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马超来说,张辽能够答应在这河西之地继续待两年,其实也算是一个相当不错的结果了。
因此,他就没有再苛求,而是直接同意了这个条件。
和张辽协商完了之后,就是这次的重头戏了。马超下令,此次由张辽带领五千名骑兵先行,前去追击和包抄敦煌军,马休、马岱二人贬为军侯,随军出征,戴罪立功。
正如上次马休所说的,尽管马超跟敦煌军约好了给予他们半郡之地并放他们离去,但却并未说会在之后不攻击他们。
没有了休战的限制,马家若是再次强袭攻击,就算在信义上有亏,但也不会亏得太多。
况且,如今天下大乱,实力才是王道,利益才是根本。各方诸侯为了自身利益,干一些没下限或者下限比较低的事情,也并不罕见。
至于敦煌军自己,恐怕也没有想过能够就此安生。相对而言,他们更多的其实还是在乎能否活着从马家军的包围中走出去。
如今既然最关键的目的已经达到,那么剩下的就只能看天意了。若是他们运气好,马超比较守信,给予了他们较长时间来喘息,那自是最好。如果不是,那也只能再次迎战了。
至少,如今战败之后,还可以逃跑。
不过,他们没有想到的是,马超不但没有准备放过他们,甚至还是那么的直接果决,等他们走了一两天后,就直接准备出兵了。
但是,马超也没有想到,敦煌军在经过了大战消耗,实力已经比较弱小了之后,依旧会发生内讧这种事情。
由于一开始就没打算彻底放过这些人,因此,马超在放他们离去之后没多久,就派了一些精锐斥候,远远地吊在敦煌军的后面,负责刺探军情,帮他掌握敦煌军的动向。
由于要避免被人发现,避免打草惊蛇,因此,这些斥候非常谨慎,跟敦煌军之间的距离也一直保持在一个比较远的程度,只能把握他们的行动方向,不可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对方有内讧的迹象。
这也就导致了,马超在派张辽出兵的时候,也还不知道敦煌军居然已经发生了这样的事情。此刻的他,已经和张辽、马休、马岱等人分道扬镳,带着剩下的五千人马,向着酒泉郡的方向赶去。
候选和典韦在敦煌县那边,大概有着接近五千的人马,再加上张辽统帅的五千骑兵,两面夹击敦煌军绰绰有余,在歼灭了敦煌军之后,剩余的兵力继续镇守敦煌,也毫无问题。
而如今的时节已经步入了深秋,敦煌酒泉一带的冬天,比金城还要寒冷得多,那些剩余的士兵反正也是要撤回去的,不如趁着这个时间点早点撤回去,也减轻一下后勤方面的压力。
至于为什么不是派其他人带兵返回,非得马超自己去,其实也是一种无奈之举。毕竟,典韦、候选在敦煌,成宜在酒泉,马休、马岱是带罪之身,不可能领兵。
因此,身边武将缺乏的马超,思来想去就只能自己去了。不过这样也好,至少清闲,省的老是在战场上搏杀。他的武艺虽然顶尖,但战场上刀剑无情,可不会因为你武艺高强,就不会砍到你。
说到底,高强的武艺,只是大大增加了自己在战场上的生存力而已。不死这种事情,哪怕你武艺再高强,也是不可能面对千军万马、枪林弹雨的。
马家的事业如今虽然蒸蒸日上,但也只是在发展期而已,若是这个时候马超不幸挂了,那可就是巨大的损失,会彻底影响到马家的根基。
虽说马腾才是这一方势力之主,但马腾的能力已经被自己的儿子赶超了。若是论威望和权力,自然是超过马超,但在一些有前瞻性的发展问题和战略眼光上,马腾远不如马超。
因此,若是马超没了,马家不会乱,但发展和壮大的进程,怕是会受到严重影响。
至于为什么不派张辽去做这件事,一来么,张辽的身份地位已经比较高了,自己又刚刚表现出了那么器重人家的样子,怎么能让人家去干运兵的这种活儿?
