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西出阳关无故人第二十一章京都新报(1)
“顺德鱼生乃店中头牌,取鲜草鱼一条,去皮剥剑,洗净血腥,细剖成片,红肌白理,轻可风吹,薄如蝉翼。两两排列盘中,浇以老酒,和之椒芷、芝麻、花生碎末,酱油,香气扑鼻,入口冰化,鱼食极品。”一名书生模样的年轻人拿着一张大纸摇头晃脑地读着,大纸之上密密麻麻印着小字。
茶馆之内,坐着几十位茶客,几十双耳朵竖得老高,倾听着书生所言。有位仁兄听得,探出脑袋,一滴若隐若现的口水挂在嘴边。突然身后一人猛拍其背:“马虎!啧啧,真是个馋人,人家张秀才只是读读报,已经把你馋成这副模样,估计一条鱼不够你一个人吃的。”马虎被拍得一个踉跄,差点摔了出去,那滴口水已经啪嗒滴落地上。
马虎气得豁然转头:“,谁馋了,你们不馋在这里听个求啊。”茶馆之内哄然大笑。一人摆摆手:“都别吵了,继续听张秀才读报。”
张秀才等大家安静下来,才清清嗓子道:“都听好了,还有啊!蜜汁叉烧,上等花肉,于密制酱料中浸泡一夜,涂以蜂蜜、老酒,置炭火烧烤,切成片状,入口甘香无比,美味无穷。”咕嘟,旁边马虎又吞了一口口水,这次没人笑了,都聚精会神听张秀才继续。
“琼脂甘露,这个好,放以琼州椰子碾汁,拌以牛奶、柚子、柑桔,置于罐中。沉入水井浸泡一夜。食之冰凉、清甜,沁人心脾。”读到这里,却连张秀才自己也不禁吞了一口吐沫,这哪是一般凡间的食物,分明是天上玉皇大帝地美食。旁边不知道谁问了一声:“秀才,这张生记到底在哪啊?”
张秀才连忙在纸上寻找,很快他找到一行大字:“这等天上仙品。却藏于应天闹市,朱雀大街。风柳巷黄色酒旗便是。”后面还有一段字,张秀才看在眼里,喜在心头,“这里还有一段!凭本报可获八折优惠!”他如获至宝地站起来,可突然发现,周围围了里三层外三层的茶客已经跑得一干二净,最后一名茶客提着衣袍边跑边回头:“张秀才。明日接着来听你读报,我们先去占个位置,你去不去……”张秀才二话不说,扔下两个大子,提起袍子就跑,没走两步突然发现报纸还留在桌上,赶忙回去抄起报纸就走,嘴里念叨着:“九折!”
朱雀大街。风柳巷,杏黄酒旗之下,已经排起了长队。老张生怎么也想不到,为什么自己的生意在一日之间从门可罗雀变成门庭若市。一桌桌的客人,吃得眉飞色舞,交口称赞。二十条新鲜草鱼。二十斤蜜汁叉烧,还有十坛琼脂甘露仅仅一个中午就卖了个精光。
老张生笑成茄子模样,哆嗦着双手清点着钱柜里的银元铜子。起死回生,真是起死回生了。想他将“张生记”饭馆开到应天已有半年光景,虽然一手精美的粤式美食,无奈应天百姓就是不买账,苦撑了半年亏进去不下五十个重宝,眼看买卖就支撑不下去了。那日来了一位年轻人,在自己店里品尝了几样头牌菜式,直挑大拇指:“掌柜的。你们家菜肴如此美味。怎么客人如此之少?”
老张生愁眉苦脸:“唉,某(没)办法啦。照计讲江南菜式同广州相差吾多,都吾知道点解,大家伙就是吾中意,盘生意开得某意思啦。”
当老张生用半文不白地官话抱怨的时候,年轻人微微一笑:“那你想不想把生意做红火?”
老张生眼睛一亮,连忙问道:“梗是想啦,后生仔你有办法咩?”
