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后!
后山茂密的森林里,甜美的姑娘声音传来。
“惠义哥哥快来这里,来这里看看,有一窝兔子哦,又可以给哥哥补补身子啦!”
一声洪亮的声音回答道:“娟妹妹等会,马上来!”
已经恢复的李惠义跑到娟妮子跟前,看着一窝兔子说道:“今天可以提早收功啦,爷爷再也不用担心这几天的口粮啦。”
娟妮子回答:“是啊!爷爷最近到集市已经换不到口粮啦。”
李惠义无奈的摇摇头,收起脸上笑容,心中担忧眼下世道。
最近爆发很严重的干旱,朝廷官府税收和人头税又只增不减,百姓已经民不聊生了。
像这种偏远的乡村还好一点,山上的飞禽走兽还可以打一打,生活并不是很有问题。
可一些聚在一起的村庄,都已经出现了大批量的游民,成群的乞讨。
造成这一切根本,是和汉灵帝下的一道圣旨有关,圣旨具体是这样说的。
灵帝下诏,令公卿举奏刺史、郡守贪残害民者。
就是朝廷公卿,可以没有任何真凭实据,只要听到一点风声,就可以举报那些各州郡的官员。
如果了解历史,就会知道,在任何朝代,皇帝都是严厉禁止,这种互相举报的事情。
可现在刘宏却开了先例,只要听到一丝风吹草动,就可以举报,并且先把被举报的官员抓起关押。
这样一来,那还了得,天下官员人人自危,你举报他,他举报你?反正又不要求反坐。
什么是反坐?举报不实者,按照举报的罪名入狱。
即你举报他人造反,查无实据,你就按照造反罪名论处。
比如在公元180年,荆州刺史赵凯举报零陵郡太守杨琁,有虚报战功之罪。
最后通过汉灵帝拍板,认定杨琁无罪,于是荆州刺史赵凯就被罢官,以同样的罪名处罚。
现在不搞反坐了,放开举报限制了,只要你对谁不顺眼,那就可以举报。
汉灵帝为何转性?突然发出如此贤明的诏书?
这还要从去年说起,话说刘宏因胡乱提拔交钱的官员,得罪了朝廷公卿。
本来选拔、征召官员是三公的事,可是刘宏却直接过来圈钱,这让那些大佬的收入一下减少,不在朝上与他作对才怪。
三公之一吕强看不过去了,说了一句公道话。“陛下,您这样做会扰乱朝廷选拔官员的制度。”
既然大臣们不愿意自己直接任命官员,那汉灵帝只有想新的办法敛财。
于是就有了这招举报之策,让天下官员都胆颤心惊,怕搞到自己头上了啊。
无奈之下,各地官员纷纷行动起来,到京城背后的靠山抱大腿送礼。
平常收刮民脂民膏,不就是为了在这个时候急用,一旦官位都保不住,钱再多也没有用。
当时朝廷三公为司徒陈耽、太尉许彧、司空张济三人。
陈耽是一个两袖清风的人,拒绝收礼,但是许彧和张济则比较开明,有钱不收天理难容,此时不贪更待何时。
但许彧和张济也是明白人,若所得之礼尽入一人口袋,这钱还收得不安稳,得分十常侍一份,才可长保富贵。
于是两人就和张让、赵忠等人临时结盟,凡是和朝中十常侍有关的刺史、太守,就算是贪污受贿,残暴害民,也置之不理。
反而对那些在边疆的官史,又没有后台的,一律抓起来严办。
当然,贪官们自然会出钱买命,可其中有二十六个清官,没有搜刮民脂民膏,自然也就没有钱财贿赂许、张两位三公,以及宫中的那些十常侍。
没钱买命,那许彧、张济只能大义灭亲,把这二十六个人的名单呈报给汉灵帝。
宣称这些就是皇帝要查的,搜刮民脂民膏和祸害百姓的官史。
被捕的官史家人、亲属、朋友和受过恩惠的百姓,全部自发聚集,前往洛阳哭诉冤情。
事情越闹越大,汉灵帝也有些为难,不知道该怎么收场。
牵涉到三公中的两位也就算了,可还有一些是心腹十常侍,这就不好下手了。
就在这时候,三公中威望最高的陈耽,挺身出来欲摆平此事。
陈耽上书汉灵帝:“公卿所举,率党其私”。
意思是说,这次三公举报行动,不过是包庇各自的私党,打击那些不听话的清官。
既然陈耽敢出面带头,朝廷那些清官派也行动起来,毕竟现在是那二十六个人,或许下一个就轮到自己。
也有一些舍不得辛苦赚来的钱财,平白无故献给许彧、张济和十常侍等人。
要知道这两位三公和十常侍胃口可是极大,辛苦收刮许久,也就勉强保住脑袋,那还不如不冒贪污之险。
可如果有机会把那些不按常理出牌的,胃口过大的三公十常侍打倒,不就可以省下很多钱。
于是,数百名官员联名上书,支持司徒陈耽的奏议。
