滩上地房子。
12月27日,苏丹特命首席谈判大臣苏莱曼-达尔古来到巴格达,会见中、德、美、英、法等国代表。向以色列共和国屈辱求和。
而同时。以色列军队则依旧气势如虹的横扫着阿拉伯的腹地,就在这一天。以色列装甲部队开进大马士革,各地奥斯曼驻军望风而逃。以色列的兵锋最终在约旦河停下了脚步。
以色列的士兵们在约旦河东岸痛哭流涕、向西叩拜。思念了上千年的故乡就在眼前,梦想中的伽南地、弥赛亚赐予的流淌着蜜汁和奶的精神家园啊……那流淌了千年的泪水,在这一刻迎来它最后的宣泄。
以色列的士兵们最终擦干了泪水,坚毅的转身离去。毕竟,他们这一代人创造了属于这一代人自己的辉煌,他们既然已经拥有了自己的祖国,那么,故乡还会远吗?军官们都这样告诉士兵:耶路撒冷,终将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回归。
1907年1月4日,在列强之间反复斡旋却四处碰壁的苏莱曼-达尔古终于绝望的在战败条约上签字。这个被列强联合算计了的老弱帝国最终接受了《开罗协定》的所有条款,以此换回了中、德、美三国的联合贷款,以稳定国内风雨飘摇的统治。这一战败条约被历史称为《巴格达条约》,以色列在列强的妥协下合法的占领了相当于丁香那个时空里伊拉克、叙利亚和约旦的所有领土。
于是,中东地区又一次进入了“后征服时代”。
两个宗教和文化生命力顽强的民族之间地碰撞注定是激烈而带着血腥的。
挑起争斗序幕的是犹太人。1907年1月10日,在这片土地上刚刚立足的以色列共和国议会上下两院通过一系列决议。在这片土地上掀起轩然大。
首先是领土境内的库尔德人获得了半独立的地位。这个一直和犹太人友好相处、守望相助共同对抗奥斯曼土耳其人的盟友民族获得了恩仇必报地犹太人的感激和友谊。他们将在摩苏尔以北约6万平方公里地土地上建立库尔德自治共和国,以色列只在其境内保留一定数量的驻军,其外交权力由以色列掌管,并且在其《自治宪法》里规定了该自治共和国与以色列共和国永不分裂的原则,在其他内政领域,这个自治共和国拥有高度的民族自决权。
以色列议会通过的下一个决议是有关阿拉伯人。在这个新生共和国里,阿拉伯人将分40年逐步拥有公民地位和合法权益。而在此之前,这个民族的宗教、文化和部族生活方式将受到“符合犹太民族和以色列国家利益的调整”。议会责成尼古拉-尤纳斯领导地以色列政府内阁采取“一切必要手段”实施该项决议。
这项充满血腥味的决议彻底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如果说以前阿拉伯和犹太两大民族之间的冲突还只是民间的对抗行为。那么从此时起,其中的一方将举起国家机器之剑斩向对方。
以色列政府为此采取的第一项措施是强行拆散部族。他们将大批阿拉伯人驱离原来的故土,交换到不同地村落中。不同的部族被揉在一起,什叶派和逊尼派穆斯林被混居在一起,很多有纠缠不清历史恩怨的民族往往被纠集在同一村落里。丁香对此手段的评价是——相当毒辣!
根据后世披露的资料的记载,从1907年到1914年间,该迁徙行为牵涉到地部族民众达到1200万人。后世的阿拉伯裔历史学家往往称这段历史为“被血泪掩盖的历史”。
以色列政府采取的第二条措施是针对清真寺。政府没收了清真寺名下的所有土地,低价出售给新来的犹太移民。而原本租种清真寺土地的民众被大量逐离,很多人被强迫进入城市,成为犹太老板工厂的雇工。清真寺必须宣誓效忠共和国,并且放弃对一切世俗权力的干涉,才能被允许继续存在。在此后的5年多时间里,共和国政府一共拆毁了800多座清真寺,并且没收了78座清真寺作为历史博物馆。
第三条措施是针对语言文化。所有阿拉伯地儿童被强制要求在各地聚集在一起学习希伯莱语。不服从地家庭将受到严厉惩罚。而通过希伯莱语国家考试、并且公开宣布放弃伊斯兰教信仰者将和家人一起被优先授予共和国公民的资格,并且获得国家奖励基金。
第四条措施是针对阿拉伯武装。阿拉伯民众除了保留刀、剑等传统武器外,不得拥有火枪等现代武器,政府对私自藏匿枪支地民众将采取最高惩罚(死刑)。而犹太人则被允许合法拥有领取了执照的枪支。
……
面对征服者严酷的高压统治,丁香用脚趾头也能猜想到这带来的严重后果。
阿拉伯人的反抗此起彼伏,在部族长老和清真寺大毛拉的号召下。阿拉伯人发起了接二连三的抵抗运动。可惜这个民族已经太久没有统一行事的传统了,他们也没有国家的概念,部族和教派之间的夹杂着深厚历史尘埃的恩怨掩盖了统一反抗的决心,各个势力往往各行其是。他们没有统一的政治理念和政党领导,甚至没有统一的民族理念。他们只是在凭着本能和热血在反抗。这样的反抗是没有希望的,在武装到牙齿的以色列国防军的剿灭下,他们血流成河。
犹太人顺势屠杀了很多阿拉伯部族领袖和宗教领袖。根据后来解密的国家档案的记载,在1907年至1910年间,被有计划执行枪决的人数达到17899人,其中大部分是各部族领袖和宗教人员。到1910年之后。各地的反抗逐渐被平息下去。
这也在丁香的预料之中。历史早已被改变。亚伯拉罕子孙之间的血肉相残史也必将按照中国的国家利益去重写。中国在中东已经大部分取代了另外一个时空中美国的角色,面对一个报复心理极强的、有圣战传统的民族。丁香不希望中华民族的子孙面对中国版的911,不希望很多年以后的中国陷入中东的泥潭。阿拉伯民族必须被改造,从而最终溶入以色列的社会之中,就像另外一个时空中的美国印第安人。曾经的女特工丁香在这一重要的历史抉择中体现出了她已经逐渐隐藏起来的冷血风格。
所以,这一段血腥的历史多少都有丁香的影子在其中,可惜的是,后来的历史学家一直没有找到任何的相关证据。他们曾经找到一些被记录下来的丁香与尼古拉-尤纳斯以及其他犹太人领袖之间的对话,勉强找到一些论据,可是连最积极支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也普遍认为这些证据极其模棱两可、缺乏说服力。
丁香坚持认为,在20年、30年甚至半个世纪之后,这些措施将最终取得历史的效果。历史授予了她一个快刀斩乱麻的时机,她毫不犹豫的抓住了。
在阿拉伯人被逐渐削弱、同化的同时,犹太人往中东移民的脚步被大大加快了。在1907年到1914年的7年间,来自世界各地的犹太人移民超过1000万。蓬勃向上的新生国家正以前所未有的吸引力度吸引着全球各地的犹太人返回中东故土。而那些商业巨头家族在维持原有产业的同时,也派出了家族成员带着投资来到中东。一个投资拉动型的经济繁荣时代开始降临到中东。而中国经济则成为这个略带些畸形的投资拉动型市场的最大受益者,中国日益完善的工业体系找到了一个有较强消化能力的新市场。
中东的历史,就在这样畸形的政治和经济格局中翻开了新的篇章。
亚伯拉罕的子孙,终将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以血与火来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