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都市娱乐 女人似水

第二篇人妇, 第四章 物以类聚

女人似水 纤纤云子 5437 2022-11-08 15:33

  第四章物以类聚

  送走了父母家人,那些刚刚互相结识的同室女生也将是同班的同学们,开始了她们人生中的第一次自由之旅。

  始于足下的第一次短途,便是走向学校食堂的晚餐之旅。虽然第一天进校,几乎所有的父母都为自己的儿女们预备了许多食品菜肴,伴来学校。但手中第一次握着大学食堂“饭票”的新生们,急不可耐地想品尝一下公共食堂大厨们的手艺,顺带参观一下自己今后三餐乘以四年的就餐“殿堂”。

  说走就走!每个室友的手上无一例外地拎着一个簇新的小布袋子,里面丁啉当啷装着两只簇新的搪瓷碗以及一双簇新的筷子。陈晓晴的口袋里还特别带上了一只簇新的塑料调羹,以备汤水之用。

  说真心话,用“殿堂”两字来比喻大学食堂虽说有些言过其实,但所有从这个学校毕业出道的精英们,不管在多少年后回想起自己的学校食堂,都无法贬低其当年的辉煌。首先是它的建筑面积和规模,虽然不如那时赫赫有名的徐汇区“万人体育馆”(简称“万体馆”),但其同时容纳的人数却可达数千之多。因此除了作为食堂提供师生就餐,学校亦将其用作大学礼堂。从一举两得的角度出发,大堂的设计显得颇为实用和考究:例如所有餐桌椅的设计,看似简单的两条长凳中间隔着木桌,但作为会场之用时,所有的桌面都可往后翻开,瞬间就被改变成了一个带着靠背的长椅;再比如大堂的最前方,那开着一个个售食窗口的宽大平台,在学校召开大会或搞演出活动之时,竟可以被布饰一新,犹如一个原装的大型舞台;当舞台上的幕帘徐徐展开的时候,各位便不难想象正中的那片白布,正是电影放映所需的尺寸。。。。。。等等等等。

  不管怎样,再挑剔的如陈晓晴等女生,也不得不佩服大学食堂的多功能性。而且,就在新生住校后的第三天,学校就在那个大堂为全体新生开了一个欢迎大会。通过此次的大会,同学们更进一步地对大堂有了切身良好的体会:由于大堂之大,所有坐在底下聆听台上校长和领导训戒的学生,再也不必像在中小学那样正襟危坐目视前方,而可以交头接耳甚至闭目养神。当然,台上喋喋不休的领导对下面持不闻不问的客气态度,还在于大家虽将在此校共处几年,但除了今日,以后最多就是毕业典礼上再见或更本不见了。

  反正整个一场欢迎会上所有领导的发言,几乎没有在陈晓晴甚至第二天的记忆中留下丝毫的印象,只是恍恍惚惚听到学校规章制度中有一条“学生在校期间不谈恋爱”什么的。也不知有没有听对?因为就晓晴当时的理解,谈不谈恋爱如同人有“三急”,是一种感觉意识和反应。学校的规定就如马路电线杆上到处可见的“不准随地吐痰”、“不准乱丢垃圾”、“不准随地大小便”,甚至是“我家有个夜哭郎”等的招牌或迷信一样,只是做做样子向上交差的宣传工作而已,不见得有任何实效。

  大学中另有一处地方也是那些新获自由的学生们常去报到的,就是那个以出售食品和日用品为主的校内小商店或小卖部。虽然从其经营的内容来看,它所面向的应是教职员工以及他们的家属,但每月口袋中端着二三十块钱的学生,也非常青睐这家小店。

  举个例子来说吧,今天已是新生在校的第五天,到了明天下午大家就该回家过周末了。按道理已经没有必要多余地破费了,而陈晓晴所在的寝室中,还剩下好些家长逼着孩子们带来学校的熟菜,诸如那些不易在常温下变质的咸鱼咸蟹、豆瓣花生肉丁、黄泥螺、腌黄瓜等等。由于大家一味地在食堂尝新(特别是那个比家里的大上足足一倍的红烧狮子头),因此仍然余下好多,甚至有些跟本原封未动。

  周四晚上,回寝室最晚的那位女生带给了室友们一个振奋人心的喜讯:“你们听说了吗?学校明晚为了迎接新生入学,特地在晚饭后放映外国电影。”

  “真的?什么电影?”此消息立刻打消了所有人的倦意,其中包括最爱看电影的陈晓晴。

  “听说是‘大篷车’。”

  虽然所播放的当然还是来自第三世界的印度影片,但也不能不说是一大进步了。于是,处在极度兴奋中的全室女生,躺在个自的小天地里,召开了一个临时会议。议题当然是如何在一个晚上“消灭”掉那些不该被浪费的食物,以享父母家长们的心意。

  “我去过学校的小卖部,看到那里有卖啤酒和饮料什么的。你们觉得明晚大家是否应该开个聚餐派对,庆祝我们有幸成为同学和室友?”早已看过“大篷车”的陈晓晴,更关心的是庆祝仪式的多样性。

  “好的好的——我们就去买些啤酒来庆祝,顺便包消掉那么多剩下的吃食。”

  商讨的结果,又要提到“物以类聚”那些老话了,.陈晓晴深感庆幸的,是她总能遇到一些心灵相应的伙伴!