而事情搞成这样,也不是汉灵帝想看见的,当然心腹十常侍也是不能处罚的,否则将军还有谁给自己卖命。
一番考虑下,汉灵帝只能拿太尉许彧和司空张济开刀。
来日早朝时候,汉灵帝大骂许彧和张济,随后又一转话风,希望两人不要在犯,否则下次数罪并罚。
汉灵帝雷声大雨点小的处理完此事,当场在朝上宣布,此事就此揭过。
而那二十六个受严刑拷打,死不交钱的清官,汉灵帝全部任命为议郎,是一个可以议事,但毫无实权的虚职。
陈耽他们不知道,此事其实十常侍也不过是个中间人,整个敛财行动的幕后主使,就是汉灵帝本人。
此事就像当初反对汉灵帝修建宫殿一般,前有司徒杨赐被罢免。
现又有司徒陈耽反对以谣言举刺史,妨碍汉灵帝敛财大计,自然也不会有好下场。
事情刚过,陈耽正在风头上,如果现在下手,恐怕会弄出别的麻烦,汉灵帝还是决定等待机会。
没想到二月份的时候,大汉境内发生瘟疫,汉灵帝就以司徒陈耽办事不利,导致瘟疫泛滥为名,罢免司徒职务。
在被罢官之后,陈耽依然我行我素,继续上书劝谏汉灵帝
十常侍见此,心里当时怒火冲天,官都丢了,还一点自知之明都没有,于是派人在狱中弄死了陈耽。
汉灵帝看在眼里,也不说什么,刚好省的他动手。
就这样,朝廷上一些明白事理的大臣,再也不敢出来招惹汉灵帝,皇帝想干嘛就干嘛,都不敢反对。
汉朝江山真凉了好多大才的心,看来要尽快去洛阳一趟,看可不可以争取一个县官当当。
见李惠义久不说话,旁边的娟妮子挥手说道:“惠义哥,你在想啥?”
收起思绪,李惠义回答道:“没有想什么,娟妹妹,快点回家吧。”
两人一路打打闹闹来到家中,就见爷爷转身说道:“回来了,快点来吃饭吧。”
听闻喊声,娟妮子应了一声说道:“嗯,爷爷,就来。”
娟妮子加快脚步,回头说道:“哥哥快点,慢了就没有吃的,嘿嘿”。
看着娟妮子跑那么快,李惠义肚子也感觉到一丝饥饿,于是跟了上去。
饭吃到一半时,李惠义突然开口说道:“爷爷,明天我要去一趟洛阳”。
听闻此话,爷爷停下筷子,沉默了一会说道:“惠义啊,从救你回来那刻,就知道你不会留下,想去就去吧。”
“但你要答应一个条件,爷爷快走不动了,娟妮子一个人孤苦伶仃的,希望你能带上她,避免在这乱世受苦,你看行吗?”
“爷爷,我那都不去,我要永远陪在爷爷身边,爷爷别不要我。”听闻此话,娟妮子哭哭滴滴的说道。
爷爷慈祥的对着娟妮子安慰说道:“娟子啊,跟着你大哥哥走,将来会更好的,我老了,可能活不了多少时间了,这世道也马上要乱了,你要时时刻刻留在你哥哥身边。”
娟妮子哭声更重的回答道:“爷爷,你还年轻,不会的,我就要陪在爷爷身边,我就不走、不走”。
爷爷摇摇头,看着一旁不语的李惠义说道:“惠义你怎么看,愿意答应爷爷吗?”
李惠义点头回答道:“爷爷,带上娟妹妹可以,可是爷爷你一个人在这大山怎么办?”
爷爷微笑回答道:“没事,小老头没有你们之前,还不是活的好好的。”
思考一会,李惠义回答道:“好吧,那就带上娟妹妹”。
听闻李惠义答应,爷爷开心不已。
“就知道没有看错人,妮子别哭啦,去把爷爷珍藏多年的美酒拿来,今天爷俩要喝个痛快。”
随着美酒到来,两人忘记即将分别的哀愁,开始喝了起来。
一番狂饮,虽说三国的酒度数并不高,但李惠义还是感觉有点头疼。
回到卧室,李惠义开始回忆历史现在趋势。
太平道教正慢慢壮大,一旦爆发,就会摧毁这个腐败的大汉江山。
而曹操现在应该还是一个议郎,要尽快去洛阳谋一个好差事。
最好可以去北方,谋个一城一郡,那里势力复杂,有高句丽,有鲜卑人,是一个没人愿意去的地方,拿下它应该问题不大。
北方可以产出大量战马,百姓民风也是彪悍,个个都是当兵好料。
有远离朝廷,可以养精蓄锐,只待中原有变,驱一精锐部队,逐鹿中原,大事可成。
计划是规划好,可眼下还要提高知名度,不然北方偏远地区,没有名气,怕会无人来投。
名气对于一个现代人,穿越过去的还不好说,随便来几首诗仙的诗,不就可以名扬天下。
而经过十几天的了解,李惠义也弄清此地,是代郡治下,离洛阳不是很远。
第二天一早,爷爷给李惠义二人准备好了上路干粮。
娟妮子恋恋不舍的向爷爷告辞,而李惠义则在一旁默而不语,等待娟妮子收拾好心情,方才踏上去洛阳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