年轻人道:“那好,你等着,过两日必有许多客人来你店吃饭,到时候如果有人拿着一张叫‘京都新报’地纸,你给那人打个八折便是。”
老张生半信半疑地看着年轻人,看他样子好像胸有成竹,但天下有这等好事?但是到如今,老张生也是黔驴技穷,只好点点头:“好,后生仔,老坑(老头)我就听你讲。”年轻人又问了问几样头牌菜肴的简单做法,飘然而去。
过了两日,本来老张生都快把这事给忘了,谁知道快中午的时候,一打开门,就发现门口已经熙熙攘攘挤着十几号人,大家手中无不拿着一张纸,老张生还认识点字,只见上面都写着四个白纸黑字“京都新报”。
看着门口如织的人潮,那个年轻人坐在二楼雅间的窗口处,嘴角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不是别人正是辞官进京的李琙,李澜芳。和他同房而坐地,自然是魏星、程爵、赵衡之这些亲戚朋友。
赵衡之瞪着大眼挑起大拇指:“我的好妹夫,真是服了你了,我那一套车马就是你的了。”
李琙嘿嘿一笑:“承让承让,大舅哥果然爽快,那弟弟可就不客气了。哈哈……”
赵衡之问道:“快说,快说,你到底使了什么魔法让老张家的买卖起死回生?不然我这套车马输了也不服气。”
李琙将手边的“京都新报”递给赵衡之:“别说我欺负你,好好看看,秘密就在此间。”
赵衡之早就看过这张报纸,吃惊道:“这个,难道就是因为这篇文章?”
李琙微微一笑:“正是,不过这不仅仅是一篇文章,而应该叫广告,取广而告之之意。”
赵衡之一拍脑袋:“啊,我明白了,你印的这一千张,那个什么来着,哦,对了,报纸,京都新报。难道这些人都是看了你的报纸来的吗?”无错小说网不跳字。
李琙点头道:“没错,本来张生记地菜肴就是美味,可是酒香也怕巷子深,没有人知道这里有如此美味啊。我不过让更多人知道而已,大家看了之后自然有了来此一尝的冲动。”
赵衡之突然仿佛发现了什么,阴侧侧地笑道:“如果有成千上万分这样的报纸在那些四海客商的手里,那么这份报纸之上广而告之的货物,不就卖疯了吗?没想到,妹夫这个报纸原来有如此魔力。”
李琙故作高深状,颔首微笑,这位大舅哥果然是商家之后,如同窗户纸一般,一捅就破。“京都新报”,没错,这正是李琙在辞职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在这个时代创造出报纸。李琙发现虽然这个时代与真实历史改变不少,但竟然没有报纸,于是他就动了心思,不如在京城创立一份报纸。
李琙在那日与众人聊完之后,深深感到这个时代地弊病,他是一名来自现代的人,而且还是一个对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有着深厚感情的年轻人,他不想看着由辽王开创,中国历史千载难逢的机遇错失在历史的惯性之中,但作为一名无权无势的小人物,又能用什么方法改变眼前的时代呢?
李琙脑中朦胧的想法突然变得清晰起来,报纸!对,对于一个来自现代的人,他深知媒体的威力,用舆论地力量在民间宣扬新政,宣扬新地思想,才是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因为他感到,改革如果仅仅由上而下,民众始终是被动地接受,那么这种改革地根基永远不可能牢靠。只有依靠民众自身的觉醒,才能让这场轰轰烈烈,难能可贵的改革继续发扬光大。
那么让民众觉醒只有两个途径,一个是教育,一个就是舆论。李琙对教育一窍不通,而且他自己的知识储备也不具备开创门派,教化后辈的能力;那么只有媒体,是他比较熟悉,也是他可以操作起来的事业。而且在本朝法律中明明白白写着,人有表达自己见解的权力,任何人不得因言获罪。
打定主意的李琙,先是将张曜从作坊里赎出来,然后让他去将那个行将破产的印刷作坊盘回来。张曜人虽小但能力不弱,紧紧以三百二十个重宝,就将作坊盘了过来,而且说服了那些熟练的工人们继续留下给李琙打工。
于是“新报坊”印刷作坊,不需要太多的工作,已经可以开门营业了。见搞定了印刷作坊,李琙又把游手好闲的程爵拉了进来,当他把自己的想法跟程爵说了之后,程爵立刻产生了浓厚兴趣。本来程爵就是十分具有新想法的年轻人,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比别人都高,两人一拍即合。两人在印刷作坊中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份民间发行的报纸——“京都新报”。
对于办报方针,李琙不想让它从一开始就成为政治挂帅的报纸,要想让报纸生存下去,李琙又想到了广告,那辈子,报纸的生存全是依靠广告收入。
李琙打定主意,“京都新报”一开始全是免费派送,他准备在试刊的头三期里,另辟蹊径——大做广告!他在京城之中寻找这些珍馐美味,却又生意很差的饭馆,结果第一个被他相中了粤菜馆“张生记”。虽然他不能肯定报纸带来的效果,但对于这个信息闭塞,无法大规模传播的时代,李琙有足够的信心,让看到他报纸的人产生去“张生记”吃一顿的冲动。
七月初三,“京都新报”试刊第一期问世,李琙雇佣了二十名街头小厮,让他们将一千份报纸发放到应天的茶馆、食肆、码头等人最集中的地方。然后他叫上几个哥们一早来到张生记,边吃边等,等待着这种热闹场面如约而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