  第二天傍晚,全体室友凑足了费用,派两人去学校的小卖部悄悄拉了半打啤酒上来。姑娘们就着咸菜,举杯欢庆成为同学和室友之缘份。

  那天晚上电影播放之前,她们寝室里的所有食物和啤酒,全部圆满解决。

  当晚七点半钟,从学校礼堂大厅的一个角上,人们可以清楚地嗅到那里传出的浓浓的酒精味。当然,除了那一角,别的座位上所散发的气味也并不示弱——那些晚餐后所留下的米粒菜片和汤汁,依然残留在许多的桌椅靠背和地面之上。

  第二天是礼拜六,那些在食堂中浪费主食的学生们都可以在下课后搭上公交车,一走了之了。然而,陈晓晴她们班的指导员,却出人意料地堵在了该女生宿舍的门口。

  沪建大学科技德语专业的指导员同许许多多那个年代的指导员一样,是一位前几年由国家或上级所挑选和培养的“工农兵”大学毕业生,其年纪才不过比陈晓晴她们这些女生大不了几岁。坐在女生寝室里那两张放置在中央的大书桌前面,同活泼健美的女学生们面面相对的指导老师,在那些想笑又偏偏装出一脸诚恳的姑娘们面前,反而显得有些局促不安,谈话竟出乎意料的客气。

  在寝室中所有女生异口同声迅速彻底地承认错误,并保证以后绝不重犯的前提下,指导员才满意地迅速逃离了那个屋子。

  跟着,姑娘们背起一大包回家换洗的衣物以及吃空未洗的瓶瓶罐罐,一哄而散,各回自家汇报情况去了——当然,除了昨晚所发生的那一幕。

  新生刚开学时,每个专业的教师会根据学生的高考成绩,安排出各个科目的学习课代表。虽然在陈晓晴自己的眼里,她的语文和英文成绩都不算理想,但比较与其他专长于理工科的同班同学,她的这两项成绩已是班里的佼佼者了。尤其是曾经获得上海市高中生演讲第二名的良好记录,使她在班中获得担任语文课代表的殊荣。

  新生的第一学年主要是上些基础课,语文也是其中之一。但作为班里的课代表,基本上除了荣誉之外,没有太多实质性的工作。大学就是大学,学生们的专业文化学习主要依靠每个人的自觉性,不会再有老师或者家长每天盯在你的屁股后面催促你或辅助你。

  虽然被选为只读一学年的语文课代表,陈晓晴却更愿意在英文上多花精力。她听说英语教授有一套非常难得的原版“基督山伯爵”,便不计劳累地帮着他做些本职之外的工作——最终如愿以尝地借到了那套原版小说。从此,晓晴其他专业课程的使用时间,被那套难啃的世界名著占用了不少。

  除了班级里的专业学习,年级中甚至学校里都开始组建一系列的课外兴趣小组。每个新生入学之后,他/她们的人事档案袋便跟着本人转到了学校。不知怎的,那些兴趣小组的负责人都会及时获悉每个新生的特长和成绩,并随着新生们报到的脚步声很快闻风而至。例如沪建大学作为知名的综合性学校,有一个特殊的文化活动兴趣小组。他们不知从何处听说了新生陈晓晴过去的演讲经历,便积极主动找到她所住的寝室。

  当陈晓晴在自己的房间见到那些兴趣小组的领导者,亲自登门招募组员之时,她可以“受宠若惊”来表达此刻的感想。

  “陈晓晴你好!我们是沪建大学文化活动兴趣小组的。听说你曾经荣获中学生演讲比赛的第二名,我们大家对你产生了非常高的期望。不知你是否愿意加入我们的兴趣小组,同我们一起办好这个文化宣传的活动?”

  “你们这个‘文化宣传’包括哪些活动内容?”陈晓晴面部的表情充分彰显出她百分百的热情和兴趣。

  “我们小组主要负责撰写和收集学校里面所发生的故事,并以广播和墙报等形式加以宣传介绍;此外,我们每年还组织学校同学参加与其他高等学院之间的文化交流活动和比赛等,你所经历过的演讲比赛也是其中的一项活动。”

  “是否就像是‘校园记者’或‘编辑’那样一类的工作?”陈晓晴终于听出了一些眉目,她欣喜地希望通过提问进一步加以确认。

  “哦,对的!你有意加入我们吗?”

  “非常愿意!”这份课外的活动或者说是工作,同陈晓晴的爱好可以说是一拍即合。她岂能不充满期待和激情呢!

  兴趣小组的青年领导们离开之前,交给了陈晓晴一张会员申请表格:“你先把表格填好,明天交给我们中任何一人就行了。”

  晚上,陈晓晴以极其认真的态度一丝不苟地填好了入会申请表。第二天上午利用课间休息的时间,照着同学们指点的地址,一路小跑交到了组长的手中。然后开开心心又一路跑着回到了自己的教室,脸上始终洋溢着喜悦和期待的神情。

  每天处在等候召唤的迫切之中,然而陈晓晴最终没有听到她所期待的批准。过了一段杳无音讯的日子,她偶尔在学校泡开水之处遇到了一张似曾相识的脸。

  “你好,我们见过吗?”陈晓晴从不放弃交友的机会。

  “当然见过啊——那天我陪着我们兴趣小组的领导去过你的宿舍。”那位学姐的记忆力也蛮好。

  “噢,对了——怎么后来一直就没了消息呢?我在第二天就把申请表交了上去。”晓晴顾不得面子了,那可是她从小的爱好和志向之一。

  “知道。但头头看到你的申请表中‘何时入团’这一项的回答是‘非团员’时,所有人都蛮吃惊的。”学姐说话的语气中虽然虽夹带着失望和讶异,但更多的倒是同情:“你们中学的老师也是,为什么不帮你们补办一下?许多高中都在最后临门一脚,把所有成绩优秀的毕业生统统报批成团员了!”

  听到了如此的结果,晓晴才回想起父亲之前说过的那句话,感慨有些工作确实不是光靠热情或能力方可胜任的;同时,她也为当年老师和同学的单纯天真深感遗憾。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