二来,也是避免张辽反悔,直接将他派往最西面的敦煌郡郡治所在。若是让张辽回去一趟,再召唤他去原本就不情不愿的河西,怕是难免在情绪上有别扭。
而张辽、高顺二人在投奔马家之后,其实还没有作为一方主将单独指挥过大战。这次马超派张辽去彻底解决敦煌军的问题,收服敦煌郡,而自己却选择了去运兵,无疑也是一种信任的体现,和一种收拢人心的方式。
初平二年五月发起的攻灭韩遂之战,主将是庞德,马超则负责在背后运筹帷幄。纵使分兵两路之后,张辽也是作为庞德的副将,负责迂回包抄,袭扰武威后方,另一路分兵的主将,乃是徐荣。
初平二年八月份的反击张济,进攻汉阳郡的战斗,主要指挥官是马超和徐荣。
初平三年下半年出征陇西、武都之战,主将马超,成公英、成宜、典韦随军出征。
之后的一年半里,在发起攻伐河西之战前,马家再无战事。因此,张辽在此之前,在马家麾下也就是参与过一场战争而已,也未担任过主将。
纵使这次攻伐河西之战,也曾作为分兵将领,攻克张掖郡北部的昭武,翻越合黎山,出兵张掖属国,也只是暂时做了一路分兵主将而已。
而且,为了迅速拿下张掖属国,还是马超带领其他军队出手,迅速击溃了张掖属国的后军,和张辽一起完成的攻灭张掖属国之战。
因此,对于目前的张辽来说,他迫切地需要更多单独领军的机会,更多证明自己实力和攫取战功的机会。
这样的机会和马休、马岱等人期待的领军机会不同。马休、马岱等人,能够独自带领一支部队,配合大军作战,就已经心满意足,也达到他们目前的能力极限了。
而张辽所期待的,是自己独自指挥大军,完成一场大战,全面负责整个战场的那种单独领军,在层次上和能力上可是要比马休、马岱等人高出了太多。
对于张辽心里的渴求,马超就算不清楚,但也是大概能够推测出一些的,毕竟,没有哪个武将不希望在能力足够的情况下,承担更重要的任务,获得更多的功勋的。因此,这次马超终于给了他机会,张辽心里也甚为高兴。
不过,由于敦煌军中出现了内讧,斥候又没有在第一时间探知到情报,因此,不管是放权的马超,还是满怀希望的张辽,他们的目的和追求,注定要失望而归了。
数日之后,马超带领部队进入了酒泉郡,和成宜见了一面,交换了一下对于当前河西走廊局势的看法,并聆听了成宜这段时间以来对酒泉郡的管理方面的一些重要信息。
就在马超暂时歇息了两天,准备再度出发前往张掖郡的时候,才接到了斥候加急传来的前方情报,得知了敦煌军居然发生了内乱的事情。
一时之间,纵使马超也算淡定从容,也不由得有些吃惊。
他连忙仔细地对着情报看去,只见帛书下面,大致写了斥候探知到的敦煌军为何会发生内讧的原因。看完之后,马超只能叹息一声。
看来张辽想要大展风采的愿望,怕是要落空了。
不过,虽然事情颇为遗憾,但马超也只能感慨一句造化弄人了。这次可真的不是他的锅,而是张辽运气不行。想必此时的张辽就算内心怨怼,但只要一丝理智还存的话,也不会怪罪到马超头上。
而在数百里之外的敦煌战场,张辽所面对的局面,远比马超想象到的更加让他憋出内伤。
敦煌军的年轻中层将领,在相互串通好之后,为了避免消息泄露,也没有完全等所有人都准备好,也没有说服所有本应该和他们在一个立场上的人,直接暴起发难。
虽说后来的事情发展告诉他们,那些老牌的高层将领果然没有安什么好心,也在暗搓搓地准备搞掉他们。但是,这一次先发制人的毕竟是他们。
而他们的对手,虽说也不是对他们毫无防备,但相对而言确实松懈了不少,再加上有人临时叛变,泄露了一些原先商量好的重要信息,因此,中层将领们很快就将老牌的高层将领打得大败。
虽说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这些人也是宛如疯狗一般地拼死反扑,给中层将领们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但败亡一途却是无可避免。
而张辽在带领五千骑兵一路狂追猛赶,奔袭到接近敦煌县的时候,正好遇上了前来向他禀报消息的斥候。
得知敌军内讧的那一刻,张辽先是大喜,紧接着就是默默无语,只是让斥候加急将这边的消息传递给马超。
毕竟,敌军内讧后,实力必然削弱,这就意味着他的能力得不到更多的彰显了。对于满怀希望而来的他,这实在不是一个好的消息。
而让张辽更哭笑不得的事还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